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骨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加强对其病理组织学和影像学表现特点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原发性上颌骨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和治疗经过,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以右上颌骨疼痛起病,X线显示上颌骨右侧可见大片溶骨性破坏,破损边缘不清晰,有部分骨硬化表现。手术摘除肿块,病理检查为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细胞消减型,临床诊断为右上颌骨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Ⅰ期)。给予ABVD方案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原发性骨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骨恶性淋巴瘤,容易误诊,目前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应尽早明确诊断,并加以鉴别诊断,现代化疗方案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2.
伊马替尼(Imatinib)的出现及其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取得的戏剧性的治疗效果,使其目前成为新诊断的CML-CP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然而,人们对Imatinib的使用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疑问,我们依据第50届美国血液病学年会(ASH)的最新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并对CML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3.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病程差异较大,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存在染色体异常,以与14q32相关的易位和13q缺失最常见[1].由于MM细胞比例低、体外有丝分裂指数低及中期分裂相少等因素,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低[1].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不需要中期分裂相,利用位点特异性探针可检测到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不能发现的间期细胞的异常.  相似文献   
94.
95.
96.
97.
嗜酸粒细胞增多不是独立的疾病,可见于多种疾病,如下:1.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喘息、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枯草热等。2.寄生虫感染:侵犯组织之寄生虫,如旋毛虫病,包囊虫病、日本血吸虫病、肺吸虫病等。肠道寄生  相似文献   
98.
血浆置换用于ABO血型主侧不合脐血移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骨髓移植中,ABO血型不合已不是成功的主要障碍,但据报道,HLA相合的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BO血型不合可发生免疫造血异常并发症者占10%~20%,其中1/5~1/15患者可发生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其中供者血型为A型,受者为O型发生率高达90%[1].HLA相合的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之一.1997年本院收治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型为O,与其胞妹脐血HLA相合,为预防PRCA发生,保证植入脐血干细胞有效成活,笔者对患者在移植前进行大剂量血浆置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16岁,身高178cm、体重35kg、血型O,ccDEe,N,患者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于1999年7月来本院经羟基脲治疗达完全缓解后,在术前连续两次大剂量血浆置换,输注其胞妹(血型为A,CCDee,N)HLA相合脐血150ml,回输有核细胞数1.48×109/kg,CFU-GM 2.12×104/kg,CD34+细胞2.38×105/kg.输注顺利,未发生溶血反应.术后两月血型开始转变,210d复查已转变为A,CCDee,N.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芒柄花黄素对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0、12.5、25、50、100和200 μg/ml)芒柄花黄素处理HL-60细胞24、48和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出IC50以筛选出合适的作用浓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芒柄花黄素对HL-60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芒柄花黄素对HL-60细胞中miR-21表达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芒柄花黄素对HL-60细胞中PTEN、AKT和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0 μg/ml处理组相比,25、50、100和200 μg/ml芒柄花黄素处理24 h后HL-60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同时,12.5、25、50、100和200 μg/ml芒柄花黄素分别处理48 h和72 h后HL-60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0 μg/ml处理组(P<0.05);芒柄花黄素作用HL-60细胞24、48和72 h后的IC50值分别为146.50 μg/ml、120.10 μg/ml和89.00 μg/ml。50、100和150 μg/ml芒柄花黄素处理后HL-60细胞在G0/G1期的百分比、细胞凋亡率和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而细胞在S期和G2/M期的百分比、miR-21的表达水平以及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逐渐降低,且与0 μg/m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L-60细胞中AKT蛋白的表达水平与0 μg/m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柄花黄素可抑制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iR-21/PTEN/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中并发带状疱疹(HZ)的高危因素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恶性血液肿瘤患者HZ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和疗效以及原发病治疗情况。结果62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23例发生HZ,其中淋巴系统恶性肿瘤2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中位发病时间为化疗后270d(0~450d),化疗后1年内的发病率为95.65%(22/23)。临床主要表现为区域性皮肤疱疹和神经性疼痛,2例出现严重的神经痛。除1例出现颅脑侵犯,其他均无内脏受累。23例患者接受以阿昔洛韦为主的治疗,中位治疗时间为12d(5d~240d),22例治愈,1例发生疱疹相关性死亡。23例患者中13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分别有2、6和6例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氟达拉滨和硼替佐米治疗。结论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HZ,化疗后1年内是发病高峰期。高龄和应用糖皮质激素、利妥昔单抗、氟达拉滨和硼替佐米药物化疗是发生HZ的高危因素。阿昔洛韦治疗HZ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