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 方法 对239例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68(48~79)岁.Gleason评分>7者87例,占36.8%;PSA>20 ng/ml者117例,占48.9%.满足上述其中一项的高危患者148例,占61.9%.患者术前均诊断为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术中盆腔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双侧闭孔及髂外静脉旁淋巴结.淋巴结阳性患者术后均予全雄阻断内分泌治疗并随访其生化复发时间.结果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平均手术时间20(15~35)min,平均出血量20(5~45)ml.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及神经损伤.清扫淋巴结数目1~23枚,中位数为7枚.术后中位住院天数16 d.清扫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4~36 d,中位数为7 d.术后留置引流管<8 d者178例,占74.5%;>14 d、延长术后住院时间者20例,占9.4%.盆腔淋巴结阳性29例,阳性率12.1%;阳性淋巴结中位数1枚.与盆腔淋巴结清扫相关的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淋巴囊肿、淋巴漏、盆腔感染等.淋巴结阳性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0个月. 结论 盆腔淋巴结清扫可以检出难以发现的淋巴结转移,有助于对前列腺癌进行准确分期,不显著延长手术时间.随着术者技术的提高及手术方法的改进,并发症发生率会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阴囊基底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阴囊基底细胞癌患者的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6(50~74)岁.主要症状为阴囊皮肤出现斑块或结节伴瘙痒,病程1~20年.肿瘤最大径1.5~4.5cm.5例曾误诊为湿疹或皮炎.7例均经活检确诊,均无远处转移.7例均行肿瘤广泛切除术治疗.结果 7例术后病理检查见肿瘤为基底样细胞和间质组成的团块,标本切缘均为阴性.1例术后21个月发生左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36个月无瘤生存.1例术后48个月出现双肺转移,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顺铂联合方案化疗6个疗程,获得完全缓解.化疗结束后13个月无瘤生存.其余5例术后未行辅助放、化疗,随访14~72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阴囊基底细胞癌临床罕见.手术广泛切除肿瘤有可能获得治愈.部分患者在术后数年会发生转移,术后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再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再次经尿道电切术(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2004年3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46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男性350例,女性112例,年龄35~83岁.在初次经尿道电切术后根据肿瘤分期和分级,以及标本有无肌层组织进行评估,有125例患者在术后4~6周行Re-TUR,其中Ta期49例,T1期76例;低级别癌58例,高级别癌67例;T1期肿瘤标本内未见肌层组织30例.结果 12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Re-TUR,34.4%(43/125)发现有肿瘤残留,其中35例肿瘤未侵犯肌层,Ta期15例,T1期20例;8例肿瘤侵犯肌层.高级别癌的肿瘤残留率较低级别癌高(P<0.05);初次电切标本中无肌层的肿瘤残留率较有肌层的高(P<0.05).12例(9.6%)患者在初次电切术时肿瘤分期被低估.Re-TUR术中发生膀胱穿孔6例,膀胱出血7例.随访3~56个月;Re-TUR发现肿瘤残留的患者,37.2%(16/43)复发,高于Re-TUR未发现肿瘤残留的患者(12.2%,P<0.05).结论 T1期、高级别或初次电切标本无肌层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4~6周应行Re-TUR.Re-TUR能提高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类及回归树分析来评估淋巴结转移阴茎癌术后的复发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8年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淋巴结转移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收集淋巴结相关因素,诸如阳性淋巴结数目、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受累和淋巴结外侵犯情况。采用分类及回归树分析建立淋巴结转移阴茎癌复发风险的回归树模型,并在本组患者中进行验证。结果:建立淋巴结转移阴茎癌复发风险分组的回归树模型。阳性淋巴结数目和淋巴结外侵犯是重要的预后指标。通过该回归树模型将淋巴结转移阴茎癌患者分成4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这4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类及回归树分析建立回归树模型可准确区分淋巴结转移阴茎癌患者的复发风险,有助于临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5.
