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重建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81例(84髋)在THA翻修术中处理的髋臼骨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AAOS分型法,Ⅰ型7髋,Ⅱ型56髋,Ⅲ型17髋,Ⅳ型4髋。分别采用大直径非骨水泥假体臼、非骨水泥假体臼+松质颗粒植骨、骨水泥假体臼+Cage+松质颗粒植骨和骨水泥假体臼+定制型假体+松质颗粒植骨等方法,对不同类型骨缺损的患者进行修复。术后定期随访,采用Harris方法评估髋关节功能,根据X线片判断假体是否有松动,移植骨是否愈合。结果对本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平均随访45个月(13~118个月)。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6.2分,较术前平均改善40.6分。2髋因脱位需进行再翻修,其余效果良好,X线片无假体松动下沉,可见移植骨一宿主骨交界处有连续性小梁骨通过。结论在THA翻修术中,大部分髋臼骨缺损可使用较大型号非骨水泥假体或加松质颗粒植骨进行修复;对于影响假体稳定性的较大缺损,使用骨水泥假体臼+Cage+松质颗粒植骨的方法可获得良好效果;定制型假体在处理严重髋臼骨缺损中有独特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在脑血管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对100例脑血管病恢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针对患者不同时期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疾病康复相关知识及家属满意率进行比较.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采用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测定.结果 两组对脑血管病相关知识、自我护理能力、患者和家属满意率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通过系统性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增强康复的信心,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3.
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10年1月我院颅骨缺损修补术病例50例,通过临床观察与随访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采用钛网修补,出现并发症2例(10%);14例施行自体颅骨修补,出现并发症5例(35.71%);16例采用骨水泥修补,出现并发症7例(43.75%)。在14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中,18~59岁4例,60~69岁10例;缺损面积≤40cm25例发生并发症,>40cm29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钛网修补出现并发症的比例明显低于自体颅骨修补与采用骨水泥修补。此外,与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比例偏高,颅骨缺损越大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54.
体外高能震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高能震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4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体外高能震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0例40髋。根据X线片及MRI进行股骨头坏死的ARCO分期:Ⅰ期8髋,Ⅱ期17髋,Ⅲ期15髋。采用X线透视结合MRI影像对坏死病灶进行定位,每侧股骨头选择4个震波治疗点,震波治疗参数:电压28kV、脉冲频率4Hz、每点冲击数1000次。震波治疗后2~3个月内患肢不负重。采用疼痛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X线及MRI评估疗效。结果12例18髋治疗后局部出现瘀斑、皮下出血和轻微肿胀,未发现其它并发症。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1.2个月,自觉症状改善33髋,无变化7髋。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平均(6.7±2.0)分,治疗后平均(2.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治疗前平均(64.3±14.7)分,治疗后平均(81.9±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疼痛得分后Harris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MRI影像学改善15髋,无变化20髋,病变进展5髋,有2例2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结论体外高能震波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疗效明显,主要表现为疼痛症状减轻和功能改善,具有操作简便和无创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模拟聚乙烯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观察骨溶解的组织学反应和界膜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保护素(OPG)和骨保护素配体(OPGL)的变化,了解上述物质在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实验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经双侧膝关节向股骨远端植入钛合金棒,术后2、4、6、8、10周分别向左侧膝关节注入聚乙烯颗粒,右侧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材,观察界膜的组织学改变、TNF-α的浓度和OPG、OPGL的mRNA含量变化。所得数据选用配剥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注射颗粒侧钛合金棒周围有明显界膜形成,界膜中的TNF-α也有明显增高。RT-PCR半定量分析发现,注射颗粒侧界膜组织中OPG mRNA水平低于对照侧,而OPGL mRNA水平则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聚乙烯颗粒可引起钛合金棒周围多种细胞参与的异物肉芽肿反应,成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OPGL的合成增加而OPG的合成减少,此过程可能与TNF-α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6.
体外高能震波治疗骨不连和骨延迟愈合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Ossatron高能体外震波仪治疗骨不连和骨延迟愈合的效果。方法2004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体外震波治疗18例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和4例骨延迟愈合患者,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根据不同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震波能量、频率和冲击次数。内固定不稳定者震波治疗后以石膏或支具固定6~8周。术后6、12周及以后每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直至骨折愈合。结果所有患者获3~12个月(平均6.7个月)随访。10例患者震波后出现局部瘀斑或肿胀,术后1~3 d缓解;无其它并发症发生。22例患者中,13例(59.1%)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3个月(6周~6个月)。18例内固定稳定的患者中12例骨折获愈合,其愈合率为66.7%。9例患者(40.9%)骨折未愈合。结论震波治疗对骨折断端稳定的骨不连和延迟愈合具有一定疗效,其突出特点是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57.
唐坚  王争 《山东医药》2008,48(28):97-97
阑尾黏液囊肿较为罕见,占阑尾疾病的0.2%~0.3%.其特征是梗阻引起阑尾腔囊状扩张,腔内黏液积聚.临床上无典型症状及体征,术前诊断较困难.1997~2006年,我院共行阑尾切除术2 354例,病理检查证实阑尾黏液囊肿1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索揿针疗法用于缓解产后宫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88例产后宫缩痛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揿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持续时间、不同时间段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及产后出血量、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24、48 h,观察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P物质(SP)、血清前列腺素E2(PGE2)、24 h催乳素(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P、PGE2、24 h PR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48 h出血量分别为(243.96±34.84)、(305.22±36.78)ml,均少于对照组的(351.18±45.68)、(398.66±40.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87%高于对照组的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宫缩痛产妇实施揿针疗法效果显著,揿针疗法能够增加PRL分泌,促进产后子宫恢复,缓解当前疼痛感,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9.
LI Peng  唐坚  LI An  侯颖  TIAN Qiong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1565-1567
目的 观察蓝玉簪龙胆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二甲基亚硝胺(DMN)模型组、蓝玉簪龙胆组、强的松组和蓝玉簪龙胆 强的松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DMN,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的同时,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灌胃治疗,1次/d,共4周.正常组大鼠及DMN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透明质酸,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单胺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病理学观察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染色切片,光镜下观察.结果 和DMN组相比蓝玉簪龙胆能明显降低DMN诱导的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MAO及MDA含量,升高SOD及GSH的含量;HE和MASSON染色观察到肝纤维化程度改善.结论 蓝玉簪龙胆具有预防DMN诱导的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它调节体内的脂质过氧化,抑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atellite cells,HSC)活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分支的发生率及与甲状腺下动脉走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至6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切除术患者73例,共80侧喉返神经进行解剖观察。统计喉返神经分支发生率,测量神经分叉点与喉返神经入喉点间的距离,同时测量喉返神经分叉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及分支间的关系。结果喉返神经分支的发生率为21.3%,喉返神经的分叉点主要位于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附近或其上方。右侧以喉返神经走行于动脉主干及一级分支间多见;左侧以喉返神经走行于动脉主干及一级分支后方多见。具有喉返神经分支的患者中,70.6%神经分叉间存在甲状腺下动脉分支血管。结论喉返神经分支的发生率较高,喉返神经分叉间往往伴随着甲状腺下动脉分支血管,处理喉返神经分叉时应注意避免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