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4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索肝中叶作为独立供肝进行移植的可行性,以进一步拓宽供肝来源。
方法:普通级健康犬分成供体组(n=12,20~25 kg)和受体组(n=12,10~15 kg),供受体随机配对。供体手术将位于中央区的方叶、右中叶在体内劈离,原位灌注后保留其专属的门静脉中支、肝中动脉和中肝管,得到独立的中央区供肝并称重。受体手术先建立临时性门腔分流,供肝背驮式植入,流出口和腔静脉壁端侧吻合,供肝门静脉中支和受体门静脉主干行端端吻合后恢复新肝血流,重建动脉和胆管。术后观察受体腹腔及胆汁引流,每日检测肝功能,死亡后行尸检,移植物取标本行病理检查。
结果:犬肝被深陷的叶间裂分隔成7叶,各叶间由较少的肝桥连接,方叶和右中叶由门静脉中支、中肝动脉营养血回流至肝中静脉,胆汁引流至中肝管。供体组体内劈离技术全部得以完成,手术时间(215.0±67.7)min,失血量(229.3±66.5)mL。比较GRWR,中央区供肝[(1.3±0.3)%]和假设的左侧区供肝的[(2.1±0.4)%]及右侧区供肝的[(0.9±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受体组手术时间(327.6±75.3)min,无肝期(33.6±7.5)min,失血量(415.5±79.8)mL。12个供肝均成功植入,冷缺血时间为(41.9±12.1)min,(8.3±3.6)min后排泌胆汁。受体肝功能指标在术后第1天发生明显变化,随后逐渐恢复,中位存活时间92.5(18~272)h,未发现有因吻合口出血、血栓等外科技术性并发症而死亡受体。
结论:犬动物模型证实肝中央区可以劈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供肝器官,为将来拓宽供肝来源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比较手辅助腹腔镜技术(HALS)与开腹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肛肠外科同一组医师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对溃疡性结肠炎分别采用HALS技术(HALS组.36例)和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42例)完成的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结果HALS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00.3±56.4)min和(227.2±34.0)min(P=0.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0.2±42.2)ml和(213.5±61.0)ml(P=0.043):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4±0.9)d和(3.1±1.2)d(P=0.026);进食流质时间分别为(3.7±1.0)d及(4.6±1.7)d(P=0.004);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3±2.6)d及(11.6±3.4)d(P=0.039):除手术时间稍长外,HALS组均优于开腹手术组。HLAS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伤口感染、盆腔脓肿和肠梗阻等手术并发症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在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中可获得与传统开腹手术同等的安全性.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03.
腹腔镜手术治疗顽固性便秘四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 9月至 2 0 0 3年 6月 ,我们对 4例顽固性便秘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3例为经腹腔镜直肠悬吊加经阴道直肠前突修补术 ,1例为经腹腔镜次全结肠切除术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4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分别为 30、4 4、4 7和 4 8岁。病程 2~ 5年。 4例均经保守治疗无效转至我院。结肠传输时间测定和排粪造影检查诊断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直肠前突、会阴下降 ) 3例 ,其中 1例合并内套叠 ;诊断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1例。2 方法 :(1)经腹腔镜直肠悬吊加经阴道直肠前突修补术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观察孔为 10mm…  相似文献   
104.
晚期结直肠癌主要分为局部晚期、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远处转移主要包括腹膜转移及肝、肺等全身脏器的转移.手术切除是可能治愈晚期结直肠癌的惟一手段.术前以影像学评估为主,特别是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转移病灶可切除性的评估是外科治疗中尤其值得关注的问题.新辅助治疗及辅助治疗增加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原发及转移病灶的手术切除率.近10年来,随着肿瘤外科的发展,多学科团队治疗模式的提出和实施,不仅使患者最大限度的受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同时最大限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遴选中敏感性、特异性及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12例符合Amsterdam标准的HNPCC患和16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的肿瘤标本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结果 若将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及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的结直肠癌患作为HNPCC家系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5%,正确率为81%;若仅将MSI-H的结直肠癌患作为HNPCC家系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4%,正确率为95%。结论 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遴选HNPCC家系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而且两简单、经济,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评价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在结直肠吻合术,尤其是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应用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行结直肠吻合术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直肠闭合和吻合进程顺利,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例(2.4%),直肠阴道瘘2例(1.2%),吻合口出血3例(1.8%),均经治疗后痊愈;无吻合口狭窄.结论 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有助于完成以往手法缝合不易完成的低位结直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复杂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因复杂胆管结石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管引流(C管技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18例患者中,13例采用传统C管技术,5例采用改良C管技术,手术时间(161±59) min(82~279 min),术后经C管造影均无结石残留及胆道狭窄,C管最大引流量为(500±163) mL/d(180~820 mL/d),3例C管脱落患者早期拔除C管,其余15例患者拔除C管的中位时间为8 d(5~12 d),18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2±3) d(7~21 d)。5例患者出现C管相关不良事件,均发生在采用传统C管技术的患者中,包括C管位置异常2例、早期脱落3例,均未出现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1级并发症,该例患者采用的是改良C管技术,患者拔管后出现一过性发热,拔管后保留的腹腔引流管无胆汁,进一步行CT检查亦无明显胆漏,保守观察后第2天平稳出院。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1~20个月),所有患者的肝功能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p53基因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中的表达,以了解其在HNPC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标本取自13个严格符合Amsterdam标准的HNPCC家系的22例大肠癌、10例良性肠道病变及20例散发性大肠癌病人的肿瘤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p53基因表达研究,其结果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63.7%的HNPCC病人中p53免疫组化呈阴性表达,仅27.2%呈阳性表达,说明在HNPCC病人中p53多呈野生型存在;而在散发性大肠癌中,90%病人p53呈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53的变异在HNPCC发病中可能不起主导地位。p53阴性的大肠癌病例应进一步随访研究其是否属HNPCC家系。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状态对区域缓释化疗(regionalextendedreleasechemothera-py,RERC)和淋巴化疗(lymphaticchemotherapy,LC)药物聚集浓度的影响。方法分别采取RERC组和LC组直肠癌肠上、肠旁淋巴结、肠系膜血管旁和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进行病理学及淋巴结内药物浓度分析。结果LC组和RERC组直肠癌3站肿瘤转移阳性与阴性淋巴结内药物浓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状态对RERC和LC淋巴结内药物浓度聚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PCR-SSCP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错配修复基因种系突变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抽提8例HNPCC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法扩增hMLH1 14例显子,行EB染色的SSCP检测。结果:8例患者14例显子两条单链清晰可见,对1例进行了自动测序,符合Gene Bank分布的hMLH1 14外显子序列。结论:EB染色PCR-SSCP是一种敏感度较高、简单经济的方法,适宜于在临床检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