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对冲部位开颅术中,冲击部位出现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术中在冲击部位出现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是造成急性脑膨出的重要原因,血肿局部常常合并颅骨骨折,术中脑组织的弹性相对正常。但是病情发展快,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死亡率较高。结论术中准确判断冲击部位的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22.
我科自1982~1999-06采用中下鼻甲粘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68例,获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男63例,女5例; 年龄16~57岁。穿孔原因:手术51例、外伤11例 、原因不明6例。穿孔直径0.5~1.0 cm者57例,1.1~2.0 cm者6例,2.1~2.7 cm者3例。病 程:鼻中隔矫正术中致穿孔当时修补者23例,5 d~31年不等者45例。  相似文献   
23.
24.
25.
伏隔核毁损术治疗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的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手术治疗方法,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立体定向双侧伏隔核壳部后下部分毁损术治疗35例病人。术后随访36~129 d;对伴发的烟草依赖症状改善情况,手术对睡眠、记忆力、性欲及工作能力的影响,术后不同时间段病人药物渴求程度的改变情况、重新非法用药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该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明显改善大部分病人的睡眠障碍并提高工作能力,不影响性欲和记忆力;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病人吸烟量明显降低;阿片类药物渴求显著缓解,完全消除心瘾者27例,占77.1%,重新非法用药者3例,曾1次用药者2例。结论伏隔核毁损术可以有效地消除或部分缓解阿片类药物依赖病人的心理渴求,术后病人保持操守率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6.
毛磊  周永春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224-2225
目的 研究宫颈糜烂的危险因素.方法 调查在我院就诊的宫颈糜烂患者690例的临床资料,按1:1病例对照配对原则,选取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避孕方式、盆腔器官及阴道炎症、分娩方式、性伴侣情况、分娩次数、电脑使用情况、人工流产情况、初次性生活年龄、阴道冲洗、化纤内裤和长期坐姿14个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最终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按危险性大小排列依次为:盆腔器官及阴道炎症、多性伴侣、阴道冲洗和低龄初次性生活.盆腔器官及阴道炎症、多性伴侣、人工流产和低龄初次性生活的危险性是非以上人群者的19.6倍、10.7倍、8.9倍和7.8倍.结论 盆腔器官及阴道炎症、多性伴侣、阴道冲洗和低龄初次性生活是宫颈糜烂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7.
28.
摘 要:[目的] 探讨云南省2005—2014年结直肠癌临床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该地区结直肠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抽取云南省肿瘤医院2005—2014年间结直肠癌住院患者,应用统一、规范的调查问卷提取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000例结直肠癌患者,平均年龄(56.6±12.6)岁,男、女比例为1.42∶1.0。患者性别、年龄构成比随年份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直肠,占57.1%,其次为升结肠(13.6%)和乙状结肠(13.0%);晚期(Ⅲ/Ⅳ期)患者占47.8%;腺癌为最主要的病理类型,占80.4%。2010—2014年患者的吸烟史、肿瘤发病部位、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较2005—200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5—2014年趋势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为24.0~27.9kg/m2及BMI≥28.0kg/m2的患者占比增加(P<0.001)。正在饮酒患者从31%下降至24%,无饮酒史患者从69%上升至76%(P=0.021)。Ⅰ/Ⅱ期患者从49%上升至60%,Ⅲ/Ⅳ期患者从51%下降至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患者吸烟史、肿瘤部位、CEA、CA199检验结果阳性率随年份的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MRI检查应用从0.4%上升到37.0%(P<0.001),肠镜检查使用率从82.0%增加到98.0%(P<0.001),超声、CT检查应用率随年份的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治疗方案中,手术联合化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各治疗方案随年份的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10年来,云南省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构成无明显变化。直肠、升结肠和乙状结肠为主要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主要为腺癌。肥胖患者占比逐渐上升,饮酒患者占比逐渐减少。早期患者比例有所增加。MRI、结肠镜诊断使用率逐年上升,但主要治疗方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9.
DC疫苗联合CIK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定向诱导成CIK及DC,培养的第5天用自体肿瘤抗原(Ag)负载DC,第8天将DC与CIK细胞共培养,14d后将联合培养的细胞(Ag-DC-CIK)分次回输给患者.治疗4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以评价细胞免疫功能,结合临床指标综合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以35例单纯的CIK细胞治疗作为对照.结果(1)培养的第14天,Ag-DC-CIK细胞的增殖达(20.6±2.16)倍,对照组仅为(12.2±2.65)倍(P〈0.05);CD3+CD8+细胞及CD3+CD56+细胞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70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CD3、CD4、CD8T细胞的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Ag-DC-CIK组57.14%(20例)的患者CD4/CD8比例调节至正常,与对照组(42.85%,15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g-DC-CIK治疗后51.42%(18例)的患者Thl/Th2细胞因子比例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恢复正常者仅占37.14%(13例)(P〈0.05);(4)Ag-DC-CIK治疗组中Ⅱ、Ⅲ期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39.30%和28.60%,与对照组的相应期别(Ⅱ期26.90%,Ⅲ期22.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的副反应包括寒颤、发热及兴奋失眠,无1例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及实质脏器的损害.结论肿瘤抗原负载的DC细胞可增强CIK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有推广运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α6整合素(integrinα6,ITGA6)shRNA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H460SM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ITGA6在9种NSCLC细胞中的表达。慢病毒介导ITGA6 shRNA感染H460SM细胞后,实时定量PCR和Wesern blotting检测H460SM中ITGA6的表达,显微镜下观察H460SM细胞形态的变化,MTS法检测细胞增殖,软琼脂实验检测H460SM细胞锚定非依赖性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H460SM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ITGA6在7种人NSCLC细胞中均有表达,H460SM细胞中ITGA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亲本H460细胞[(8.75±0.09)vs(5.78±0.26),P<0.01]。慢病毒介导ITGA6shRNA稳定感染H460SM细胞后的H460SM-75、H460SM-76细胞中,ITGA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H460SM-NS细胞[(0.11±0.04)、(0.22±0.04)vs(1.00±0.01),P<0.01]。H460SM-75、H460SM-76细胞增殖活性与H460SM-NS细胞无差异(P>0.05),且凋亡率、细胞增殖指数、G0/G1期细胞的比例也无差异(P>0.05)。H460SM-75、H460SM-76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H460SM-NS细胞[(18.87±1.47)%、(18.85±1.11)%vs(20.81±1.38)%,P<0.05],迁移率[(43.92±0.41)%、(24.10±0.33)%vs(100.00±0.50)%,P<0.01]和侵袭率[(7.04±2.96)%、(4.68±0.27)%vs(100.00±6.74)%,P<0.01]也明显低于H460SM-NS细胞。结论:抑制ITGA6的表达可以抑制NSCLC细胞锚定非依赖性生长、迁移和侵袭,但不影响NSCLC细胞增殖和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