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神经内镜在脑室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内镜是从脑室系统疾病开始应用的,截至目前,脑室系统疾病的内镜治疗技术也是相对较成熟的,远期疗效评价有据可循。但近几年神经内镜在脑室系统的应用已从单纯的治疗发展到治疗诊断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特别是治疗脑内感染性炎性病变及利用内镜更精确地研究脑内病理生理变化,为内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8 岁,因"间断右上腹痛3 年余"于2020-08-22入院.既往在外院诊断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经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出院.此后每年发病1~2次,近期复查B超提示胆囊结石明显增大,为求治疗入住内二科.患者无特殊不适,既往有结肠腺瘤行内镜下切除史.  相似文献   
13.
泌尿系恶性肿瘤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反应和预后预测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无创液体活组织检查的发展代表了精准医学领域的重大创新,开辟了癌症的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计划的新时代。循环生物标志物在泌尿系肿瘤的诊断、治疗反应和预后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在效用。文章就液体活组织检查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开放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仍是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金标准。近年来,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前列腺切除术等微创技术已广泛应用,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比较,其在肿瘤切缘控制、尿控能力和性功能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另外机器人辅助前列腺切除术在改善患者功能学方面更具优势。本综述就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发展、不同手术入路的选择、围手术期并发症、肿瘤学、功能学及学习曲线等方面阐述机器人运用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微创大剂量尿激酶对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90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脑室外引流术后侧脑室注入尿激酶+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组:脑室外引流术后侧脑室注入尿激酶+腰大池引流术后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结果治疗组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平均时间为6 d,脑室内血肿消失时间平均为(5±1.47)d。对照组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平均时间为12 d,脑室内血肿消失时间平均为(11±3.76)d。结论较单纯腰大池置管引流,微创超大剂量尿激酶双向治疗重度脑室出血,能显著加快脑室血肿溶解,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BTXA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不协同的疗效。比较两种注射途径的优劣。方法:选择存在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的17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尿道外括约肌BTXA注射,分为经尿道(TU)注射组和经会阴(TP)注射组,TU组采用膀胱镜定位4点注射法,TP组采用肛门指检定位1点尿道周围注射法,每病例注射100U。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排尿障碍情况均有显著性改善,注射后3天-2周开始出现漏尿次数及间断导尿次数减少,残余尿量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加;治疗后1个月的统计结果显示,间断导尿次数、残余尿量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加(P〈0.05),注射后1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提示第一次无抑制性收缩时膀胱容量及最大膀胱容量增加(P〈0.05),最大尿道压降低(P〈0.05);注射后3个月上述指标虽有所回升,但并未回到注射前;两种注射途径在排尿日记及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尿道外括约肌的BTXA注射治疗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的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改善排尿功能,降低残余尿量及漏尿的发生,减少尿路感染及自主神经反射的发生:经会阴注射和经膀胱镜注射对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61岁,因"左腰部疼痛2周"入院。患者自诉2周前于劳累后出现左腰部疼痛,伴肉眼血尿、无血凝块。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精神病等相关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腹软,左侧中上腹可扪及一包块,质韧,大小及边界扪不清,移动性浊音(-),左肾区叩痛。泌尿系B超示:左肾占位性病变,边界、形态不规则,建议进一步检查。胸部、全腹部CT平扫+增强:①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右肺上叶及左肺见肺大泡,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②左肾形态增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尿瘘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收集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尿瘘患者22例,术后无尿瘘患者34例作对照。针对年龄、所选用的肠段、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术后新膀胱冲洗方式、发热、伤口局部感染等因素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比较,并得出结论。结果尿瘘组与无尿瘘组在平均年龄、手术方式、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在术后新膀胱冲洗方式、术后发热及手术伤口局部感染等方面则差异明显(P0.01或P0.05)。结论年龄、所选用的肠段及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对原位新膀胱术后尿瘘的发生无明显影响;而术后新膀胱冲洗方式、发热、手术伤口局部感染则与尿瘘的发生密切相关。术后持续膀胱冲洗、发热及手术伤口局部感染均可能导致新膀胱术后尿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对于尿道扩张失败和复杂性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正确恢复尿道解剖连续性,切开、切除狭窄处瘢痕而又尽量减少对尿道的损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我院2002年5月~2006年8月,利用输尿管镜联合等离子电切镜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7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改良型TAT-VP3融合蛋白的基因合成、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原核表达.方法 首先通过基因拼接法合成VP3基因并委托生物技术公司合成改良型TAT基因.然后于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上构建改良型TAT-VP3融合蛋白的基因.最后将构建好的原核表达载体转导入基因工程菌DH-5α中并诱导其表达.结果 成功合成了VP3基因,构建了改良型TAT-VP3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经基因测序证明构建无误;成功的在基因工程菌DH-5α中诱导了改良型TAT-VP3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 改良型TAT-VP3融合蛋白的基因合成、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原核表达是可行的,为进一步的蛋白制备及活性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