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5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29篇 |
内科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22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79篇 |
综合类 | 77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22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艾滋病合并猪霍乱沙门菌败血症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例1,男,42岁.因反复畏寒、发热(T 37.5℃~39.6℃)伴盗汗,消瘦1个月 于2007年12月25日入院.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否认冶游史.查体见:T39.6℃,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口腔咽腭白斑,咽拭子涂片霉菌( ).心肺腹检查正常.血常规示:WBC4.41×109>/L,N 0.80,RBC 3.38×102>/L,Hb 92g/L,HCT 0.28,ESR 52mm/h.ALT 53U/L,ALP 182U/L,GGT135U/L,AST 66U/L,GLO 36.2G/L,A/G 0.8.初诊败血症.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第3天体温正常.血培养结果:猪霍乱沙门菌.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上尿路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1例输尿管鳞状细胞癌术后短期同侧肾盂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原发性右侧输尿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行右侧输尿管末段切除膀胱再植术后4个月出现同侧肾盂再发,再行右侧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43.
44.
BTXA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不协同的疗效。比较两种注射途径的优劣。方法:选择存在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的17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尿道外括约肌BTXA注射,分为经尿道(TU)注射组和经会阴(TP)注射组,TU组采用膀胱镜定位4点注射法,TP组采用肛门指检定位1点尿道周围注射法,每病例注射100U。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排尿障碍情况均有显著性改善,注射后3天-2周开始出现漏尿次数及间断导尿次数减少,残余尿量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加;治疗后1个月的统计结果显示,间断导尿次数、残余尿量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加(P〈0.05),注射后1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提示第一次无抑制性收缩时膀胱容量及最大膀胱容量增加(P〈0.05),最大尿道压降低(P〈0.05);注射后3个月上述指标虽有所回升,但并未回到注射前;两种注射途径在排尿日记及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尿道外括约肌的BTXA注射治疗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的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改善排尿功能,降低残余尿量及漏尿的发生,减少尿路感染及自主神经反射的发生:经会阴注射和经膀胱镜注射对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5.
Itisrareforaprimarytumortooccurinanilealconduit,althoughithasbeenusedforurinarydiversionformorethanfourdecades Mostmalignanttumorsthathavebeenreportedinilealconduitshavebeenadenocarcinomas 1,2 Toourknowledge,squamouscellcarcinomainanorthotopicandcontine…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遗传咨询患者中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发生率,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时容易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本院自2010年以来送检的862例外周血标本,通过染色体培养技术,G显带,必要时进行C显带检查,显微镜下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862例遗传咨询患者,就诊原因主要为体格或智力发育迟缓、性分化异常、不良孕产史及不育症、原发及继发性闭经等,共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90例,检出率为10.44%(90/862),其中常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55例,占异常核型的61.11%(55/90),性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35例,占38.89%(35/90)。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胎儿畸形、智力低下、不良孕产史、性发育异常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染色体检查是十分必要的。染色体培养,制备及核型分析中要做好质控,提高培养成功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血清、尿液及癌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分级、分期的相关性,为运用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抗膀胱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不同分级、分期膀胱癌患者血清、尿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抑素(AS)、内皮抑素(ES)和Kringle5(K5)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膀胱癌组织标本中VEGF、AS、ES和K5表达情况。结果高分级、高分期组膀胱癌患者血清、尿液中VEGF、AS、ES和K5水平均高于低分级、低分期组(均P〈0.05);在膀胱癌组织中,VEGF、AS、ES和K5主要着色部位为癌细胞胞质和癌细胞周围微血管内皮细胞,除K5外,VEGF、AS和ES在高分级、高分期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均较低分级、低分期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及血清、尿液中VEGF、AS和ES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分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