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36篇
预防医学   7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25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7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选择适宜的呼吸道标本,以方便急性呼吸道感染非细菌性病原体病原学诊断应用。方法:采集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鼻咽分泌物(NPS)、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LF)为检测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衣原体(CP)和肺炎支原体(MP)4种非细菌性病原体,比较这3种呼吸道标本检测病原体结果的差异。结果:ADV、RSV、CP和MP的检出率,NPS标本分别为10.4%、29.2%、33.3%和18.8%,痰标本分别为10.4%、25.0%、35.4%和16.7%,BLF标本分别为8.3%、22.9%、27.1%和16.7%。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时,不同标本检测病原体的阳性率有一定的差别。结论:NPS、痰和BLF均可用做PCR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非细菌性病原体的标本,其中NPS容易获得、采集安全、能够满足病原学诊断需要,可以作为首选标本。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内括约肌切断、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外剥内扎、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结果 :随访1-2年,发现肛门有狭窄感2例.占2.3%,无任何症状者58例,治愈率达96.7%.讨论本组病例用此方法具有疗程短、治愈率高可达96.7%,而且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术后并发症,后遗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轻型与肺炎型H1N1甲型流感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同,为早期诊断肺炎型甲型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对承德市2009年9—12月经证实的206例甲型H1N1流感(全部)患者进行血常规、生化全项、胸部X线检查,疑为肺炎者进一步检查胸部CT。根据X线胸片有无片状阴影将全部患者分为轻型与肺炎型两组。结果肺炎组以0~7岁组和≥46岁组发病率最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19.9%)血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人数百分比小于肺炎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轻型组(77.6%)白细胞正常人数百分比大于肺炎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白细胞分类:肺炎组(60.0%)中性粒细胞比率高于正常人数百分比大于轻型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肺炎组(28.0%)单核细胞比率低于正常人数百分比大于轻型组(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组(22.0%)血小板低于正常人数百分比大于轻型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组(20.0%)血红蛋白低于正常人数百分比大于轻型组(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电解质:肺炎组血钾(K+)、钠(Na+)、氯(Cl-)低于正常人数百分比超过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酶学检查发现除了肌酸激酶(CK)以外,肺炎组血清酶学高于正常人数比率均较轻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H1N1发病年龄以8~45岁年龄组人群为高,但肺炎型患者则以0~7岁和≥46岁年龄组为多,性别对病情轻重可能没有影响。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中性粒细胞比率高于正常提示易患肺炎型H1N1流感。单核细胞比率、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易患肺炎型H1N1流感。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高于正常,提示易出现肺炎型H1N1流感。  相似文献   
74.
双水相体系萃取白英总皂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双水相萃取技术提取分离白英中的总皂苷。方法以乙醇/硫酸铵为双水相萃取体系,研究乙醇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pH值、温度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萃取条件为乙醇质量分数为30%,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0%,pH=7.0,温度为30℃时,白英总皂苷在两相的分配系数为17.3,回收率为95.2%。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白英中总皂苷的提取分离。  相似文献   
75.
灵芝多糖对小鼠黑素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灵芝多糖在体外对小鼠黑素瘤B16F10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小鼠黑素瘤B16F10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用MTT法检测灵芝多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毒作用。结果:经灵芝多糖作用后黑素瘤B16F10细胞增殖活性受抑,细胞死亡增多。结论:灵芝多糖可抑制B16F10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76.
中药了哥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中药了哥王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研究做一系统概述。方法通过系统查阅国内外发表的30余篇文献,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结果了哥王主要含有香豆素类、黄酮类、木脂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癌等药理作用。临床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肝炎、乳腺炎等病症的治疗。结论本文旨在为中药了哥王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共培养对结肠癌细胞功能以及肝转移能力的影响,为结肠癌肝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一种基本实验材料.方法:体外将人肝窦内皮细胞和结肠癌细胞进行共培养21轮,采用Transwell法、明胶酶谱分析、CCK-8法、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共培养后结肠癌细胞SW1116P21体外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采用皮下成瘤实验以及实验性肝转移实验检测SW1116P21皮下成瘤以及肝转移的影响;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相关分子的改变.结果:共培养后的结肠癌细胞SW1116P21的细胞间界限明显.侵袭检测发现,SW1116P21细胞的侵袭能力较SW1116亲本细胞提高了2倍;明胶酶谱分析检测发现,SW1116P21分泌MMP-2/9的能力显著高于亲本细胞.皮下成瘤实验发现,SW1116P21皮下成瘤能力显著增强.实验性肝转移发现,SW1116P21肝转移能力显著高于SW1116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W1116P21细胞表达E-cadherin显著下调,vimentin表达上调.结论:结肠癌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可促进瘤细胞侵袭、增殖、克隆形成以及体内细胞生长,更易发生肝转移,这种影响是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后结肠癌细胞发生EMT有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建立HPLC测定人血浆中兰索拉唑浓度,评价兰索拉唑片(受试制剂)与兰索拉唑口崩片(参比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2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单剂量口服兰索拉唑片和口崩片各30 mg,采集到的血浆样品加入奥美拉唑为内标,碱化后经乙醚-二氯甲烷提取,进行测定。色谱柱为ODS C18柱(150 mm × 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乙腈-水(15∶28∶57 );检测波长:285 nm,测定血浆中兰索拉唑浓度,应用DAS 2.0.1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1.8 ± 0.5)和(1.9 ± 0.5)h;Cmax分别为(1 144 ± 240.8)和(1 162 ± 267.4)ng·mL-1;t1/2分别为(1.4 ± 0.3)和(1.4 ± 0.3)h;AUC0~12分别为(3 258 ± 1 222)和(3 055 ± 1 151)ng·h·mL-1;AUC0-∞分别为(3 341 ± 1 251)和(3 135 ± 1 182)ng·h·mL-1,以AUC0~12计算,与参比制剂相比受试制剂兰索拉唑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8.7±21.6)%(n=20)。结论 两种兰索拉唑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9.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兰索拉唑的HPLC法,并比较兰索拉唑分别与铝碳酸镁、莫沙比利联合用药的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兰索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组和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组,灌胃给药。大鼠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处理后进行药物浓度的测定。色谱柱为ODS-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3:47);检测波长:285nm。结果兰索拉唑在50~5000ng·mL^-1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为84.0%~90.8%。3种给药方式兰索拉唑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0.28±0.04)、(2.17±0.26)和(0.28±0.12)h;Cmax:(1939±473.2)、(953±261.0)和(1889±721.9)ng·mL^-1;t1/2:(1.52±0.55)、(1.45±0.40)和(1.67±0.22)h;AUC0-10:(2559±519.5)、(3318±1082)和(3238±1514)ng·h·mL^-1;AUC0-∞:(2729±598.6)、(3498±1149)和(3438±1568)ng·h·mL^-1。经独立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分析,联用后,铝碳酸镁能明显推迟兰索拉唑达峰时间并降低峰浓度;莫沙比利对兰索拉唑的药动学行为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准确、简便,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60例,口服丹参酮胶囊4粒,4次/d;对照组(B组)55例,口服多西环素片0.1 g,2次/d,4周后减为0.1 g,1次/d。8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治疗组(A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其卵泡期血清六项性激素水平,另选40例相应年龄段的健康女性作健康对照组(C组)。结果A组痊愈率为36.7%,有效率为78.4%;B组痊愈率为14.5%,有效率为45.4%,A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组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治疗前血清睾酮水平较C组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后血清睾酮水平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迟发性痤疮发病的主要原因与雄激素分泌增多有关。丹参酮具有抗雄激素作用,对女性迟发性痤疮的疗效确切,且无耐药性及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