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测逍遥散对慢性应激损伤大鼠海马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调控的变化,探讨逍遥散抗应激损伤的神经内分泌变化.方法 以慢性多相性应激大鼠为研究对象,动物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RU-38486为工具药;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皮质酮(CORT);荧光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内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1.09±0.11;0.57±0.10)相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GR表达明显减少(0.65±0.10;P<0.0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表达明显升高(1.12±0.11;P<0.01),RU-38486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GR表达明显增加(1.59±0.11;P<0.01),CRH mRNA表达明显减少(0.48±0.10;P<0.05).而逍遥散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GR及下丘脑CRH mRNA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0.62±0.08;0.97±0.13;P>0.05);与模型组比较,RU-38486及逍遥散干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GR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下丘脑CRH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慢性应激可导致大鼠海马神经元内GR表达减少,下丘脑CRH mRNA表达升高,而逍遥散能抑制这种因慢性应激所致的海马神经元内GR及下丘脑神经元内CRH mRNA的表达变化,这可能是逍遥散调控慢性应激状态下HPA轴的兴奋性以达到抗应激损伤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AE1、AE3、PCNA、CEA在甲状腺滤泡癌中的表达及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取16例临床病理确诊的甲状腺滤泡癌,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细胞角蛋白AE1、AE3和PCNA、CEA的表达,并与5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8例甲状腺腺瘤比较.结果 AE1、AE3和PCNA在甲状腺滤泡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75%、100%和81.25%且多为强阳性表达,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基本不表达或仅弱阳性表达,CEA均无阳性表达.结论 AE1、AE3、PCNA阳性表达对甲状腺滤泡癌诊断有一定价值,而CEA对滤泡癌的诊断价值则有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社区居民就诊的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社区居民就诊现状,以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基本状况,分析我国社区居民就诊不合理的原因,并总结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旨在合理分流大医院患者,缓解大医院压力,为有效利用社区医疗资源提供理论支持,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测不同强度电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表达的影响,寻求最佳电针治疗强度。方法共纳入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改良的四血管阻断(4-VO)法复制V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模型组、1 m A电针组(频率2/15 Hz,强度1 m A,留针时间20 min)、3 m A电针组(频率2/15 Hz,强度3 m A,留针时间20 min),每组8只。电针组针刺"百会"、"大椎"穴,1次/d,连续治疗10 d,休息2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Aβ1-40 m RNA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1 m A电针组、3 m A电针组大鼠Morris水迷宫试验第2~5天平均逃避潜伏期分别为(46.8±1.9)、(40.6±2.3)、(24.6±1.5)、(19.4±1.2)s;(56.3±3.5)、(51.2±2.6)、(45.9±2.1)、(40.8±1.4)s;(52.7±1.5)、(46.0±2.3)、(31.3±1.2)、(27.7±1.6)s;(50.8±3.9)、(41.5±2.1)、(29.0±1.1)、(25.6±1.3)s;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分别为(23.3±1.6)、(53.9±1.3)、(30.2±1.4)、(28.1±0.8)s,120 s内跨越原平台次数分别为(9.4±0.9)、(2.6±0.5)、(6.4±0.7)、(7.2±0.9)次;CA1区中Aβ1-40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7.3±1.1)、(40.7±1.1)、(24.0±1.7)、(22.4±1.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5.88、861.605、103.876、380.609,均P0.01);1 m A、3 m A电针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较模型组明显缩短,120 s内跨越原平台次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加,CA1区中Aβ1-40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且3 m A电针组均明显优于1 m A电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降低海马CA1区Aβ1-4 0 mRNA表达水平,3 m A电针效果优于1 m A电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钙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的治疗效果及其与剂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SF患者90例,随机分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组(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各30例,前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钙20 mg/d、10 mg/d,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帧数平均值(M-TFC)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根据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情况,评价各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4周后,3组M-TF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治疗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M-TFC均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M-TFC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2388,P=0.0125;χ2=4.8000,P=0.0285),而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3,P=0.7386)。结论在常规扩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上联用瑞舒伐他汀钙,可有效改善CSF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提高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且瑞舒伐他汀钙20 mg/d强化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口腔门诊采用七氟醚吸入镇静镇痛技术辅助儿童口腔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科收治的患有口腔疾病的不配合儿童170 例采用七氟醚吸入镇静镇痛技术辅助口腔治疗,随访并记录,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170 例患儿镇静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挣扎、哭闹,血压、心率及呼吸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无严重缺氧、误吸、呕吐等并发症发生.患儿口腔治疗时间为15 ~ 60 min,术后5 ~ 10 min 苏醒.苏醒期58 例(34.12%)患儿发生烦躁哭闹;术后1 例患儿发生呕吐,立即置头部于低、侧位,及时吸清口内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患儿恢复良好;2 例患儿手术当晚出现低热症状,给予物理降温并口服抗生素后好转.170 例患儿术后随访均无异常.结论 口腔门诊采用七氟醚吸入镇静镇痛技术辅助不配合儿童口腔治疗安全、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阐述我国儿童用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儿童用药生产企业、医院、社会保障和药品监管多角度分析其对儿童用药可及性的影响。我国儿童用药可及性问题不容忽视,应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国际相对成熟的政策制度,提高我国儿童用药的可及性。可通过制定儿童用药研发奖励机制、加强专业儿科医护人才培养、规范儿童用药说明书信息和完善儿童医保制度等措施完善我国儿童用药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分析生物医学数据流通难点、传统隐私保护手段缺陷,介绍隐私计算优势及其主流技术路线,阐述生物医学中隐私计算的典型应用场景和有关案例,为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陕西省(以下简称我省)ICU开展重症血液净化技术的现状。 方法2021年8月31至9月10日,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网络调查形式向我省境内各级医院ICU医护人员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我省ICU重症血液净化开展现状信息数据,分析其潜在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146份调查问卷,剔除10份存在逻辑性错误的问卷,最终136份问卷纳入研究分析;本研究涵盖我省陕南、关中及陕北三个地域,涉及11个不同城市或区域。调查结果表明,我省重症血液净化主要在三级医院ICU开展,三级甲等医院占比50.70%,三级乙等医院占比11.27%,二级甲等医院占比38.03%。重症血液净化技术在医院级别、开展年限、科室床位数、机器保有量、月均治疗例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Spearman检验,P<0.05)。调查结果还显示科室自配置换液为主要构成(50.00%);治疗病种主要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肾损伤(AKI)及脓毒症休克(18.20%,17.38%,16.56%);常见重症血液净化模式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血浆置换(PE)(28.18%,21.95%,15.96%);置管方法主要依靠解剖定位,常见部位为右股静脉(41.91%)。全身肝素抗凝与局部枸橼酸抗凝均为常见抗凝方式。出血与管路凝血仍为重症血液净化过程中最主要的并发症。 结论我省ICU重症血液净化技术开展存在不均衡现状,基层医院开展重症血液净化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本研究结果将为我省重症血液净化技术的推动发展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及培训制度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