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评估Hyper-CVAD/MA强化方案治疗28例中国人T细胞性和侵袭性/高度侵袭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用Hyper—CVAD/MA方案治疗的初治或复治的B细胞或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在27例可评价疗效的包括T细胞和B细胞淋巴瘤的病例中,有效率是70.4%;在13例可评价疗效的B细胞淋巴瘤中,有效率是84.6%。27例患者均发生Ⅲ度或Ⅳ度的骨髓抑制,有2例治疗相关死亡。结论Hyper—CVAD/MA方案治疗中国人T细胞性和侵袭性/高度侵袭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效率高,但毒副作用也显著,剂量需要进一步摸索。  相似文献   
122.
背景与目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血清CEA和(或)CA19—9水平增高,常提示肿瘤进展。然而国外有文献报道部分化疗有效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出现血清CEA水平一过性增高。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姑息性化疗前后血清CEA和CA19—9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我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和(或)CA19—9水平一过性增高的发生率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21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病理学证实,PS评分(ECOG)≤2分,接受含奥沙利铂和(或)伊立替康方案化疗,化疗前后进行血清CEA和CA19-9水平的动态测定。结果:121例患者中有14例发生了CEA“一过性增高”,发生率为11.6%(14/121)。CEA“一过性增高”患者基线CEA的中位水平为45ng/mL(9.67~2208μg/L),中位峰值水平为80.1μg/L(13.38~4044μg/L)。从化疗开始至出现CEA“一过性增高”的中位时间为4周(2-6周),中位持续时间为6.5周(4~14周)。14例患者中有11例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的化疗:3例患者接受含伊立替康方案的化疗。14例患者中近期疗效评价部分缓解7例,病情稳定7例。5例(3.8%)患者化疗后发生了血清CA19—9水平“一过性增高”,但与临床疔效无关。结论:我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或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时存在着CEA“一过性增高”现象,“一过性增高”并非提示肿瘤进展.而与较好的化疗疗效有关。化疗后血清CA19—9水平“一过性增高”与近期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123.
背景与目的: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ACRC)是近几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进展,国内缺乏较大病例数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对53例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ACR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期对西妥昔单抗在ACRC的应用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收集自2005年3月至2008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记录完整的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ACRC资料,对联合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卡方检验比较一线与非一线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近期疗效的差异;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估一线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ACRC预后的影响。结果:53例病例入选,男性40例,女性13例;中位年龄55岁;均为腺癌。共完成了572周的西妥昔单抗治疗,中位周期数为8周。西妥昔单抗与化疗联合的有效率为39.6%,疾病控制率为66.0%,一线应用的疾病控制率高于非一线应用者(80.0%vs.6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姑息治疗中曾用西妥昔单抗的ACRC患者,临床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2,OR〉1),分期越高,预后越差。应用西妥昔单抗与否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940)。常见的Ⅲ~Ⅳ级不良反应有痤疮样皮疹(7.5%),中性粒细胞下降(18.9%)和腹泻(5.6%)。未出现超敏反应,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仅1例患者因严重腹泻和Ⅳ度骨髓抑制而停药,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西妥昔单抗不良反应少且大多可耐受,与化疗联合应用对ACRC有较高的疾病控制率,西妥昔单抗作一线用药是否较作为非一线用药更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与醛氢叶酸(Leucovorin)及氟尿嘧啶(Fluorouracil)组成的 HLF 方案和足叶乙甙(Etoposide)与醛氢叶酸及氟尿嘧啶组成的 ELF 方案对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采用 HIF 和 ELF 方案对48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化疗。结果:HLF组25例,CR0例,PR12例,NC11例,PD2例,有效率为48.0%;ELF 组23例,CRO 例,PR9例,NC11例,PD3例,有效率39.1%,P>0.05。两组主要毒副作用均为 WBC 减少和口腔溃疡,HLF 组Ⅲ-Ⅳ口腔溃疡(68.0%)较 ELF 组(39.1%)严重(P<0.05),未见心、肾毒性。结论:HIF 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除口腔溃疡外,心、肾、膀胱毒性小,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25.
