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19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肿瘤学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目的:探讨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患者胰液中CLDN5和NPTX2基因高甲基化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MSP方法检测21例胰腺癌和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胰液中CLDN5和NPTX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结果:21例胰腺癌患者的胰液中,17例(81.0%)CLDN5基因高甲基化阳性;15例(71.4%)NPTX2基因高甲基化阳性。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胰液中,各有1例(12.5%)CLDN5和NPTX2基因高甲基化阳性。结论:CLDN5和NPTX2基因高甲基化作为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可用于胰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肿瘤抑制基因p53异常是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常见事件,而其与包括普通型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不典型增生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及导管内原位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突变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以期了解p53突变及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结合测序研究14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用免疫组化研究24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经过HRM分析,共17例患者DNA熔解曲线与野生型标准品熔解曲线大于阈值结合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其中16例出现p53外显子突变.p53在UDH、ADH及DCIS中的突变率为0.0%(0/40),12.7%(8/63)和21.6%(8/37),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40例UDH中未出现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在14.6%(19/130)的ADH出现阳性表达,在31.4%(22/70)的DCIS中出现阳性表达,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p53外显子突变呈正相关(r=0.792,P<0.01).结论 p53外显子突变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发生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ADH与DCIS,其可能为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44.
探讨去甲基化试剂5-氮胞苷对EBV阳性胃癌细胞系的特异性去甲基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PCR-southern检测不同剂量5-氮胞苷处理前后EBV启动子的活性,并用Westernblot检测EBV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5-氮胞苷处理后EBV阳性胃癌细胞系中被甲基化失活的C启动子重新活化,并表达LMP1(潜伏性膜蛋白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5-氮胞苷可能对EBV阳性胃癌的特异性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及p53的表达与以蒽环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0例乳腺癌患者接受以蒽环类为基础的NAC.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AC前ER、PR、c-erbB2及p53的表达情况,c-erbB2表达为阳性及强阳性者进一步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以确定HER-2基因的扩增水平.NAC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40例患者中,缓解30例(75%),无缓解10例(25%);HER-2基因无扩增及p53表达阴性均与高反应性相关(P均<0.05);化疗≥4个周期的患者疗效达完全缓解的比例显著高于<4个周期者(P<0.05).结论 HER-2基因无扩增及p53表达阴性的患者可能对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敏感;适当增加化疗周期数可能增加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46.
轻微型肝性脑病由痰、瘀、毒互结于肝、大肠、脑导致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发病,主要病机为腑气不通、脑窍蒙闭。治疗宜通腑开窍,以通腑之力清上泄下、调畅气机,使机体恢复清气在上、浊气在下的安和状态,达到神明即安的目的。临床上,大黄煎剂(大黄30 g、乌梅30 g)保留灌肠为通腑开窍法主要代表方。 相似文献
47.
轻微型肝性脑病为危急重症的肝性脑病早期阶段,早期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是预防性治疗肝性脑病的治疗策略。肠道菌群失调与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肠道微生态失调引起的肠源性内毒素及血氨形成增多,可促进或加重轻微型肝性脑病,目前调节肠道菌群已成为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研究热点。中西医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肠道菌群失调各具特色。笔者就目前中西医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肠道微生态失调进行探讨,为更好的提高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有效率、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目的体外建立EB病毒阳性胃癌细胞系并探讨去甲基化试剂5-氮胞苷对EB病毒阳性胃癌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用cell to cell感染法建立EB病毒阳性胃癌细胞系。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PCR-southem检测不同剂量5-azacytidine处理前后EB病毒启动子的活性,并用Western blot检测EB病毒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体外感染后筛选的细胞克隆为EB病毒阳性,EBNA免疫荧光染色为阳性。EB病毒相关蛋白的免疫印记显示核蛋白除EBNA1阳性外EBNA2 EBNA3s均为阴性。膜蛋白LMP1也为阴性。5-azacytidine处理后EB病毒阳性胃癌细胞系中被甲基化失活的C启动子重新活化,并表达潜伏性膜蛋白1(LMP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体外通过cell to cell感染方式,可成功建立EB病毒阳性胃癌细胞系。建立的EB病毒阳性胃癌细胞系AGS/EB病毒和NUGC3/EB病毒体外培养呈Ⅰ型潜伏感染。5-azacytidine可能对EB病毒阳性胃癌的特异性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活化及表面受体CXCR4、CCR5的表达,探讨乳腺癌患者体内的免疫应答. 方法: 收集94例乳腺癌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的抗凝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及第二受体CXCR4、CCR5的表达,并结合临床情况,分析受体表达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 结果: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XCR4、CCR5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早期无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表面CXCR4、CCR5的表达显著低于已发生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两种表面受体的表达与T淋巴细胞的活化成正相关.结论: 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XCR4、CCR5的表达与机体对乳腺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