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1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67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98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检测NKX2.2蛋白在胃肠胰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胃肠胰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中NKX2.2、Syn及CgA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NKX2.2蛋白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在7个原发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4例正常胰腺胰岛细胞中弥漫强阳性表达, NKX2.2、Syn及CgA在小肠、直肠及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总阳性率分别为100%、100%、46.7%;NKX2.2在前肠、中后肠的阳性率分别为30%和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9,P=0.001)。 NKX2.2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分级、肿瘤最大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NKX2.2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在诊断小肠、直肠及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上明显优于CgA,联合检测NKX2.2、Syn、CgA可提高小肠、直肠及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组织中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32例乳腺恶性肿瘤组织、29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及35例乳腺癌旁组织中GATA3蛋白的表达,并将GATA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GATA3在正常人乳腺腺腔细胞中表达,乳腺癌组织中GATA3的阳性率为77%;(2)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梭形细胞恶性肿瘤中GATA3不表达;(3) GATA3在三阴型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低于其他分子类型乳腺癌(χ2=29.354,P<0.001)。结论 GATA3表达与乳腺肿瘤的病理类型和病理分级相关,可作为乳腺癌鉴别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手工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不同克隆号ALK抗体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e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ALK蛋白表达,并与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60例NSCLC石蜡样本,运用4种抗体D5F3(Ventana)、D5F3(Cell Signaling)、1A4/1H7(Ori Gene)、5A4(Abcam)联合常规手工IHC分别检测NSCLC中ALK蛋白水平,与抗体D5F3(Ventana)采用全自动IHC(Bench Mark)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5F3(Ventana+Bench Mark)检测发现ALK融合阳性NSCLC者32例,ALK融合阴性NSCLC者28例,经FISH法验证结果一致。采用手工IHC法检测4种抗体D5F3(Ventana)、D5F3(Cell Signaling)、1A4/1H7、5A4染色灵敏性分别为93.8%、84.4%、93.8%、56.3%,特异性均为100%,与D5F3(Ventana+Bench Mark)染色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96.7%、91.7%、96.7%、76.7%。手术切除大标本的ALK表达优于活检小标本。结论手工IHC法简便经济、易于普及,选择高灵敏性、特异性的抗体,可用于中小医院临床筛查ALK融合NSCLC,染色阳性病例再行抗体D5F3(Ventana)全自动IHC或FISH法检测。  相似文献   
44.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包括增生性息肉、无蒂锯齿状息肉、锯齿状腺瘤和锯齿状腺癌等。与结直肠经典型腺瘤相比,上述锯齿状病变无论在形态学还是在分子遗传学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锯齿状病变大多具有特征性病理形态学改变;均通过"锯齿状通路"发生,并可以进展为锯齿状腺癌。准确掌握锯齿状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标准对锯齿状病变的恶性转化潜能的进一步评估以及对相应治疗和随访方案的制定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45.