目的分析接受HD-MTX不同给药方式(6h或24h持续静脉滴注)治疗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疗效,并探讨较佳的给药方式。方法对9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HD—MTX(1~6.1g/m^2)6h或24h持续静脉滴注(共364个疗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TX停用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比较HD—MTX2种给药方式的血药浓度、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6h给药组0h、24h中位血清MTX浓度分别为73.75pLmol/L和0.36μmol/L,明显高于24h给药组(52.25μmol/L和0.09μmo//L)(P均〈0.01)。6h给药组、24h给药组Ⅲ~Ⅳ度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分别为32.5%、45.4%(P=0.122),Ⅱ-Ⅳ度非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分别为12.5%、22.5%(P=0.145)。Ⅱ~Ⅲ度口腔黏膜炎均发生在24h给药组。6h给药组、24h给药组3年中枢复发率分别为0、1.5%。结论大剂量MTX静脉滴注6h给药血清MTX浓度较静脉滴注24h更高。2种给药方式均能有效地预防淋巴瘤或白血病中枢转移,但前者口腔黏膜毒性明显低于后者,是较佳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26.
 【目的】筛选高效的foxp3 RNA干扰的靶点用于阻断CD4^+CD25^+ 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方法】使用oligoengine软件设计foxp3基因shRNA序列,化学合成法合成4条shRNA序列,构建含foxp3的靶序列的慢病毒载体:构建出表达FLAG融合蛋白和目的基因的工具细胞293T细胞用于筛选RNA干扰的有效靶点。【结果】成功包装了4条foxp3基因靶序列相应的慢病毒颗粒;成功构建了表达融合蛋白和目的基因的293T工具细胞:在工具细胞上筛选出了2条RNAi效率分别为91.3%和95.6%的有效靶点。【结论】使用FLAG融合蛋白和慢病毒载体能够筛选出Foxp3基因的RNAi最佳靶点。  相似文献   
127.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的认识逐渐加深.特别是对其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入了解。目前认为:ML是一组异质性很大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根据其病理组织学特征、细胞生物学特性、临床特征的差异.将ML分为霍奇金病/淋巴瘤(Hodgkin’s disease/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两大类。二者还可进一步根据不同的形态学和免疫学表现、遗传学特征和临床特点细分为不同的组织学亚型。  相似文献   
128.
Toll样受体(TLR)是一类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病原微生物的保守结构分子模式,触发先天免疫反应和基本的抗原特异适应性免疫。一些TLR结合配体复合物及胞内外结构域的晶体结构已经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确定。尽管配体结合位点各有不同,但是TLR家族胞外结构域均为马蹄状结构,其配体复合物的"m"外形也极度相似,C末端中心汇聚对胞内Toll/白细胞介素1受体(TIR)结构域紧靠一起非常重要,是启动下游信号的必需步骤。本文主要总结了TLR胞内外功能结构域及配体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9.
21例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PBNHL)的临床特征、治疗与预后,增加对该罕见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21例PBNHL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和随访结果.结果:21例PBNHL,女20例,男1例,中位年龄36岁(21~84岁).90%Ann Arbor分期为Ⅰ~Ⅱ期,所有患者预后分级均为低危或低中危.病理类型B细胞性87%,外周T细胞性13%.弥漫大B细胞性占53%.8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13例为肿块切除或活检;20例患者接受CHOP方案化疗;4例于化疗后局部放疗.患者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病占33%(7/21),CNS受累比例为14%.随访时间3~116月,中位1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和无事件生存期为26个月和12个月,5年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为39%和19%.结论:PBNHL病理以弥漫大B细胞性最常见,低度恶性NHL少见.CNS侵犯或复发是PBNHL的重要特征,对侧乳腺复发是接受患侧乳腺癌根治术或放疗的患者治疗失败的首要原因.中高度恶性PBNHL治疗可采用乳腺局部切除加全身化疗和乳腺放疗,宜接受中枢预防治疗,应密切监测对侧乳腺病变,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0.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K/T细胞淋巴瘤属于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少见特殊类型,占NHL的5%~15%左右.1896年McBride首次报道1例因鼻部和而部溃疡迅速发展而死亡的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