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婴儿期特应性皮炎,以往又称婴儿湿疹,大约60%的病例都在1岁以内发病,通常在出生2个月以后。初起为颊部红斑、瘙痒,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尖大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由于搔抓,摩擦,很快形成糜烂,渗出性损害和结痂等。我科近6年来,收治了84例婴儿湿疹的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明确肿瘤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表达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及生存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39例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石蜡包埋肿瘤标本进行IGF-1R检测,并分析其与化疗疗效间的关系.结果 53.8%(21/39)的标本检测到IGF-1R的表达.IGF-1R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吸烟史及吸烟指数均无相关性.IGF-1R不表达者含铂方案化疗效果更好.结论 IGF-1R可能能够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3.
背景与目的 PET已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监测、治疗后评价、随访.但PET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尚不是十分明确.本研究探讨18F-FDG PE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ET中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最高SUV(标准化摄取比)对患者生存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病灶最高SUV为(6.3±3.2),全部转移病灶最高SUV为(4.3±3.1),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灶最高SUV为(4.6±3.4).原发灶最高SUV≥7组和<7组的总生存期分别为26.1个月和38.7个月(P=0.02).淋巴结转移灶最高SUV≥5和<5患者的生存期分别为17.0个月和28.9个月(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病灶SUV、淋巴结转移灶SUV、肿瘤分期、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是否接受手术治疗、转移器官个数、PET发现淋巴结转移、PET发现骨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ET检查时是否发现转移病灶,是否接受手术治疗以及肿瘤病理高分化是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PET检查中原发灶最高SUV、转移淋巴结最高SUV可以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纤维瘤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8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间确诊的109例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09例患者中女性70例,男性39例,87.2%的患者是以肿块为首发症状,肿块伴疼痛占33.7%,32.1%(35/109例)肿块发生在腹壁,腹壁肿块患者中女性达94.3%。直径5cm及以上肿块占70.5%。深部肿块直径明显大于浅表肿块,直径分别为(11.1±5.9)cm和(6.8±5.1)cm,P〈0.01。12例患者接受过放射治疗,8例以预防术后复发为目的的患者7例出现放疗后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2.7年。1例患者采用联合化疗达到部分缓解。4例患者由于本病导致死亡。结论手术仍是目前治疗纤维瘤病的主要手段,放疗对部分患者也有效。  相似文献   
95.
食管癌的化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晓红  陈书长 《癌症进展》2006,4(4):342-347
食管癌大部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食管癌的化疗目前常见统一的标准方案。近年来关于食管癌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术后辅助放化疗有一些临床试验的结果,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很多新药治疗食管癌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也很多。本文综述食管癌化疗研究的近年进展。  相似文献   
96.
在中国大陆地区,治愈性治疗的理念处于主导地位,死亡质量需要改善,迫切需要缓和医疗理念的推广和实践,这一理念不仅可以改善死亡质量,而且可以实现医方、患方、政府、社会多赢的目的。在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对缓和医疗理念的认识、实践和推广方面的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分享经验与体会:关于死亡和死亡质量、善终的内涵,医护团队有义务主动介绍;面对死亡话题,必须学会相应的沟通方法;必须有\"总疼痛\"的概念,具有\"全人\"的视角,从身心社灵全方位照顾到临终的患者。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开展缓和医疗芳香照护培训的可行性与培训效果。方法 总结北京协和医院2016至2019年举办的4期缓和医疗芳香照护培训班的资料,对120名学员进行自评问卷调查,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6份,课程总体评分为8.09分,学员们反馈课程丰富了理论知识,增强了实践信心。培训结束后79.6%学员开展了缓和医疗芳香照护实践,其他学员主要因缺乏合适机会而未能实践。部分学员反馈建议增加实践课程并希望能够得到后续针对案例实践的指导。结论 开展缓和医疗芳香照护短期培训班是可行的,可丰富相关人员的安宁缓和医疗理论知识,增强其实践信心,但需进一步加强培训后支持以增加学员进入缓和医疗芳香照护实践的比例。  相似文献   
98.
安宁缓和医疗通过早期识别、积极评估、控制疼痛和其他症状,预防和缓解身心痛苦,改善生存期有限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一个成功的缓和医疗案例的实施,不仅需要建立正确的缓和医疗理念,也需要团队的配合和医疗体系的完善。本文报道1例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命末期照护经历,总结末期患者安宁缓和医疗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对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发起的缓和医疗会诊进行总结梳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提出的22次缓和医疗会诊资料。结果 共18例患者接受缓和医疗会诊,其中,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8)岁(36~88岁);10例患者会诊1次,6例患者会诊2次,2例患者未完成会诊;1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3例患者为非肿瘤性疾病。会诊原因中,61.1%(11/18)是关于沟通;61.1%(11/18)是减轻患者的痛苦症状。离世地点方面,8例在本院离世,6例在其他医疗机构离世。结论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对缓和医疗会诊存在明确需求,会诊能给急诊医患双方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