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7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11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38篇 |
临床医学 | 84篇 |
内科学 | 86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160篇 |
特种医学 | 114篇 |
外科学 | 31篇 |
综合类 | 289篇 |
预防医学 | 59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50篇 |
中国医学 | 43篇 |
肿瘤学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75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探讨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与治疗效果。方法:对88例颅内动脉瘤性SAH患,在超早期行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术后,实施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通过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脑血管造影、ECT判断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11例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平均随访11个月,恢复良好10例,中度致残1例。无引流相关并发症。结论: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可以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引流血管收缩物质,预防血管痉挛的发生及缓解痉挛程度。 相似文献
22.
婴幼儿肺炎患者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Ⅰ、Ⅱ(AngⅠ、Ang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轻型肺炎组患者(45例),肺炎心衰组患者(9例)和对照组(15名)的血浆ET、AngⅠ,AngⅡ水平。结果 轻型肺炎组及肺炎心衰组血浆ET、AngⅠ,Ang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u=15.25,14.86,14.96,35.38,33.26,33.38,均P<0.05或0.01),肺炎心衰组明显高于轻型肺炎型(u=20.13,18.40,18.42均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轻型肺炎组及肺炎心衰组ET与AngⅠ,AngⅡ,AngⅠ,AngⅡ均呈正相关(均P<0.05或0.01)。结论 ET和血管紧张素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肺炎与肺炎心衰的发生和发展,其升高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程序相关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降低程序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对策。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对程序相关性并发症可能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196例患者中有60例(0.89%)发生程序相关性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P=0.026)、吸烟(P=0.038)、既往脑梗死病史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P=0.000)、心血管合并症(P=0.002)、动脉瘤直径>10mm(P=0.000)、不规则形态或有子囊(P=0.008)、支架类型(P=0.001)与程序相关性并发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脑梗死病史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病史(P=0.000,OR=3.407)、心血管合并症(P=0.003,OR=3.175)、动脉瘤直径>10mm(P=0.000,OR=3.139)和不规则形态或有子囊(P=0.026,OR=2.096)是程序相关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既往脑梗死病史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病史、心血管合并症、动脉瘤直径>10mm和不规则形态或有子囊是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发生程序相关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4.
干细胞是体内存在的一类特殊细胞,既能自我更新又能多向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干细胞中的一种,可分化成多种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并且证实其可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参与组织损伤的再生和修复。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稀释造影剂增强的Dyna CT评估直接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direct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DCCF)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6例外伤性单瘘口DCCF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3D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及稀释造影剂增强的Dyna CT对DCCF的诊断价值,包括对瘘口、软脑膜静脉逆流、引流静脉及海绵窦分隔信息的展示.结果 与3D-DSA相比,Dyna CT多显示了15例(93.75%)患者的21个信息,包括显示瘘口8个,软脑膜静脉的逆向引流2个,引流静脉2个,海绵窦分隔9个.其中,在显示瘘口及海绵窦分隔方面,Dyna CT与3D-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示软脑膜静脉的逆向引流和引流静脉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3DDSA相比,Dyna CT能更有效地显示DCCF的瘘口及海绵窦分隔,利于指导其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对细胞周期与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用含TIMP-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人胶质瘤细胞系U87,用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通过细胞生长实验,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检测U87转染前后细胞增殖、周期与凋亡的变化.结果转染AdTIMP-2病毒后的U87细胞TIMP-2蛋白表达上调,转染后对U87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出现明显的G0 -G1 期阻滞,但无明显的细胞凋亡峰出现.结论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TIMP-2基因在体外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 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可作为胶质瘤治疗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作用。方法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NCAMmRNA及MMP-2、9蛋白的表达。结果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中NCAM-140mRNA,MMP-2、9蛋白的表达阳性数为16/17,12/17,5/17,病理指数为 29.08±12.31,19.63±11.37,13.32±11.53,Ⅲ、Ⅳ级中表达阳性数为11/23,22/23,17/23,病理指数为15.02±10.41,34.52±7.65,30.29±16.88,人脑星形细胞瘤高级别(Ⅲ、Ⅳ级)与低级别(Ⅰ、Ⅱ级)差异显著。MMP-2蛋白与NCAMmRNA两者有显著负相关性。结论NCAMmRNA及MMP-2、9蛋白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有关。NCAM和MMP对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与侵袭转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中药瘀必清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早期妊娠29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对照1组96例,对照2组98例。治疗组药流后加服中药瘀必清,对照1组药流后不加服任何中西药,对照2组用传统的人工流产手术方法。结果:胚囊排出后阴道出血在10天内干净,出血量少于月经量,月经周期、经期、经量恢复正常的治疗组为61例,对照1组为28例,对照2组为62例。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1组在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1组和对照2组在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2组在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瘀必清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