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检测乳腺癌转移抑制(BRMS1)基因在不同转移习性的人鼻咽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在mRNA和蛋白2方面检测人鼻咽癌细胞株高分化磷癌、低分化磷癌、低分化细胞株、高成瘤高转移性细胞株、低成瘤低转移性细胞株中BRMS1的表达。结果:5种细胞株中BRMS1的蛋白表达皆为阳性,在不同转移习性的细胞株中其表达强度明显不同。4种细胞株中扩增出BRMS1 mRNA,而BRMS1 mRNA在高转移性细胞株中未扩增出,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低分化细胞株BRMS1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低成瘤低转移性细胞株(P<0.01)。结论:BRMS1的表达与细胞株的转移能力有明显相关性,表明BRMS1可能作为鼻咽癌细胞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有效的预后评估是指导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和康复的重要依据.现有的恶性肿瘤预后评估方法主要以病理学和血液学分析为主,存在检测不便、无法动态和远程监测等问题.以心率变异性(HRV)参数为表征的迷走神经,在抑制肿瘤患者DNA损伤氧化应激、恶性肿瘤相关炎症反应和过度的交感神经活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项研究建立了HRV与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学分析、血液学标志物及生存期间的关系,以探讨HRV在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首先简述了HRV的分析方法,从病理学、血液学、生存期3个方面综述了HRV在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15.
脑灰质异位症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RI对脑灰质异位(heterotopic gray matter,HGM)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脑HGM的MRI表现及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MRI诊断的脑HGM的MRI形态学特征及临床表现资料,男4例,女4例,年龄3月~26岁,平均10.9岁。8例患者中,间断性头痛、头晕2例,反复癫痫发作4例,智力低下1例,健康体检偶然发现1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结果8例患者中,病灶呈结节型5例、板层型2例、桥带型1例,异位灰质位于室管膜下2例,皮质下3例,室管膜下与皮质之间3例,1例异位灰质区域可见脑脊液信号。单纯HGM4例,2例合并透明隔缺如、胼胝体发育不全,1例合并巨脑回畸形、胼胝体发育不全,1例合并脑裂畸形。结论脑HGM是导致癫痫的常见原因之一,MRI是诊断脑HGM的最佳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6.
CT诊断肾门区局灶型Castleman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肾门区局灶型Castleman病(LCD)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门区LCD的CT和临床表现资料。结果病理分型为透明血管型4例,浆细胞型1例,肿块包膜完整。CT平扫表现为病灶边缘清晰锐利,略呈肾形、"双凸透镜"形或尖端朝向腹正中线的圆锥形软组织块影,均为单发,内见散在小斑点状钙化灶,1例病灶内还可见较宽的裂隙样低密度区。增强扫描透明血管型LCD除其中的1例裂隙样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外,余病灶实质部分均明显均匀强化,且有延迟强化的特点,浆细胞型LCD表现为轻中度强化。结论 CT对诊断肾门区LCD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的MR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提高颅内动脉瘤MR及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MR及临床表现资料,男3例,女5例,年龄2.5~70岁,平均48.1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或DSA证实。突发头痛、呕吐4例,双眼视力障碍2例,间歇性头痛、头晕2例。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8例患者共发现动脉瘤8处,均为单发,位于鞍上池附近,圆形或类圆形,大小约0.7cm×0.5cm×0.6cm~2.2cm×2.4cm×2.5cm不等;信号混杂,T1WI以等、高信号为主,T2WI为低、等或高信号,7例可见附壁血栓;增强扫描病灶信号从内到外表现一定层次感:内部血流强化呈明显高信号,新月形附壁血栓强化不明显或轻度强化,最外层瘤壁成环形强化。结论:作为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手段,MR对颅内动脉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和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和临床表现资料。以腹部剧烈疼痛就诊者2例,无明显腹部症状、体检偶然发现腹部包块者1例,其中1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结果本组3例病灶均为单发,大小约4.0cm×5.8cm×6.0cm~17.7cm×8.5cm×10.2cm。CT表现:肿瘤位于左侧腹膜后2例,右侧腹膜后1例,平扫呈圆形或类圆形不均质软组织肿块,内见囊变坏死,1例瘤灶内可见分隔样结构及沿囊壁分布的弧线样钙化,增强后肿瘤实质及间隔均明显强化。结论 CT对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对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脉络膜裂囊肿的MRI及临床表现资料。结果19例患者病灶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均为单侧发病,左5例,右14例。轴面观察7例病灶位于颞叶深部脑实质内,12例与环池或四叠体池相连,边缘锐利,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冠状面和矢状面观察所有病灶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呈"纺锤形"或"双凸透镜形"。病灶大小4mm×5mm~28mm×26mm不等,均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上为低信号,病灶周围无水肿。2例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未见明显强化。结论MRI对脉络膜裂囊肿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PET/CT不同阈值勾画方法及MRI/CT融合图像勾画方法示鼻咽癌肿瘤体积的差异,探讨PET/CT勾画鼻咽癌肿瘤靶区(GTV)最佳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0例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入组.在MRI/CT融合图像上勾画获得GTVMRI/CT,在PET/CT融合图像上以SUV值为2.5自动勾画得到GTVPET2.5,以4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得到GTVPET40%,以5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得到GTVPET50%.线性回归分析各体积之间相关性.结果 GTVMRI/CT,GTVPET2.5,GTVPET40%,GTVPET50%分别为(23.50±15.44)cm3,(30.72±17.72)cm3,(23.41±15.08)cm3,(19.12±13.26)cm3.GTVPET2.5大于GTVPET40%和GTVMRI/CT(P<0.05),GTVPET40%大于GTVPET50%(P<0.05),GTVPET50%小于GTVMRI/CT(P<0.05),GTVPET40%与GTVMRI/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VMRI/CT与GTVPET2.5、GTVPET40%、GTVPET50%密切相关(r=0.978、0.991、0.990,P<0.05).结论 采用4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肿瘤靶区是临床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