膀胱癌根治术中的盆腔淋巴结清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膀胱癌根治术盆腔淋巴结清扫的疗效. 方法 膀胱癌患者95例.男76例,女19例.年龄25~78岁.初发49例、复发46例.病理分类:尿路上皮癌87例、腺癌5例、鳞状细胞癌3例.病理分级:G117例、G2 39例、G3 31例.病理分期:Ta~T1 10例、T2 54例,T3 26例、T45例.95例均行膀胱癌根治术及标准的双侧区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包括双侧髂内、髂外以及闭孔淋巴结. 结果 95例清扫手术平均时间20 min,平均出血量25 ml,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及神经损伤.清扫淋巴结数目1~20枚,平均10枚,淋巴结阳性率为17.9%(17/95).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12例(12.6%),包括盆腔淋巴瘘、盆腔感染、阴囊或下肢水肿.术后随访3~64个月,中位时间34个月,死亡16例,3年存活率84.5%. 结论 膀胱癌根治术中行标准的双侧区域盆腔淋巴结清扫能提高分期准确性和患者生存率,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操作.  相似文献   
16.
虽然在许多转移性恶性肿瘤中减瘤手术可以延长生存及提高生活质量,但其在寡转移前列腺癌(OM-PC)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最近的研究发现在OM-PC患者中进行减瘤手术是可行的,并且逐渐认识到OM-PC是具有原发灶治疗意义的独特临床状态。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治疗OM-PC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证据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人衰变加速因子基因在猪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通过转基因方法使猪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人DAF蛋白,抑制猪供人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方法 体外培养猪腹主动脉内皮细胞,用透射电镜方法进行鉴定。脂质体转染法将含有人DAF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FFV-DAV转染进猪的血管内皮细胞,经G418筛选(浓度为100mg/L)12d,获得具有抗性的克隆,进而增殖,传代,保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细胞DAF的表达情况。结果 转染了基因的细胞与未转染基因的细胞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其莹光强度分别为82.18和1.69。转染的细胞5代后其荧光强度为71.96。结论 转染了人DAF基因的细胞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导入的外源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稳定地表达,为转基因猪的建立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特点 ,总结医源性输尿管损伤预防、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 分析 1997~ 2 0 0 3年间收治的 17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患者的致伤原因、部位、治疗时间、方法以及治疗结果等。 结果  17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中 ,妇产科、普通外科、腔内泌尿外科导致输尿管损伤分别为 12例 (71% )、4例 (2 4 % )和 1例 (6 % )。 6 5 % (11/17)出现在输尿管下段 ,18% (3/17)出现在输尿管中段 ,18% (3/17)出现在输尿管上段。损伤方式为结扎、结扎牵拉成角、离断、穿孔 ,分别为 5例 (2 9% )、7例 (4 1% )、4例 (2 4 % )和 1例 (6 % ) ;4例于术中发现 ,9例于术后 2~ 11d发现 ,4例于伤后 3个月~半年诊治。输尿管端端吻合 7例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3例 ,输尿管探查取石术 1例 ,单纯输尿管松解术 3例 ,松解后置入双J管 3例。该组手术均获成功 ,随访 6个月~ 3年 ,无一例尿路感染、肾积水加重和肾功能下降。 结论 输尿管损伤的部位和类型决定了治疗的方式 ;全面认识输尿管解剖 ,是防止输尿管损伤的关键 ;当输尿管损伤时 ,掌握诊断步骤、熟悉治疗原则是提高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肾盂旁囊肿合并囊壁钙化吋CT易造成误诊,本文报告1例诊治经过。患者男性,38岁,因左腰部困痛,CT发现病变而住院。无尿频,尿急或血尿。体检无阳性体征。尿常规化验正常,脱落细胞检查阴性,尿集菌未查到抗酸杆菌。Casoni试验阴性,IVP双肾功能佳,无占位病变,CT见左肾下1/3之肾窦部有一圆形低密度区,质地均匀,1.9 cm ×1.8 cm大小,CT值11.5HU,其外缘可见不规则钙化斑共3处(附图),CT诊断:左肾下极结核性脓肿(病理性肾结核),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  相似文献   
20.
阴茎阴囊部Paget病是乳腺外Paget病的一种,为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患者多为老年人.现对199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5例阴茎阴囊部Paget病作一总结分析.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