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5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39篇 |
内科学 | 30篇 |
皮肤病学 | 14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93篇 |
预防医学 | 86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8篇 |
中国医学 | 16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孕激素及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孕激素组30例于诊断性刮宫术后第5天给予醋酸甲羟孕酮8mg/次,1次/d,连续口服22d,然后于下次月经第5天继续口服醋酸甲羟孕酮(用法及用量不变),共服用3个月经周期;LNG-IUS组20例于诊断性刮宫术后第5天宫腔内置入LNG-IUS。比较2组治疗前、后月经量改变情况、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逆转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孕激素组治疗第1个月月经过多24例,LNG-IUS组无月经过多患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G-IUS组治疗第1,2个月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孕激素组(P<0.05),治疗第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孕激素组(P<0.05),子宫内膜逆转率高于孕激素组(P<0.05);孕激素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体质量增加,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LNG-IUS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不规律点滴状子宫出血。结论宫腔内置入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效果优于口服孕激素,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2.
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心功能衰竭等一些主要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中,氧化应激扮演关键角色。钙通道阻滞剂能够抑制钙诱发的平滑肌细胞收缩,阻断钙的进入能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活性并使血管舒张,这种药理性质是钙通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基础。钙通道阻滞剂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有助于阻止高血压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在其所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中,抗氧化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据最新研究估计,育龄期妇女PCOS的发病率约为4%-12%[1].有文献报道,在未接受治疗的PCOS患者,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率高达35%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则达8%[2].另有报道称PCOS患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是正常妇女的10倍[3].现将PCOS引发子宫内膜增生,进而导致癌变机制的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重组干扰素α2a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糜烂是女性生殖系统最为常见的炎症性疾患 ,也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宫颈糜烂的病因较为复杂 ,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病毒分离培养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病毒感染是宫颈糜烂的主要原因之一[1,2 ] 。重组干扰素α2a栓系干扰素制剂 ,具有抗病毒抗炎 ,促进组织再生修复能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宫颈糜烂。1 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 1997年 6月至 1998年 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求恩医科…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为了解广西的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影响乙肝疫苗接种的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 ,每层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组群抽样方法 ,抽取城市和高、中、低收入农村1997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842名 ,对儿童的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看护人的文化程度与计划免疫知识掌握程度呈正比关系 ,城市的预防接种意识、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率比农村地区要高 ,完成疫苗合格接种儿童的看护人对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率要高于未完成者 ,出生在医院的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率要高于出生在其它地方的儿童 ,参加计划免疫保偿儿童的疫苗接种率要高于未参加儿童。结论儿童看护人文化程度、不同经济收入地区、儿童出生地点、是否参加计划免疫保偿等都影响到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和乙肝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方法对延大附院77份ADR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77份ADR报告中抗菌药占总例数45%,中药注射液及中成药占总例数36%,以静脉方式给药的发生率最高,占总例数92%。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为主,其次是胃肠道反应,心血管反应,神经系统反应,注射部位局部刺激及过敏性休克等。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比较高脂蛋白(a)[Lp(a)]的冠心病患者和低Lp(a)的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EPC)的功能差异。方法酶联免疫法测定Lp(a),差速贴壁法分离EPC,Dil-ac-LDL吞噬及lectin结合鉴定EPC并计数。MTT法检测EPC存活与增殖,改良Boyden小室检测细胞迁移,明胶玻片法检测细胞黏附,杂交瘤皿上观察并计数单个细胞克隆数,基质胶上测量管状结构形成长度。结果高Lp(a)的冠心病患者循环EPC数显著低于低Lp(a)的冠心病患者(109.4±13.8个/视野比384.0±37.0个/视野,P=0.0023);MTT分析显示,低Lp(a)组OD值为0.77±0.05,而高Lp(a)组OD值为0.23±0.04(P=0.0018),表明高Lp(a)的冠心病患者EPC的生存状态较差,这一点在凋亡检测中进一步得到体现,高Lp(a)组EPC凋亡率显著高于低Lp(a)组(14.9%±3.3%比4.1%±0.8%,P=0.035)。与低Lp(a)组比较,高Lp(a)组EPC的黏附(25.3±4.6个/视野比78.6±6.8个/视野,P=0.0030)、迁移(22.0±2.6个/视野比56.0±4.9个/视野,P=0.0037)、克隆形成(2.4±0.4个/视野比11.0±1.3个/视野,P=0.0003)、管状结构形成(7.4±1.2 mm/field比33.3±2.6 mm/field,P=0.0001)均显著受损。结论与低Lp(a)的冠心病患者相比,高Lp(a)的冠心病患者EPC功能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