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化疗不同给药途径的抗癌作用,为局部应用卡铂化疗提供依据。方法用S-180实体瘤小鼠模型研究比较静脉和瘤体注射卡铂60mg/kg的药代动力学。于注药后30分钟、90分钟、240分钟分别取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铂浓度。结果局部瘤体给药组血浓度是15.03μg/ml、17.06μg/ml、14.03μg/ml。静脉注射组分别是48.45μg/ml、39.31μg/ml、34.85μg/ml。局部注射组抑瘤率明显高于静脉注射组(P<0.05)。结论实验证明,局部化疗能提高瘤体内药物浓度,提高杀瘤细胞作用,降低了循环药物浓度,从而减轻全身毒副作用。因此,局部化疗对治疗恶性肿瘤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IFN γ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作用。方法  2 8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 ,肝纤维化分期在 2~ 4期。采用重组人IFN γ肌注 ,开始 3月每日一次 ,其后 6月隔日 1次 ,每次 10 0万U ,疗程为 9个月。组织病理学观察包括HE染色和天狼红染色。使用纤维化半定量计分方案评估治疗前后纤维程度变化 ,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包括血清透明质酸、IV型原胶、III型原胶、层粘蛋白等四项指标及肝门脉内径。结果  2 8例患者经IFN γ治疗 9个月后 ,其纤维化计分由治疗前 11 33± 5 4 3下降为治疗后 8 76± 4 2 1(P <0 0 1) ;治疗后的炎症计分由治疗前 12 6 9± 5 17下降到治疗后 6 6 4± 2 85 (P <0 0 1) ,肝门脉内径由治疗前 1 4± 0 8治疗后下降到 1 3± 0 7。结论 IFN γ能较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 ,证明其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疗效。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热休克蛋白70过表达与自发性癌细胞凋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s70,HSP70)的表达及其与自发性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68例HCC手术标本中HSP70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以癌旁肝组织作为对照。结果HCC和癌旁组织中HSP70阳性率分别为71%和28%,过表达分别为53%和21%,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HSP70阳性率和凋亡指数有正相关关系(r=0.8765,P<0.05),两者都随HCC组织学分级增高而增加。结论HCC组织中存在HSP70过表达和自发性癌细胞凋亡,两者正相关性机理尚不明了,可能是HCC生物学恶性行为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 (丙肝 )病毒 (HCV)抗原在丙肝患者肝组织中的分布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用多克隆抗 -HCV和单克隆抗 -HCV -NS3、抗 -HCV -NS5 ,对 10 7例丙肝患者肝组织中HCV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应用 3种抗体均从丙肝患者肝组织中检出相应抗原 ,检出率分别为 38.3%、2 8.0 %和 5 2 .3% ;阳性颗粒定位于肝细胞浆 ;阳性细胞分布呈散在、弥漫状和簇状 ;HCV -NS3的表达与炎症反应无明显解剖学关系 ,HCV -NS5阳性细胞较常见位于炎症灶旁或灶中。结论 HCV各成分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别 ;HCV -NS5的表达可能与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15.
恙虫病在本地区不属于常见传染病 ,难免误诊、漏诊。现将1997- 0 9~ 2 0 0 0 - 0 9姜虫病患者误诊、误治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8例 ,女 12例。年龄 1.5~ 77岁 ,平均 44 .5 3岁±13.2 2岁。本组均有恙虫病的特征性表现 ,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焦痂可见于腋下、窝、颈部、阴部、足背部、胸部、腹部 [1 ] 。全身淋巴结肿大 ,尤其是焦痂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明显。肝损害 AL T升高 2 0例 (6 7% ) ,肾损害尿蛋白 18例 (6 0 % ) ,BUN升高 3例 (8% ) ,血糖升高 3例 (8% ) ,心肌损害心律失常2例 (5 .5 % ) ,(房颤 1例 ,室早…  相似文献   
16.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HBV DNA与HBV M、乙型肝炎临床类型的相关性 (意义 )。方法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 (FQ PCR)检测 10 5例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 ,分析其在乙型肝炎 5项指标(HBV M)中的检出率 ,在乙型肝炎不同类型中的分布。结果 HBV DNA与HBV M对比 ,HBsAg( )、HBeAg( )、HBcAb( )患者的检出率为 97% ,HBsAg( )、HBeAb( )、HBcAb( )患者的检出率为75 % ,HBsAg( )、HBcAb( )患者的检出率为 6 0 % ,HBsAg( )患者的检出率为 4 0 % ,HBsAb( )、HBeAb( )、HBcAb( )的 (或HBsAb阳性、HBcAb阳性 )病例未检测到HBV DNA。表明HBV DNA与HBV M的抗原呈正相关 ,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5 )。急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 72 2 % ,慢性乙型肝炎检出率为 75 % ,肝硬化检出率为 70 %。血清HBV DNA与乙型肝炎不同临床类型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HBV DNA的复制状态与不同乙型肝炎临床类型无明显相关性。与乙型肝炎抗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重叠感染输血传播病毒(TTV)的状况.方法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TTV DNA.结果在364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检出血清TTV DNA阳性者82例,阳性率22.53%.其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组阳性率23.2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阳性率26.25%,HBsAg携带者组阳性率15.22%,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我国存在TTV感染,但其致病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加灌注疗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总结43例用血液透析加灌注疗法作为治疗组,35例血液透析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液中尿素氮(BUN)及肌酐(Cr)的清除率,电解质变化及临床治愈时间,治愈率.结果治疗组BUN清除率81%,Cr清除率89%;对照组BUN清除率69%,Cr清除率77%(P<0.01).两组对纠正电解质紊乱(P>0.05)无差异.治疗组治愈时间21.5±3.8天,对照组治愈时间29±4.2天(P<0.01);治疗组治愈率98%,病死率2%,对照组治愈率91.4,病死率8.6%(P<0.05).结论血液透析加灌注疗法尤其是有效浓度电解质溶液的灌入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提高BUN、Cr的清除率,纠正电解质紊乱,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3年至1994年应用多巴酚丁胶治疗心力衰竭18例,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心力衰竭患者18例,男4例,女14例,年龄在42—66岁,平均年龄54岁。风心病13例,高心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先心病1例。右心衰3例,左心衰1例,全心衰14例。-.--db一岁D,J/J岁*刀、多巴酚了股熔于500mlMW中,开始以2.sum/&g的剂量静脉滴注,然后根据病人的反应调整滴速,继续维持3天72小时停用洋地黄类药物、严洛限盐、并根据病情决定是否用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结果:自用药起到出现疗效为止为起效时间,最短者48小时…  相似文献   
20.
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泰安、济南、新泰、宁阳、济宁、莱芜和聊城进行了HDV感染状况的血清学调查。共调查乙型肝炎患者335例,共检出HDAg阳性者30例,抗-HD阳性者4例,总阳性率为14.14%。发现急性肝炎组与慢性种炎组HDV感染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表明HDV感染率的高低与慢性肝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