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7篇
  2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探讨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136例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制霉菌素片阴道用药,每次50万U,每晚1次,共14 d;B组给予咪康唑栓阴道用药,每次400 mg,每晚1次,共6 d;C组给予两种药物同时阴道用药,剂量同A、B组,共6 d,再继续给予单一制霉菌素片阴道用药,共4天.各组均同时口服伊曲康唑,每次200 mg,每日2次,共1 d.分别于停药4~7 d、停药1个月复诊,行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真菌学检查,并进行疗效判定及不良反应评估.结果:停药4~7 d后复诊,A、B、C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5.0%、59.6%、88.6%,C组明显高于A、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停药1个月后复诊,A、B、C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0.0%、70.2%、93.2%,C组明显高于A、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次复诊A、B、C组总有效率均分别为95.0%、93.6%、97.7%,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4~7 d后,阴道分泌物真菌学镜检治愈率A、B、C组分别为75.0%、74.5%、97.7%,C组明显高于A、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停药1个月后复诊,A、B、C组复发率分别为18.7%、20.0%、2.3%,C组明显低于A、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制霉菌素片加咪康唑栓联合阴道用药治疗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效果优于各药单独用药,是一种安全且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观察比例辅助通气 (PAV)不同辅助比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1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 ,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与PAV辅助通气 ,并按不同辅助比例 80 %、6 0 %、4 0 %和 2 0 %分别通气 30min后采集数据。监测患者在不同通气模式时气道峰压 (PIP)、呼吸频率 (RR)、潮气量 (VT)、每分钟通气量 (MV)和吸气 /呼吸周期时间比 (Ti/Ttotal)的变化 ,并计算平均吸气流速 (VT/Ti)。结果 在EPAP/CPAP相同情况下 ,PAV通气时的PIP和VT/Ti与BiPAP(S)相比有显著降低 (P <0 0 5 ) ,Ti/Ttotal与BiPAP(S)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MV无明显变化 (P >0 0 5 )。PAV辅助比例为 2 0 %时的VT明显低于BiPAP(S)时的VT(P <0 0 5 ) ,同时低于辅助比例为 4 0 %时的VT(P <0 0 5 )。当PAV辅助比例≥ 4 0 %时 ,所有患者的VT在不同辅助比例时均无明显变化 ,且与BiPAP(S)时VT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 ( P >0 0 5 ) ;同样在辅助比例≥ 4 0 %时 ,所有患者的RR、MV、Ti/Ttotal和VT/Ti变化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AV不同辅助比例与BiPAP(S)相比 ,PIP显著降低。PAV适宜的辅助比例在 4 0 %~80 %。  相似文献   
123.
为进一步让中国的指南制定者、临床医生、卫生政策制定者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深入了解和恰当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GRADE中国中心联合WHO指南评审委员会(GRC)围绕WHO指南的制定方法、评审原则和结构内容撰写了三篇系列文章。本文是本系列的第三篇,以《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和预防艾滋病毒感染合并指南》、《丙肝患者筛查、护理、治疗指南》为例对WHO指南内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4.
为进一步让中国的指南制定者、临床医生、卫生政策制定者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深入了解和恰当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指南,GRADE中国中心联合WHO指南评审委员会(Guidelines Review Committee,GRC)围绕WHO指南的制定方法、评审原则和结构内容撰写了三篇系列文章。本文是本系列第二篇文章,主要介绍了WHO-GRC的组成、工作和职能。  相似文献   
125.
论文参考文献(引文)是为撰写或编辑论文(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简称“指南”)的制定应基于对当前最佳研究证据的系统评价,并对其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的支撑文献予以清楚的列举和标注。分析指南引文可反映指南的研究依据、制定的严谨性、信息来源分布和时间等。  相似文献   
126.
张月  马小川  张涛  姚亮 《心脏杂志》2012,24(3):416-418
近几年的一些研究认为,在一些疾病中(如Ⅱ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直被誉为“好脂蛋白”的高密度脂蛋白(HDL)不仅血浆水平降低,其结构还会发生改变进而功能逆转,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展,提高心血管病的风险。因此,阐明失功能性HDL在疾病状态中致AS的机制将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本文就功能性和失能性HDL的抗AS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7.
使用GRADE对诊断准确性试验系统评价进行证据质量分级与干预性试验系统评价有所不同。本文以实例解读的方式系统介绍了GRADE在诊断准确性试验系统评价中的分级流程及如何在GDT网站中呈现分级的结果,并结合GRADE分级结果对系统评价的结论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28.
姚亮  杨佩兰  宋文宝 《河南中医》2010,30(7):720-723
综述了中医药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激素撤减过程中的作用,指出今后应着力对激素的中医特性、激素依赖性哮喘的中医病机特点以及防治激素依赖性哮喘的中医方药的筛选等做深入研究,而且应该对如何合理使用、撤停激素以及中医药介入防治的时机和正确使用方法等均应进一步探索研究,最大限度地减轻激素的副反应,获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9.
近年来胆汁酸作为诊断肝脏病变的一项较为敏感的指标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它随病情的加重而明显升高。本文对118例确诊为肝病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TBA)进行了测定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做了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0.
摘 要:[目的] 观察JQ1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JQ1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分为二甲亚砜(DMSO)对照组和JQ1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0.01、0.1、1和10μmol/L),分别处理24、48、72和120h。将细胞分为DMSO对照组和10μmol/L JQ1处理组进行后续实验,细胞培养12d后计算细胞克隆形成数量;细胞培养72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p27的表达变化。[结果] JQ1抑制HeLa细胞增殖,且作用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10μmol/L JQ1处理细胞72h后细胞存活数量减半;与DMSO对照组相比,10μmol/L JQ1显著抑制HeLa细胞克隆形成(细胞克隆形成数量:3±2 vs 240±10,P<0.001);且能诱导HeLa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百分比:12.80±0.88 vs 2.90±0.27,P< 0.01);与DMSO对照组相比,JQ1能抑制细胞SKP2 mRNA 和蛋白表达(其中SKP2 mRNA表达倍数:0.43±0.02 vs 1.00±0.03,P<0.01),并上调p27 mRNA 和蛋白表达(p27 mRNA表达倍数:2.60±0.13 vs 1.00±0.11,P<0.01)。[结论] JQ1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SKP2表达和上调p27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