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CTcolonography,CTC)技术在结肠疾病检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临床可疑结肠疾病患者的CTC检查结果并与纤维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计算CTC对结肠疾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CTC对结肠癌的检出率与纤维结肠镜相同,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达100%、100%、100%。CTC检查对直径≥10 mm,5.0~9.9 mm和<5 mm的息肉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100%、100%、100%,94.1%、100%、96.6%和75%、100%、93.1%。结论:CTC是一种无创伤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结肠疾病,尤其是结肠肿瘤、息肉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可作为纤维结肠镜有价值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MSCT和MRI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胰腺囊性肿瘤 的MSCT和MRI表现。 结果 SCN中浆液性微囊性腺瘤7例,呈分叶状,囊小而多,多具有中心瘢痕;浆液性寡囊性腺瘤2例,1例单房、1例多房,囊大而少,边缘分叶;实性浆液性腺瘤1例,CT增强检查明显强化,但T2WI可显示其囊性特征。MCN囊大而少,边缘多光滑。IPMN与胰管相通,单房者多表现为杵状指样的囊,多房者囊常呈多种形态。IPMN胰管可出现远端、近端或全程扩张,而SCN和MCN仅近端扩张。 结论 胰腺常见囊性肿瘤中囊的不同形态对鉴别诊断有提示作用。全程或远端胰管扩张只见于IPMN。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估MRI检查对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患者131I核素治疗效果的早期评价能力。材料与方法18例GD患者于131I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分别进行MRI检查,按治疗后3个月甲状腺功能指标分为有效组(n=9)例和无效组(n=9)。盲法测量并比较GD患者131I治疗前后甲状腺总体积和甲状腺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结果 GD患者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有效组甲状腺体积减小(P〈0.01),无效组变化不显著(P=0.07),有效组和无效组甲状腺平均ADC值均无变化(P值分别为0.54、0.27)。有效组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甲状腺体积明显减小(P〈0.01),无效组亦减小(P〈0.05),平均ADC值有效组减小(P〈0.05),无效组无变化(P=0.46)。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1个月比较,有效组甲状腺体积减小(P〈0.05),无效组变化不显著(P=0.20),有效组和无效组甲状腺平均ADC值均无变化(P值分别为0.53、0.08)。结论甲状腺体积和平均ADC值变化可早期反映GD核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4.
扩散加权成像预测、监测宫颈癌放化疗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预测、监测宫颈癌放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接受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1个月、2个月分别行常规MR平扫及DWI检查,其中8例患者于治疗开始后15 d加行一次DWI检查.测量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横轴位T2WI上肿瘤最大径和ADC值,分析各疗效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ADC值差异. 结果肿瘤完全消失(CR)组治疗前平均ADC值明显低于肿瘤部分消失(PR)组(P<0.05);治疗后2个月肿瘤最大径缩小率与治疗前ADC值负相关(r=-0.574,P<0.05).治疗后1个月肿瘤ADC值变化率与治疗后2个月肿瘤最大径缩小率呈正相关(r=0.572,P<0.05);治疗后15 d与治疗前比较,平均ADC值升高(P<0.05),而肿瘤最大径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宫颈癌治疗前DWI检查有助于预测放化疗疗效,治疗过程中DWI检查有助于早期监测和动态观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维持第4、5掌骨基底间稳定性对于治疗钩骨-掌骨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6月收治13例闭合性钩骨-掌骨关节损伤患者,男12例,女1例;年龄17~55岁,平均30.8岁。致伤原因:拳击硬物10例,摔伤3例。单纯第4掌骨基底骨折2例,第4掌骨基底骨折合并掌骨间韧带断裂1例,第4掌骨基底骨折合并第5掌骨基底骨折7例,第4掌骨基底骨折合并第5掌骨基底骨折伴脱位2例,合并钩骨骨折的第4、5掌骨基底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1 d,平均7.2 d。依据第4、5掌骨基底间稳定性改变程度进行初步分型:Ⅰ型2例、Ⅱ型1例、Ⅲ型7例、Ⅳ型2例、Ⅴ型1例。以复位第4、5掌骨基底间稳定性为原则,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内固定。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等发生。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4个月。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愈合时间5.5~8.0周,平均6.3周。均未发生钢板断裂、骨折再脱位、骨折畸形愈合及骨不连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手功能根据手外科TAM功能评定标准分级:优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3%。