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0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江克华  宋兴福  董自强  龙兵 《山东医药》2011,51(28):109-110,112
近几年,我们可以在信号通路中有目的的选择有效的分子靶向治疗,从而预防和治疗肿瘤。在前列腺癌中,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I3K)是一个常见的异常信号通路。PI3K通路可被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GF)等激活,涉及到一些重要的下游细胞信号元件,  相似文献   
52.
53.
对水热法产物半水硫酸钙晶须水化过程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水化时间和温度对晶须水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化温度为25~90℃范围内,水化产物中半水硫酸钙晶须含量随着水化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最终全部转化为片状、薄板状或者块状二水硫酸钙;随着水化温度的增加,水化诱导期延长,特别是在90℃时,半水硫酸钙晶须可稳定存在60 min;根据水化产物观测结果以及物相组成分析发现,水化机理主要分为水化诱导期、半水硫酸钙晶须溶解以及二水硫酸钙重结晶3部分。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急性上尿路结石梗阻肾衰的临床优越性。方法总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急性上尿路结石梗阻肾衰42例(51侧)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术后血尿素氮、肌酐均表现为持续下降。1个月后有37例恢复正常,5例3个月后复查血尿素氮恒定在13.3-9.9μmol/L,血肌酐恒定在258.1~197.0μmol/L。结石排净率1个月后95.2%(39/42)。28例术后血尿,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冲回入肾盂,1例输尿管穿孔。平均手术时间20min。平均住科时间6d。结论腔内治疗急性上尿路结石梗阻肾衰疗效显著,有条件时应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5.
采用市售不同品位的轻烧氧化镁(65粉、70粉、75粉和85粉)对钾盐尾矿胶凝效果进行分析,同时考察钾盐尾矿胶凝过程中工艺条件对胶凝时间、流动性、流变性能和物性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65粉最适合于钾盐尾矿胶结回填的胶凝剂,胶凝性能随胶凝剂掺量的增加、胶凝时间的缩短而变优;温度影响反应速率和黏度,低温不利于胶凝反应和膏体胶凝性能;通过研究氧化钙和氯化钠这两种杂质对胶凝过程的影响,发现添加氧化钙可以加速胶凝反应,增强膏体的持水性能。  相似文献   
56.
膀胱癌中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2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phA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BTCC及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phA2的蛋白表达,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法检测各临床标本相应的mRNA表达并通过2-△△CT方法分析相对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 相对于癌旁正常组织而言,EphA2在BTCC中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强(积分吸光度IA均值:正常组8364±3915,癌症组19 122±5696,P<0.01),其mRNA表达平均上调约2.57倍;除中分化(G2)与低分化(G3)组间EphA2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EphA2在其余各分级与分期组间的蛋白及核酸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hA2的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结论 EphA2表达增强可能促进了膀胱癌的恶性晋级,EphA2可作为监测膀胱癌恶性发展的指标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7.
江克华  宋兴福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23):1471-1474
小分子抑制剂选择性的靶向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显示出很好的抗肿瘤前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mTORC2)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靶点,最近研究发现mTORC2的活性在多种肿瘤的形成和侵袭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mTORC2抑制剂靶向治疗肿瘤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就mTORC2的生物学特性及以mTORC2为靶点治疗肿瘤的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8.
作者总结了30例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芬太尼镇痛,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了比较。临床资料用药组30例,妊娠8~11周,其中1胎14例,年龄19~35岁,平均21±1.4岁。对照组30例,妊娠8~11周,其中1胎13例,年龄20~34岁,平均22±1.8岁。两组相比差别无明显意义(P>0.05)。方法病人取截石位后,测血压、脉搏一次(基础值)。用药组静注50%葡萄糖20ml 加芬太尼0.05mg,2min 注完,用药后2min 开始消毒进行手术。对照组不用任何药,术中每2min 测血压、脉搏一次。  相似文献   
59.
EphA 2和KAI 1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红纲  宋兴福  张平  许晓明  董自强 《肿瘤》2008,28(2):142-145
目的:探讨EphA 2蛋白和KAI 1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phA 2蛋白和KAI 1蛋白在8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76例相应癌旁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结果:EphA 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癌旁正常黏膜(P〈0.01);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的升高,EphA 2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P〈0.05);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表浅性膀胱癌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KAI 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膀胱黏膜(P〈0.01);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的升高,KAI1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P〈0.01);KAI 1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表浅性膀胱癌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EphA 2蛋白和KAI 1蛋白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EphA 2蛋白的高表达和KAI 1蛋白的低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0.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诱导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药品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体内外多种细胞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特别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为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激活Caspase通路,延迟细胞周期等,而且是多环节多途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