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0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吻合血管的跖趾及趾间关节移植修复掌指及指间关节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足部跖趾及指间关节移植修复手部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1993年4月至2010年11月,分别对4例掌指关节及5例近位指间关节和3例掌指关节连同近位指间关节一并缺损的患者,应用吻合血管的第二跖趾关节、近位趾间关节或同一足趾的跖趾关节连同近位指间关节一并移植进行修复. 结果 12例关节移植均全部成活,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移植关节的骨愈合时间为5~ 10周,术后随访时间为4~ 28个月.移植关节均无明显骨及关节的退变.其修复后的掌指关节伸屈活动为0°~70°,近位指间关节的伸屈活动10°~90°,参照关节活动度TAM/TAF评定标准评定:优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5%. 结论 应用吻合血管的跖趾关节及趾间关节移植修复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缺损,其愈后功能恢复比较满意,关节活动能达到基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可获得较好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临时食管内支架介入治疗良性食道狭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连续收治的44例保守治疗失败的食管良性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应用临时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对照组应用食管内球囊扩张术,通过观察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评估短、中、远期疗效及有效率。结果:术后1月随访两组食管扩张效果接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访3月、6月、12月食管扩张效果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时食管内支架置入术,较球囊扩张术有更好的中远期疗效,能更持久的改善食管狭窄状况,使手术疗效提高,此方法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3.
中西医结合治疗108例慢性支气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美珍  周和  姚阳 《广东医学》2008,29(2):332-33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注重缓解期调护这一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回顾总结以往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经验及疗效的基础上,建立西医辨病分期与中医辨证分型相结合的治疗方案。首先将确诊并入选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发作期、迁延期和缓解期三期;再进行中医辨证,将其分为肺脾气虚痰热壅肺证和肺脾肾虚痰湿阻肺证两个主要证型进行辨证施治。并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同时,对肺脾气虚痰热壅肺患者,配合西医抗感染等治疗,并注重缓解期调护。结果本方案经过对108例治疗的追踪观察,取得61.1%的临床控制率和96.3%的总有效率,且远期疗效稳定。结论中西医结合等综合疗法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规律,注重用药的时效性,针对性强,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4.
干扰素合并氮烯咪胺治疗恶性黑色素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间到我院诊治的6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采取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通过对患者实行治疗,65例患者中,基本治愈32例,显效18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92.3%。结论临床上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肺动脉栓塞的效果较为显著,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6.
P21活化激酶7(PAK7,也被称作PAK5)是一种最近被发现且知之甚少的P21激活的磷酸化蛋白激酶(P21-activated kinase,PAK)家族成员之一。P21活化激酶为一类通过与Racl和Cdc42结合而激活的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7主要表达在脑组织中,定位于线粒体。PAK7在一系列细胞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如细胞骨架重组、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基因转录及细胞凋亡。近年研究发现,PAK7在某些肿瘤细胞中过表达,并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的形成、转移和迁移浸润。本文主要就PAK7的结构、功能及其相关的实验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骨肉瘤患者治疗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56例骨肉瘤患者治疗前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TNF-α水平,分析骨肉瘤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56例骨肉瘤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为(32.08±19.68) 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的(18.00±19.8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骨肉瘤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水平与碱性磷酸酶水平(P=0.002)及肿瘤分期(P=0.026)有关。治疗前血清TNF-α升高患者(n=44)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2.2个月,TNF-α水平正常者(n=12)为32.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 骨肉瘤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与预后相关,该指标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吡喃阿霉素(pirarubicin,THP)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治疗复发或耐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2月间共收治30例接受吡喃阿霉素为基础两药联合方案治疗的复发或耐药的骨肉瘤患者,每隔2个化疗周期进行疗效评价。研究主要终点为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次要终点为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吡喃阿霉素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治疗,总共接受90个周期化疗,中位2个周期(range 2~7),总有效率(PR+CR)为10%,疾病控制率(CR+PR+SD)为40%。中位PFS期为2月(95%CI:2~12),中位OS期为12月(95%CI:4~26)。最常见的Ⅲ~Ⅳ级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23.3%)和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11.1%)。结论吡喃阿霉素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治疗复发或耐药骨肉瘤患者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蟾毒灵对人骨肉瘤细胞Saos 2和U2OS的化疗增敏作用。方法 采用无毒剂量的蟾毒灵联合不同浓度的阿霉素(0.01、0.1、1.0μg/ml ADM)和顺铂(0.5、1.0、2.0μg/ml DDP)分别作用于Saos-2和U2OS细胞24h,用CCK-8法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 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CCK-8法检测显示,蟾毒灵对Saos 2和U2O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无细胞毒剂量(0.005μmol/L)的蟾毒灵可以显著增强不同浓度ADM和DDP 对Saos-2和U2O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q>1.15)。Hoechst 33258染色法显示,蟾毒灵联合DDP或ADM后Saos-2和U2OS细胞的凋亡形态学变化较DDP或ADM单药更显著。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0.005μmol/L蟾毒灵联合1.0μg/ml DDP或2.0μg/ml ADM组Saos-2和U2OS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DDP或ADM单药组(q>1.15,P<0.05)。结论 无毒剂量的蟾毒灵可以增强化疗药物诱导的人骨肉瘤细胞凋亡的能力,具有化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20.
吴福红  姚阳 《陕西肿瘤医学》2011,(11):2268-2271
目的: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2表达与大肠癌浸润及其与大肠癌微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大肠癌标本和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EphA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E-phA2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因素及微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结果:EphA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0.001)。EphA2蛋白高表达与癌分化程度、生长方式、浸润深度和肿瘤体积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和血行性转移无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还发现,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内皮细胞也有EphA2受体蛋白表达。CD34染色后大肠癌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EphA2表达水平有显著相关,EphA2阳性表达强度高的肿瘤区域有较高的微血管密度。结论:E-phA2蛋白的高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和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