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0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66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96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细胞凋亡(apoptosis)的概念,自1972年由Kerr提出后便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由于检测技术的限制,这种细胞现象只停留于形态描述上,缺乏定性、定量和定位的依据。因此,对它在生理、病理方面意义的进一步认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1~5〕。80年代末,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凋亡检测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1993年Wijsman提出凋亡细胞DNA片断末端原位标记技术后,使细胞凋亡的原位检测成为可能〔11〕。由此,促进了对细胞凋亡本质的深入揭示,也促进了凋亡理论在生物医学各领域的广泛应用。1 细胞凋亡检测技术的依…  相似文献   
62.
总结54例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病例,分析其病理、超微病理改变与临床诊断和实验检查的联系。结果表明,活检成功率为92.6%,病理诊断率为90.7%,活检前临床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仅为67.3%。三分之一左右临床诊断为Graves甲亢的患者实为甲亢伴甲状腺炎或桥本甲亢。超微病理检查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20%以上的桥本甲状腺炎和桥本甲亢患者自身抗体TgAb、TMAb测定结果呈阴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功能性卵巢高雄(FOH)患者雌激素合成的影响因素。方法18例FOH,患者分为2组:双侧小卵泡(Ф2~8mm)数量为8~11的为FOHⅠ组(9例)。数量为12-24的为FOHⅡ组(9例)。8名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150U)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0U)进行卵巢兴奋试验,试验后3,8,12,18,24h时检测血清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计算芳香化酶功能状态和活性。结果3h时点FOHⅠ组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8,12,18,24h时点FOHⅡ组E2水平则显著高于FOHⅠ组,但芳香化酶功能状态和活性在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雄激素水平和卵泡数量均可影响卵巢兴奋试验后E2的合成,且具有协同作用,卵泡数量较多的患者对卵巢兴奋试验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64.
本研究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技术,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了37例胃粘膜活检标本。光镜定量观察显示,不典型增生及胃癌(高分化与低分化)上皮AgNOR数目,均显著多于正常和炎症病变上皮;胃癌组AgNOR均值还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但两组中AgNOR数值有一定程度的重叠。电镜观察见AgNOR颗粒位于细胞核仁区,胃癌上皮AgNOR颗粒排列分散,散布于整个核仁区;而正常胃粘膜上皮AgNOR颗粒分布集中。本研究结果提示,胃粘膜上皮AgNOR数目及形态的表现,对于胃良、恶性病变的判断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5.
本文应用免疫金电镜技术对1例十二指肠胃泌素瘤,4例胃肠道癌组织中的胃泌素细胞(G_(17))进行了观察,并与正常人胃窦、十二指肠组织中G_(17)细胞的形态及分布进行了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66.
编者按:周晓军教授对我刊第一期中“伴有大量脂肪组织的肝细胞癌1例”一文有不同看法,现将他的意见刊登如下,欢迎广大读者参加讨论。《诊断病理学杂志》编辑部:贵刊1999年第一期内容已拜读,对“伴有大量脂肪组织的肝细胞癌1例”(刊于24页)一文颇感兴趣。的确,就我所知以往未见有人报道肝细胞癌中存在着大量脂肪组织,但该文报道的这例肿瘤在不少方面与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angiomyolopo-ma,HAML)有相似之处。HAML最早报道于1976年,目前英文文献报道病例已逾80例[1,2],WHO分类中亦已列为肝脏良性间叶性肿瘤的单独…  相似文献   
67.
周晓军  李雪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2,17(5):281-282,288
“降消”项目在重庆市的实施接近尾声 ,但各地要求项目持续发展的呼声较高。基于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实施新纲要、国家西部发展战略、人民群众等的需要 ,项目发展具有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建议各级政府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出发 ,抓住机遇 ,创造条件 ,继续实施该项目。同时加强监督指导 ,落实措施 ,保障妇女、儿童真正受益  相似文献   
68.
宫颈淋巴瘤样病变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采用光镜、免疫组化、EBER原位杂交和TCR及IgH基因重排等多项技术对7例宫颈淋巴瘤样病变进行病理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探讨。结果7例患者中5例为育龄期女性,临床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或不规则阴道出血6例,伴白带增多2例;1例为体检发现。妇检见宫颈1枚或数枚息肉样新生物,常伴宫颈糜烂。光镜示新生物内弥漫性淋巴组织浸润,见多量免疫母细胞或滤泡中心母细胞样细胞,易见核分裂象。致密的大淋巴细胞间常混杂不等量的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免疫组化:CD20常弥漫( ),小淋巴细胞CD3( ),CD30散在或灶性( ),κ与λ阳性无显著差异。6例基因重排未见单克隆条带。6例EBER原位杂交未见阳性表达。随访6例患者均健在。结论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是一类伴多量大淋巴细胞且显示活跃核分裂象的淋巴组织高度增生性病变,临床常表现为息肉样新生物,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显示多克隆性表达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69.
主动脉瓣乳头状弹力纤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发生于心脏瓣膜的乳头状弹力纤维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光镜、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对1例发生于主动脉瓣的乳头状弹力纤维瘤进行形态学研究并复习文献。结果心脏的乳头状弹力纤维瘤临床上缺乏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心动超声提示主动脉瓣异常回声。组织学:瘤组织呈乳头状生长,乳头中央为红染均质物,表面衬覆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免疫组化:乳头状表面衬覆的上皮CD31和CD34( ),乳头轴心则CD117和S-100蛋白( ),弹力纤维染色( )。结论发生于心脏的乳头状弹力纤维瘤十分罕见,主要发生于瓣膜表面。尽管在病理学方面根据此肿瘤的发生部位及组织学形态不难做出诊断,但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故常不能被及时和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0.
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20例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20例LBL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5~43岁,男15例,女5例,13例纵隔占位者9例伴锁骨上和,或颈部淋巴结肿大,6例以颈部或全身多发性浅表淋巴结肿大起病,1例则表现为胸椎骨的病变。光镜下表现为中等大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瘤细胞胞质少,核染色质细腻,易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示TdT、CD3、CD43、CD99(+),MPO(-)。仅1例呈CD20弥漫(+)和CD79a(+)。19例诊断为T-LBL,1例为B-LBL。1例T-LBL同时呈CD79a弥漫弱(+)。随访13例,4例出现中枢神经侵犯,4例累及骨髓,4例死亡。结论 患者尤其是青少年临床出现纵隔占位伴锁骨和,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应首先考虑T-LBL,光镜下瘤细胞中等大,核浆比大,染色质细腻,常呈弥漫浸润性生长,免疫表型TdT阳性可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