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成分与血清PS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按摩液 (EPS)中卵磷脂小体及白细胞 (WBC)含量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之间的关系 ,以及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血清PSA浓度的影响。 方法 :ELISA法测定 6 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及 2 2例正常人的血清PSA含量。分析EPS中卵磷脂小体及WBC含量与血清PSA升高的相关性 ,并比较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平均血清PSA间的差异。 结果 :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含量为 (1.79± 0 .6 8)μ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 .6 3± 0 .2 9) μg/L (P <0 .0 0 1)。EPS镜检白细胞含量低的 (+~ ++)与含量高的 (+++~ ++++)两组患者的血清PSA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卵磷脂小体含量低的 (-~ ++) 35例与含量高的 (+++~ ++++) 2 7例患者的血清PSA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炎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前列腺炎可以导致血清PSA升高 ,这种升高与EPS中WBC的含量呈正相关 ,与卵磷脂小体的含量无关 ,与前列腺炎类型 (细菌性或非细菌性 )无关。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  比较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对多西紫杉醇(docetaxel)耐药前后的蛋白质差异性表达, 了解前列腺癌PC-3细胞株耐药性产生机制。  方法  利用逐渐加量的方式培养前列腺癌PC-3多西紫杉醇耐药细胞株, 利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GE)定量筛选PC-3细胞敏感株与耐药株的差异蛋白, 并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TOF-MS)对差异位点蛋白进行成分鉴定。  结果  利用DIGE结合MALDI-TOF/TOF-MS质谱技术分析, PC-3细胞耐药株较敏感株成功分离出49种差异表达蛋白质, 29种表达上调, 20种表达下调。其中ATP synthase、Galectin-1等参与肿瘤血管的生成, Calreticulin、CathepsinD、Coflin-1蛋白参与肿瘤的转移; 78 kDa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78)、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6等参与肿瘤的耐药性调节。  结论  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多西紫杉醇耐药前后存在蛋白质的差异性表达, 为进一步发现前列腺癌转移及耐药性的分子机制以及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4.
1临床资料例1.先证者女,17岁。因右侧躯干、右上肢及双下肢出现疣状丘疹、斑块15年就诊。患者于15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右侧躯干、右上肢及双下肢出现散在肤色或黑褐色疣状丘疹、斑块,无瘙痒等不适,未予诊治。皮损渐增多,并延及外阴部,多家医院以"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等诊治(具体用药不详),疗效欠佳。父母非近亲结婚,患者足月生产,营养、发育正常,智力一般。既往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25.
尿端粒酶和VEGF联合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端粒酶和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作为瘤标联合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的价值。方法 :4 5例BTCC患者 ,分别以TRAP法检测尿端粒酶 ,以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尿VEGF ,并按前期研究结果取 10 5ng gCr为截断点 ,使诊断特异度为 95 %。联合检测时二者之一为阳性即判阳性。结果 :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 93 3% ,高于任一单项瘤标的灵敏度(端粒酶为 77 8% ,VEGF为 84 4 % ) ,与尿细胞学检查 (4 4.4 % )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2 2 86 3,P <0 0 0 5。结论 :把对浅表性、低病理分级BTCC敏感的尿瘤标端粒酶与反映肿瘤浸润和预后的尿瘤标VEGF联合 ,能显著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26.
彩色Dopplar超声诊断睾丸扭转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彩色Dopplar超声 (colorDopplarflowimagining ,CDFI)在睾丸扭转诊断中的价值及可能的误诊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2 3例睾丸扭转病例 ,总结其发病及诊断过程和CDFI检查的失误率。结果 首次就诊临床误诊 19例 (19/2 3) ,CDFI首次检查误诊 8例 (8/2 3)。病程 <6h到 16d不等 ,19例睾丸坏死丧失睾丸。结论 结合临床诊断的有针对性的CDFI检查是早期诊断睾丸扭转和防止睾丸扭转误诊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7.
树突状细胞疫苗是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几年在接种途径、疫苗制备、免疫安全性等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膀胱肿瘤的特点以及应用卡介苗灌注取得的免疫成效和膀胱癌树突状细胞疫苗的一些研究成果,使得膀胱癌树突状细胞疫苗研究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更有前景。  相似文献   
28.
原发颈椎骨淋巴肉瘤一例李云美周春文尹秀风患儿男,6岁。因不规则发热1周,颈痛并向左侧偏斜2天来院就诊。查体:左侧性斜颈,触痛,右侧颈部软组织肿胀,右锁骨上触及2枚花生米大肿大淋巴结,活动。颈椎正侧位片示C5椎体呈横置的硬币状改变,椎板呈溶骨性破坏,椎...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女性尿道下裂患儿合并排尿困难、尿失禁的原因,并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1例排尿困难、尿失禁而同时合并有尿道下裂的女性病例,接受髂腰肌转移盆底肌悬吊术治疗。结果11例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控尿满意(昼夜均能保持3h以上完全干燥)7例,好转(部分控尿,白天偶有尿失禁或夜间尿床)3例,无效(症状无改善)1例,总有效率为90.9%。术前最大膀胱容量(162.5±69.8)ml、漏点压(33.4±7.5)cmH2O(1cmH2O=0.098kPa)、最大尿道压(37.4±12.7)cmH2O、最大关闭压(23.8±12.2)cmH2O、功能尿道长度(2.4±1.6)cm;残余尿(93±56)ml;术后分别为(201.6±62.3)ml、(49.8±15.4)cmH2O、(52.8±14.3)cmH2O、(32.8±11.6)cmH2O、(3.6±2.0)cm,(25±20)ml,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泌尿系感染频率和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和减轻。结论髂腰肌转移盆底肌悬吊术可以作为女性尿道下裂合并尿失禁、排尿困难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