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35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周跃华 《眼科研究》2011,29(10):865-867
在诸多的个体化手术中,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不仅可以提高术后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幅度,改善夜间视力,降低眩光和光晕的发生率,提高对比敏感度。主要阐述以下几个问题的观点:(1)如何理解波前像差对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2)如何正确获得波前像差的检测数据,筛选手术适应证?(3)如何界定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设计的金标准?(4)如何将波前像差检查的数据转化为最优化的手术设计方案?(5)手术执行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6)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应该达到怎样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探讨应用IntraLase FS60飞秒激光和Femto LDV飞秒激光制作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蘑镶术(LASIK)角膜瓣的特点.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60例(120眼),根据角膜瓣制作方法不同分为两组,IntraLase FS60飞秒激光和Femto LDV飞秒激光组,每组各30例(60眼).两组均制作预计110 μm厚度的角膜瓣.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并记录相关资料,包括年龄、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等.术后1周,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Visante OCT)分别测量每个角膜上0°、45°、90°和135°四条经线所在截面上特定5个点的角膜瓣厚度,并对每个角膜瓣上20个测量点的瓣厚度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角膜瓣的重现性、规整性和精确性.结果 角膜瓣重现性:术后1周,IntraLase FS60组和Femto LDV组中央区角膜瓣厚度均值分别为(111.2±3.3)μm和(108.1±3.0)μm,全角膜瓣厚度为(110.8±2.3)μm和(109.0±2.2)μm,变异范围为(22.0±6.6)μm和(23.7±5.8)μm,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角膜瓣均一性和规整性:两组角膜瓣厚度的均值均匀分散在预计值110 μm周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ntraLase FS60组中央、旁中央、周边区域的角膜瓣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13,P=0.300);Femto LDV组中央和周边区域角膜瓣厚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3.925,P=0.021),其他区域角膜瓣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各自双眼鼻侧和颞侧角膜瓣厚度对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角膜上四条经线所在截面的平均角膜瓣厚度差异也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角膜瓣精确性:角膜上每个对应点的角膜瓣厚度与预计值110 μm差值的最大均值,IntraLase FS60组为6.2μm,Femto LDV组为6.7 μm.两组中与预计值差值≤5 μm的测量点,IntraLase FS60组有694个(占57.83%),Femto LDV组有646个(占53.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飞秒激光制作LASIK角膜瓣,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较高的精确性,角膜瓣形态均一、规整.IntraLase FS60飞秒激光和Femto LDV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形态特点相似.  相似文献   
153.
张兰  王书华  周跃华 《眼科》1998,7(2):93-94
眼外伤、手术均可使角膜屈光状况、角膜内皮发生改变。本文对16例32只眼角膜裂伤术后伤眼与健眼进行了角膜地形图检查。发现角膜平均表面规则系数SRI为3.4583±2.29,平均表面不规则系数SAI为2.2736±1.90,角膜外伤术眼与健眼SRI及SAI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角膜外伤术眼的角膜地形图SimK差值为5.7167±4.2518,健眼SimK差值为1.5417±2.9611,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对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术中操作技巧及判定预后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4.
周跃华 《眼科》2005,14(Z1):28-30
近视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屈光不正,它不仅是一个全球性的医学问题,也是一个广为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近视眼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995年有资料估计我国近视眼患者超过3亿,约占全世界近视眼总数的33%.因此,解决近视眼患者的眼镜问题在我国具有尤为突出的意义.我国自1993年引进准分子激光用于矫正近视等屈光不正,到目前为止,国内不同规模的准分子激光手术中心已有700余家,每年准分子激光手术量估计超过50万.  相似文献   
15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漫性板层角膜炎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或相关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后出现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其发病率不高,但如处理不当,对病人视力的恢复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对其临床表现、分期、病理、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6.
随着现代光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光学仪器已成为眼科医生临床工作的必备手段。众所周知,适量的光线有利于清晰图像的形成,然而光线过强则可造成视网膜的光学性损伤。本文参阅了大量的有关文献,对视网膜光损伤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7.
158.
李福生  周跃华 《武警医学》2007,18(12):903-906
 目的 探讨近视患者角膜后表面曲率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青年近视200例(400眼),按屈光度不同分为4组,应用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患者的角膜中央点、最薄点、后表面平均屈光度最大点,以及距角膜中心1.5 mm ,2.5 mm上方、下方、颞上、颞下、鼻上、鼻下、颞侧、鼻侧部位的后表面曲率及相对应的后表面高度、前表面曲率、角膜厚度、前房的深度进行测量.结果 后表面最大曲率值(-6.74±0.36) D,负值最大点多位于旁中心1.5 mm上方(30.6%),其次是旁中心1.5 mm下方(19%).后表面平均屈光度最大点、最薄点、中央点3个点的后表面曲率在不同近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部位的后表面曲率与影响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后表面平均屈光度最大点:后表面曲率与后表面高度,前表面曲率呈负相关.与相应的角膜厚度呈正相关.最薄点:后表面曲率与后表面高度和前表面曲率呈负相关.与角膜厚度呈正相关.中央点:后表面曲率与后表面高度,前表面曲率呈负相关.结论 角膜后表面曲率负值最大点多位于旁中心1.5 mm上方,其次是旁中心1.5 mm下方.角膜后表面平均屈光度最大点、最薄点、中央点3个点的后表面曲率与近视程度无关;影响角膜后表面曲率的因素包括后表面高度、角膜厚度和前表面曲率.  相似文献   
159.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OK)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12至2021-11在北京茗视光眼科医院配戴OK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408例408眼(排除双眼相关性,只选右眼入组)的临床资料。按患者配戴OK镜后2年眼轴较基线的增长量进行分组,增长≤0.60 mm为试验组,增长>0.60 mm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戴镜前、戴镜6个月、1和2年眼轴长度增加量,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屈光度、眼压、角膜曲率、角膜平均e值、角膜散光度、基础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角膜横径、瞳孔直径及离焦环与瞳孔位置关系对眼轴增长的影响。结果 (1)单因素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OK镜配戴时的年龄值、屈光度、平均角膜e值、中央角膜厚度、基础眼轴长度、离焦环与瞳孔位置关系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OK镜配戴前屈光度(OR=0.740)、年龄(OR=1.875)及离焦环与瞳孔位置关系(交叉OR=5.8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OK镜控制近视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 长期配戴OK镜可控制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血清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β2微球蛋白(β2-MG)、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在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5月本院确诊的HDCP孕妇120例(其中尿微量蛋白阳性67例为观察组A、阴性53例为观察组B),同期本院正常妊娠妇女120例(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及肾功能相关指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学检测对早期诊断HDCP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价值。结果:3组对象的Scr、UA水平未见差异(P0.05);血清vWF、β2-MG、slCAM-1水平观察组A观察组B对照组(P0.05);血清vWF、β2-MG、slCAM-1联合检测诊断HDCP患者发生早期肾损害的灵敏度为91.9%、特异度为96.7%、ROC下面积为0.930。结论:血清vWF、β2-MG、slCAM-1联合检测对诊断HDCP患者发生早期肾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