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8篇
基础医学   73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353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螺旋CT数据建立上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上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期应用于临床相关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对正常人的CT薄层扫描获得原始DICOM图像数据.采用CAD数据处理技术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改良建立的模型导进ANSYS9.0软件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生物力学研究。结果:所建模型外观清晰逼真。几何相似性好。三维重建结构可以单独或联合显示。甚至可行结构的任意取舍,重建结构的任意径线及角度均可进行适时三维测量。结论:该技术为临床医生对枕颈交界区有限元三维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便捷而精确的方法,对计算机分析及研究该模型局部结构在各种受力情况下的生物力学表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镁合金AZ31B对骨骼肌细胞黏附及增殖的影响.[方法]用扫描电镜明确镁合金AZ31B的表面形态,采用兔骨骼肌细胞与合金直接接触培养,研究其黏附率,采用扫描电镜研究其黏附情况.采用浸提液培养细胞,研究其1、3、5、7d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镁合金表面形态粗糙,有利于细胞的黏附,结果提示骨骼肌细胞在合金表面具有良好的黏附率,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黏附率逐渐增高,扫描电镜见到骨骼肌细胞在镁合金表面黏附良好.细胞增殖率结果提示镁合金促进骨骼肌细胞增殖,且未见明显细胞凋亡.[结论]镁合金AZ31B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合于骨骼肌细胞的早期黏附,且促进骨骼肌细胞的增殖,为镁合金AZ31B适用于骨科置入材料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儿童上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共收治7例上颈椎疾患患儿。其中,先天性游离齿状突伴寰枢椎脱位4例,枢椎肿瘤伴寰枢椎脱位1例,顽固性寰枢椎旋转脱位1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脱位1例。术前均行薄层CT扫描,将数据输入Mimic,Simpleware软件后,建立三维仿真模型,用于手术模拟和术中辅助,并根据需要设计寰枢椎椎弓根导航模板。在数字骨科技术支持下共实施后路手术4例,前路手术2例,前后联合手术1例。术后CT钉道扫描观察寰枢椎螺钉的置入情况,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系统对脊髓功能进行术前、术后评分。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手术时间3~6h,平均3.5±0.6h;手术出血300~400ml。实施后路寰椎椎弓根钉棒固定5例,实施前路TARP手术2例。共置入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10枚,枢椎椎弓根螺钉10枚,寰椎前路侧块螺钉2枚,枕骨髁前路螺钉2枚,枢椎逆行椎弓根螺钉2枚,枢椎椎体钉2枚。术后CT扫描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未出现螺钉偏入椎管或椎动脉孔的现象。术后患者肢体麻木症状减轻或消失,四肢肌力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的8.6±1.5分,提高到15±1.8分(P<0.05)。结论:采用数字骨科技术辅助手术,可以有效提高儿童上颈椎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制备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壳聚糖纳米微球,并考察其成骨活性. 方法 应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空白壳聚糖纳米微球和rhBMP-2壳聚糖纳米微球,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激光粒径分析仪测定其粒径的分布,检测其载药量、包封率及累积释药率.取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以无菌手术分别在大鼠左侧股部建立肌袋.A组大鼠肌袋内植入rhBMP-2壳聚糖纳米微球(含rhBMP-2 1 mg),B组大鼠肌袋内植入rhBMP-2 1 mg,C组大鼠肌袋内植入空白壳聚糖纳米微球,D组大鼠肌袋内不做任何处理.评估rhBMP-2壳聚糖纳米微球的成骨活性.结果离子交联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微球球形规整、分散均匀,微球平均粒径为230.0 nm,分布较集中,包封率为66.87%±4.58%,载药率为(33.44±2.29) μg/mg.A、B、C、D组的ALP活性平均分别为(1.94±0 35)、(1.48±0.56)、(0.20±0.07)及(0.18±0.06) ka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959,P=0.000),A、B组明显高于C、D组,且A组高于B组.4组钙含量平均分别为(5.20±1.42)、(3.80±1.40)、(0.19±0.08)、(0.20±0.08)μ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242,P=0.000),A、B组明 显高于C、D组,且A组高于B组. 结论 离子交联法可成功制备出均一的rhBMP-2壳聚糖纳米微球,该微球具有良好的载药性能和缓释性能,且其骨诱导活性优于单纯rhBMP-2.  相似文献   
85.
86.
背景:前期实验成功制备了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材料,并已通过实验证实其具有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必需的理化性能。目的:评价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致敏性。方法:将32只白化豚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实验组分别采用质量比为3∶1或4∶1原料制备的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浸提液,阳性对照组采用体积分数为5%甲醛溶液,阴性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根据《GB-T 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最大剂量致敏试验步骤进行皮内诱导、局部诱导和激发。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24,48 h豚鼠皮肤反应按Magnusson和Kligman等级进行分级。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48 h后对皮肤进行活检,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光镜下观察。结果与结论:阴性对照组和质量比为3∶1或4∶1原料制备的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浸提液组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24,48 h皮肤无致敏反应,而阳性对照组在这任一时间点均有中度以上红斑。活检皮肤光镜下实验组未见皮肤水肿,皮肤棘细胞层水肿,血管周围、弥漫的真皮和表皮单核细胞浸润,见散在少量的嗜碱性细胞。说明质量比为3∶1或4∶1原料制备的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在致敏方面具有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对单枚融合器联合单侧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评价。方法5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建立以下力学模型:A组:双侧开窗+双枚融合器置入+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B组:单侧小关节切除+单枚融合器斜向置入+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C组:单侧开窗+单枚融合器置入+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D组:单侧开窗+单枚融合器置入+对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在生物力学平台上测试各试验组在不同工况下的ROM值。结果A组的固定最稳固,各工况下ROM值最低。B组的前后抗弯ROM值与A组差异无显著性,其左右侧弯和旋转方向的稳定性较A组有所降低。与B组比较,D组的前后弯曲性能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其左右侧弯方向的ROM低与B组。两组的抗旋转ROM值差异无显著性。C组的左右抗弯及抗旋转性能均差于B、D组。结论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对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是一种力学性能较为优良组合,可以替代单侧斜向融合器并同侧椎弓根钉棒技术用于下腰椎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应用桥接钢板治疗长管状骨高能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桥接钢板的形式治疗长管状骨的高能量损伤37例。其中股骨粉碎性骨折12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17例,肱骨粉碎性骨折3例,尺桡骨粉碎性骨折5例。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时间45d~2年,1年内骨性愈合34例,延迟愈合3例,无骨不连病例。根据自定的长管状骨愈合评价标准,本组优21例,良13例,中3例。结论长管状骨的高能量损伤骨折形式复杂,治疗较棘手,应用桥接钢板的形式进行治疗可最大限度地保留骨折部的血运,有利于骨折的按期愈合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AIXS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方法 对29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AIXS后路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固定,随访其内固定、骨融合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期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术中未出现与内固定有关的并发症,术后无螺钉松动、移位和断裂。29例患者均在3~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AXIS侧块钢板内固定系统具有稳定性好、操作相对安全、方便的特点,是下颈椎后路内固定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90.
前路钛金属圆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告AO Ventrofix前路钛金属圆棒系统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对19例胸腰椎骨折伴椎管前方占位者进行前路减压和Ventrofix内固定,同时采用ASIA分级标准进行术前,术后的神经学评估。结果 所有病例得到随访,随访3-11个月,平均7.4个月。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Ventrofix系统通用性强,安全,坚固,使用简单,具有良好的MRI兼容性,是目前理想的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器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