研究前列腺素E_1防治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向大鼠胰管内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制成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结果:ANP时,胰腺毛细血管通透性(PCP)明显增高,胰腺组织中性粒细胞过氧化酶(MPO)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明显增高。病理示组织内大量PMN浸润、片状出血、坏死。PGE_1使PCP明显下降,MPO、LPO显著降低,动物存活明显改善结论:PGE_1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PMN)活化减少氧自由基(OFR)释放,减轻血管内皮细胞及胰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检测EphA1基因在前列腺癌的表达,探讨其异常表达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RT-PCR检测印EphA1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用重亚硫酸钠修饰的DNA直接测序法检测并分析其甲基化状态.免疫组织化学分析EphA1蛋白、p53蛋白、EGFR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在临床中的意义.结果 EphA1蛋白表达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增生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并且发现在前列腺癌细胞存在EphA1基因甲基化现象.EphA1蛋白表达上调与前列腺癌有较高的Gleason评分患者有相关性(P=0.017),并与EGFR阳性有相关性(P=0.056),EphA1蛋白下调与p53阳性有相关性(P=0.007).结论 EphA1甲基化可能是导致该基因下调的机制之一,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索周细胞是否是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及间充质干细胞与婴幼儿血管瘤消退过程中的脂肪组织增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贴壁筛选法从增生期血管瘤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抗原表型.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D133和PPAR-γ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并以CD31和α-SMA行共染色.结果 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表达CD133、PPAR-γ、CD105、CD90、CD29和Vimentin,不表达CD45、CD34、CD31和flt-1.部分细胞表达α-SMA.大部分细胞表达PDGFR-β.NG2、Desmin和RGS-5无表达.免疫组化染色证实CD133、PPAR-γ和α-SMA共表达于血管瘤组织的微血管周围.结论 细胞形态和抗原表型初步证实,本研究分离的细胞为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存在于血管瘤组织的微血管周围.研究结果提示,周细胞是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Citrin缺陷导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的临床病理及SLC25A13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分析2例NICCD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肝组织病理、超微病理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男性患儿,因黄疸就诊,年龄4.5个月和5个月,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高胆红素、高血氨或氨基酸血症,低血糖、低蛋白血症等。肝穿刺组织病理:2例均见重度脂肪肝、淤胆,伴随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铁染色示局部肝细胞及Kupffer细胞内铁颗粒沉积。超微病理:弥漫的肝细胞内见中、小脂滴;部分线粒体外形明显异常,少数巨大、畸形线粒体;肝细胞及毛细胆管胆汁於积。基因检测:2例均显示SLC25A13基因突变。结论不明原因的婴幼儿黄疸,鉴别诊断应考虑到NICCD,基因检测常可明确诊断,而肝穿刺组织病理、超微病理能更好地评估肝病变程度及判断预后,尤其对基因检测阴性或单基因杂合突变的患儿,病理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肺纤维平滑肌瘤性错构瘤(fibroleiomyomatous hamartoma,FL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肺FL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表现为肺实质及支气管腔内单发或多发性结节,边界清晰。肿瘤组织膨胀性生长,主要由纤维及平滑肌细胞呈编织状、漩涡状排列,内陷腺管呈裂隙样或囊状扩张,结节内各种成分均无异型性、核分裂象、出血和坏死;肿瘤内未见软骨、黏液、脂肪组织等间叶成分。梭形细胞SMA、desmin均弥漫阳性;长梭形细胞SMA弱阳性、desmin阴性;腺样成分CKpan、TTF-1均阳性;各成分中CD34、ER和S-100均阴性。结论肺FLH属于罕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小支气管或血管壁平滑肌细胞植入肺实质内并过度增生,其诊断需依赖病理检查。女性患者尤其要排除转移性子宫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乳腺乳头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病理科2008年1月~2018年8月诊断的乳腺乳头腺瘤4例,调阅病理切片,并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49岁,平均37岁。患者表现为乳头出血、溢液、疼痛、肿胀。无明确病因,均为左侧发病,4例患者中3例有肉眼可见的乳头病变,1例为体检发现病变。肿瘤镜下呈边界相对局限的腺体增生,呈乳腺腺病样和(或)乳头状瘤样生长方式,增生的腺体从集合管发出,并推挤集合管,使之囊性扩张,其中2例上皮普通型增生,1例腔内有中央性坏死。乳头腺瘤的腺体有肌上皮包绕,有些腺体周围间质胶原化,使腺体扭曲、挤压、变形,形成假浸润的形态。有3例肿瘤的腺上皮蔓延至乳头皮肤且取代皮肤鳞状上皮,外观似糜烂的乳头,易被误诊为Paget病。该肿瘤免疫组化标记与乳腺腺病相似,ER、PR标记上皮呈斑驳状阳性,增生的腺上皮CK5/6、CK14均阳性,周围肌上皮p63、Calponin、Myosin、SMA阳性。结论乳头腺瘤是较少见的乳腺病变,临床和病理均容易误诊为癌,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生,偶见发生于婴儿和男性。该肿瘤是良性肿瘤,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完整切除病变,切除不完整者易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