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中心性肥胖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高发人群中,中心性肥胖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炎症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517例门诊患者分为肥胖与非肥胖2组其中肥胖组384例,非肥胖组133例.所有患者经问卷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血中胰岛素浓度、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与非肥胖组比较,肥胖组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酷、CRP水平、血压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腰围的增大,男女性的糖代谢异常、高血压病、血脂紊乱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均呈现增高趋势(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腰围与胰岛素抵抗指数、CRP、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HbAIc相关系数分别为0.437、0.431、0.268、0.277、0.341、-0.242、0.181,P值均<0,01.结论 中心性肥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密切相关,提示它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孕妇胎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了解TLR3在胎盘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检测孕妇血清HBsAg和HBeAg;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孕妇血清HBV DNA;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胎盘组织中TLR3和瑚BsAg;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胎盘HB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02例胎盘中有3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HBV感染,且蜕膜细胞(Dc)、滋养层细胞(TC)、绒毛间质细胞(VMC)和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VCEC)阳性率呈逐层下降趋势(趋势χ^2=16.67,P〈0.001),阳性率分别为32.4%(33/102),20.6%(21/102),18.6%(19/102)和8.8%(9/102);胎盘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母亲血清HBV DNA阳性和胎盘TLR3阳性,OR值分别为6.865和0.103。结论 HBV可感染胎盘各层细胞,HBV经胎盘及胎儿的主要途径是经血和(或)细胞传递方式实现;母亲血清HBV DNA阳性是胎盘感染的危险因素,胎盘TLR3阳性是胎盘感染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HBV含量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孕妇及新生儿外周血HBsAg、HBeAg;FQ-PCR对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166例新生儿中有28例发生HBV宫内感染(16.87%);在HBV宫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孕妇HBVDNA暴露、各级病毒载量与HBV宫内感染趋势χ2检验差异为有统计学意义;HBVDNA?156copies/ml为HBV宫内感染最佳临界预测值,它的敏感度为81.80%,特异度为72.10%,阳性预测值为37.10%,阴性预测值为95.19%。结论孕妇外周血HBVDNA阳性不仅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孕妇血中乙肝病毒含量的增高,其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危险性呈现增高趋势;孕妇血HBVDNA156copies/ml为HBV宫内感染最佳临界预测值,孕妇血清中HBVDNA水平对于预测新生儿HBV宫内感染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25.
HBsAg阳性孕妇血清乙肝病毒含量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HBV含量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孕妇及新生儿外周血HBsAg、HBeAg;FQ-PCR对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166例新生儿中有28例发生HBV宫内感染(16.87%);在HBV宫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孕妇HBVDNA暴露、各级病毒载量与HBV宫内感染趋势χ2检验差异为有统计学意义;HBVDNA?156copies/ml为HBV宫内感染最佳临界预测值,它的敏感度为81.80%,特异度为72.10%,阳性预测值为37.10%,阴性预测值为95.19%。结论孕妇外周血HBVDNA阳性不仅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孕妇血中乙肝病毒含量的增高,其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危险性呈现增高趋势;孕妇血HBVDNA156copies/ml为HBV宫内感染最佳临界预测值,孕妇血清中HBVDNA水平对于预测新生儿HBV宫内感染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州2004年3月至2012年3月美沙酮门诊受治者的基本情况和随访情况,为凉山地区开展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凉山州11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中所有参加过治疗的9 013例受治者为研究对象,将信息系统中的受治者一般情况、既往吸毒行为和随访情况的数据进行整理,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9 013例受治者以彝族男性农民为主,平均年龄(31.17±7.42)岁,84.25%的受治者分布在20~39岁年龄组;已婚有配偶者占73.65%,其次是未婚占21.28%;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44.20%),其次是初中和文盲,高中级以上学历者少。美沙酮门诊受治者首次吸毒年龄(25.12±7.63)岁,美沙酮门诊受治者报告的首次吸毒时间主要为1991年至2011年,2007年至2008年报告例数最多。参加治疗前,99.06%受治者使用的毒品为海洛因,其中47.84%有注射史,36.51%共用注射器,47.70%的人曾经戒过毒。美沙酮门诊受治者6、12、24、36、48、60、72个月随访率分别为45.41%、18.75%、8.98%、3.92%、0.96%、0.28%、0.02%。影响6个月随访率的因素很多,年龄越大(OR=1.20),女性(OR=1.34),已婚有配偶(OR=1.17),文化程度为初、高中(OR=1.31,1.54),民族为汉族(OR=1.28),曾经戒过毒(OR=1.35)的受治者6个月随访率较高;职业为农民(OR=0.80)、首次吸毒年龄为高年龄组的(OR=0.85)和不与父母/亲属同住(OR=0.56)的受治者随访率低。结论 凉山地区吸毒人群低龄化低素质化严重,也影响了美沙酮门诊队列各时间段的随访率,需加强当地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了解我国西南部彝族聚集区人群HIV、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西南部某彝族聚集区艾滋病高流行区抽取1个流行乡镇作为研究现场,进行人群HIV、HBV感染筛查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基本资料、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 共调查2 290名当地成年居民,该乡人群HIV感染率为7.9%,HBV感染率为3.1%,HIV/HBV共感染率为1.2%.对于HIV感染,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OR=3.28,95%CI:1.54 ~ 6.96)、有吸毒史(OR=46.32,95%CI:15.30~140.25)、配偶有吸毒史(OR=3.52,95%CI:1.33 ~ 9.30)、配偶HIV感染史(OR=9.56,95%CI:3.49~26.20)是危险因素,家庭年总收入≥5 000元的人群感染HIV的危险性明显低于家庭年总收入<1 000元的人群(OR=0.14,95%CI:0.03 ~ 0.66),家庭年总收入1 000 ~3 000元的人群感染HIV的危险性明显低于家庭年总收入<1 000元的人群(OR=0.28,95%CI:0.11~0.68),有打工史的人群感染HIV危险性明显低于其他人群(OR=0.33,95%CI:0.15~ 0.72).对于HBV感染,有打工史是危险因素(OR=2.48,95%CI:1.16 ~ 3.42).对于HIV/HBV共感染,配偶有HIV感染史是危险因素(OR=6.04,95%CI:1.28 ~ 28.48).结论 该彝族聚居区人群HIV疫情较为严重,应加强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针具交换以及美沙酮替代治疗等防治工作来控制当地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8.
自发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我院消化内科1991年~1998年收治17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31例并发SBP本文就其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9.
作者利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olordopplerenergyimage,CDEI)检测32例慢性肾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肾脏弓状动脉和小叶间动脉,并将结果作对比研究,认为CDEI对评价肾功能有很大帮助。1 资料和方法本组52例病人均为住院患者,分别测量其两肾。Ⅰ组:正常肾,20例,男11人,女9人,年龄30~60岁。Ⅱ组:氮质血症期,20例,男8人,女12人,年龄39~69岁。Ⅲ组:尿毒症期,12例,男5人,女7人,年龄35~67岁。仪器使用DiasonicsSpectraVST,探头频率为3.…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达肝素钠短期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Fontaine Ⅲ期患者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将78例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Fontaine Ⅲ期患者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基础治疗+达肝素钠(5000 U q12h,n=39)或基础治疗+安慰剂(0.9%氯化钠注射液0.4 mL q12h,n=39)治疗14 d。结果 治疗组对ABI、TBI、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下肢疼痛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跛行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本研究中,两组总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尤其是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相似。结论 达肝素钠短期皮下注射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Fontaine Ⅲ期患者的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减轻下肢缺血程度;改善患者缺血肢体的疼痛程度,但未能增加患者的跛行距离。其短期应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