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四肢火器伤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明武 《人民军医》2006,49(11):621-622
为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要求,解放军153医院领导抽调全院素质好、技术精的医护人员组建卫生营,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积极进行卫勤演练和战伤救护训练。他们先后参加军区组织的实战演练和涉外军事演习,受到军区、总部首长的肯定和表扬。本期摘登他们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携带腓肠神经的腓动脉终末支穿支筋膜皮瓣修复中前足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携带腓肠神经的腓动脉终末支穿支筋膜皮瓣修复13例中前足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8 cm×4 cm~18 cm×8 cm,皮瓣设计面积9 cm×4 cm~19 cm×9 cm.结果 12例皮瓣顺利成活,皮瓣质地良好,外观臃肿不明显,伤口...  相似文献   
93.
2002年9月~2005年9月,我科应用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11例,术后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7~46岁,食指6例,中指3例,环指2例,创面范围:1.0cm×1.5cm~1.5cm×2.0cm。均伴有指骨和(或)肌腱外露,皮瓣的大小为1.2cm×1.6cm~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时前臂背侧皮瓣的切取方法.方法 以骨间后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遇到血管变异共9例,采取以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蒂切取逆行岛状前臂背侧皮瓣、以骨间后动脉近端为蒂切取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以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切取游离前臂背侧穿支皮瓣等方法,进行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结果 9例皮瓣中有8例顺利存活;1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青紫、小水泡,及时对症处理,5 d后部分皮缘形成干痂,皮瓣颜色恢复正常,脱痂后存活.9例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满意.结论 以桡骨间后动脉侧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以骨间后动脉近端或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是解决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限量饮食(DR)对小鼠肝代谢活化致癌物以及致癌物导致的DNA链断裂程度的影响。方法:用32P后标记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致癌物DNA主要加合物生成量;用随机寡核甘酸引物合成法(ROPS)测定DNA链断裂程度;用体外代谢酶活性测定法检测有关代谢酶的活性。结果:①限量饮食减少小鼠肝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和2乙基氨基芴(2AAF)DNA加合物(AFC8dG)的生成,同时也减少致癌物导致的DNA链断裂;限量饮食增加苯并[a]芘(BaP)DNA加合物(BaPN2dG)和6硝基苯甲萘(6NC)DNA总加合物的生成,也增加致癌物导致的DNA链断裂。②在小鼠肝中,致癌物DNA加合物的生成量与致癌物导致的DNA链断裂程度密切相关;③限量饮食诱导某些与致癌物代谢有关的酶。结论:限量饮食特异地改变小鼠肝代谢酶的活性继而影响致癌物的代谢活化,这种作用在致癌过程的起始阶段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探讨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蛋白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肢体I/R模型;采用解放军153中心医院检验中心制备的重组人sCR1蛋白对大鼠模型进行早期干预,观察0、4、8 h时间点sCR1蛋白干预组与生理氯化钠溶液对照组I/R损伤肌组织细胞形态学、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sCR1蛋白干预组的MDA、MPO、LDH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以I/R 4 h组相差最为显著(P〈0.01)。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sCR1蛋白干预组在相同时间点均较对照组肌组织结构变性明显减轻。结论对大鼠肢体I/R模型进行sCR1蛋白早期干预可明显减轻大鼠后肢骨骼肌I/R损伤。  相似文献   
98.
2019年2月,收治1例开放性第1跖骨头背侧软骨及骨缺损患者,伴软组织、肌腱及关节囊缺损,经多次创面清创治疗后二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带血管的股骨内侧髁骨软骨嵌合组织瓣修复跖骨头复合组织缺损。术后18个月随访,负重患足无疼痛、行走无跛行,供区无不适,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27例四肢骨不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瑞士EMS体外冲击波对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12~53岁)四肢骨折骨不连的患者进行治疗,设置高能体外冲击波治疗(1.0~3.5 bar/5 000次/部位),冲击频率为8~10 Hz,每5天1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的临床愈合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7例患者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要求患者定期复查,并对X线结果进行详细记录。本次研究对象27例中,23例骨不连部位骨折完全愈合或有明显骨痂生成,4例随访时间内未见改善。患者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治疗后19周,临床总有效率为85.19%,且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未见骨不连周围的神经病变、局部肿胀及淤血、内固定系统断裂等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冲击波(Swiss EMS)治疗骨不连是一种无创、安全的方法,操作简单,对患者经济负担小、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采用串联组合穿支嵌合组织瓣在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19年7月,对6例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患者,将分别切取的不同的穿支(嵌合)组织瓣主干血管进行串联吻合后重组,形成新的穿支嵌合组织瓣,以游离移植的方式进行修复。单个创面缺损面积7.0 cm×10.0 cm~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