结论第4、5掌骨基底间稳定性对钩骨-掌骨关节损伤的分型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3.0TMR 3D肝脏容积超快速采集(liver acqui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LAVA)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在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2009国际妇产科联盟会(FIGO)Ⅰ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常规扫描和高分辨3DLAVA动态增强扫描,后者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以2.5~3.0 ml/s的流率注入Gd-DTPA 0.2 mmol/kg体重,分别于注药后15 s、45 s、90 s、120 s、150 s及180 s 6个时相屏气扫描,分析肿瘤与正常外肌层在各个时相的强化趋势,分别计算每个增强时相肿瘤与正常外肌层的对比噪声比(CNR)。选取CNR最大时相的增强图像,采用MPR技术判断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根据2009年FIGO子宫内膜癌新分期的标准,即ⅠA期(局限于内膜+浸润浅肌层)、ⅠB期(浸润深肌层),计算LAVA结合MPR技术对肿瘤浸润肌层深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在动态增强图像上,所有...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技术及定量分析方法评估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肾血流灌注改变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无创定量评价梗阻性肾病的血流灌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只健康SD大鼠于麻醉下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UUO模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 d行CEUS检查,并于术后7 d CEUS检查后行相关病理检查。使用QLAB软件行双肾皮质血流灌注定量分析,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时间-强度曲线(TIC)上升支斜率(A)、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UUO术后与术前比较,其TTP显著延长[(27.42±6.17)s∶(21.27±4.08)s,P0.05],A[(0.88±0.79)dB/s∶(1.81±0.45)dB/s,P0.05]及PI[(13.60±2.64)dB∶(16.50±1.36)dB,P0.05]明显减低,AUC[(1 508.43±481.56)dB·s∶(1 309.40±306.93)dB·s,P0.05]明显增高;健侧肾皮质TIC与术前比较,30 s之内相似,30 s后曲线下降缓慢,AUC明显增高[(1 311.50±406.14)dB·s∶(1 209.94±298.41)dB·s,P0.05],A、PI和TTP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EUS及定量分析方法能反映UUO大鼠血流灌注状态的改变,为临床无创定量评价梗阻性肾病的血流灌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患者 女,64岁,绝经14年,阴道分泌物增多15d就诊,全身皮肤黏膜无黑痣糜烂、破溃.妇科检查:宫颈表面呈紫黑色,凹凸不平,有接触性出血,外阴、阴道无异常.盆腔CT示宫颈增宽,密度不均,CT值25~35 HU左右,无钙化,宫颈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图1).3月后查盆腔MRI示宫颈结构消失,被140 mm×92 mm×91 mm大小混杂信号肿物取代.肿块内见片状短T1、短T2信号(图2,3),无液一液平面,余部以等T1、长T2信号为主.  相似文献   
49.
正常肝脏CT灌注成像技术及灌注参数图像重建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扫描程序、灌注参数计算和灌注参数图像重建方法。方法对30例无任何肝脏疾病的正常肝脏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用最大斜率法进行肝脏CT灌注参数的计算,利用去卷积法的图像重建功能,经改进后进行肝脏CT灌注参数图像的重建,重建出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及门静脉灌注指数(PPI)等4种图像。结果最大斜率法计算的正常肝脏CT灌注参数:HAP、PVP、全肝总灌注量(TLP)、HPI、PPI分别为(0.3355±0.1269)ml·min-1·ml-1、(1.1034±0.2065)ml·min-1·ml-1、(1.4389±0.2398)ml·min-1·ml-1、(23.3±10.2)%、(76.7±10.2)%;在重建出的HAP图像上,肝实质呈中等程度的灌注,在PVP图上肝实质呈明显均匀高灌注,在HPI和PPI图上的表现分别与HAP和PVP类似。在重建图像上测得的HAP、PVP、HPI、PPI分别为(0.3489±0.12)ml·min-1·ml-1、(1.2084±0.37)ml·min-1·ml-1、(22.41±8.31)%、(77.59±8.31)%,并据HAP、PVP计算出的TLP为(1.5573±0.42)ml·min-1·ml-1,与最大斜率法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采用1次屏气,注射40~50ml对比剂,注射速度为4~5ml·s-1,从注射对比剂后7~9s开始连续扫描45s共45层的扫描方式,基本能反映各组织结构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过程,是较理想并实用的扫描方案;采用改进后重建方法重建出的灌注参数图像,能直观地反映肝脏的血流灌注特征,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灌注图像重建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0.
据尸检资料,约25%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rnphoma,NHL)可以出现肾上腺受累,为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1];而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rimary adrenal lymphoma,PAL)却很少见,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报道80余例[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