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20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26篇 |
综合类 | 24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药学 | 19篇 |
中国医学 | 20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依普利酮对慢性肾脏病妊娠大鼠梗阻对侧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雌性未经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妊娠组、模型组、依普利酮组。模型组和依普利酮组大鼠结扎单侧输尿管,术后d 2开始给药,依普利酮组给予依普利酮100 mg·kg^(-1)·d^(-1)治疗。术后八周将假手术妊娠组、模型组和依普利酮组雌鼠与♂大鼠合笼,制备慢性肾脏病妊娠大鼠模型,妊娠d 19摘取梗阻对侧肾脏。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 Ⅰ)、淋巴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盐皮质激素受体(MR)、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性蛋白激酶1(SGK-1)、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的表达。结果肾脏病理显示模型组大鼠炎性细胞浸润增多,胶原纤维沉积增多;α-SMA、Collagen Ⅰ、LYVE-1、VEGF-C、VEGFR-3、MR、SGK-1、p-NF-κB蛋白或mRNA表达增强(P<0.01),依普利酮可下调其表达(P<0.01或P<0.05)。结论依普利酮可保护慢性肾脏病妊娠大鼠梗阻对侧肾脏,其机制可能与阻断醛固酮与MR结合,改善淋巴管生成,阻断SGK-1/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抑制慢性肾脏病妊娠大鼠梗阻对侧肾脏血管新生的机制及作用途径。方法:未经产雌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妊娠组、模型组和依普利酮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依普利酮组大鼠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手术造成肾脏损伤,9周后除假手术组外所有处于动情周期的雌鼠与雄鼠合笼,建立肾损伤妊娠大鼠模型。依普利酮组自UUO术后开始给药,给予依普利酮(100 mg·kg-1·d-1)治疗。妊娠第19天处死母鼠,留取血清标本,摘取梗阻对侧肾脏。采用HE、Masson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及肾组织中醛固酮含量,免疫组化、免疫荧光、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炎症因子、血管新生标志物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Slit2/Rob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肾脏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管扩张明显,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及炎症细胞浸润。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肾组织中醛固酮含量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和RT-qPCR结果显示模型...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为首发表现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误诊原因及研究防范措施。方法总结我院2000—2011年急诊收治的以ACS为首发表现的急性胆囊炎患者21例的临床特点。结果 21例患者均为有被误诊或误治的特殊原因。分析原因为:(1)ACS临床症状明确,并有相关疾病史,如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史等,但心电图及化验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检查结果不典型是误诊的主要原因。(2)对21例患者发病前均有饮食规律异常改变的病史特点未引起注意。(3)对白细胞及肝功能酶谱同时升高,并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改变未引起重视。结论以ACS为首发表现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误诊原因具有复杂性,详细的病史采集,尤其是近期进食情况,对于特殊人群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极其重要;此外动态心电图和动态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监测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方法治疗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优势及最佳时机选择。方法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34例急性胰腺假性囊肿行穿刺抽吸术及置管引流术;并于术后定期复查,以观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对8例囊肿直径6cm者,采取穿刺抽液术治疗,穿刺1~4次/例,平均2.4次/例,2~4周治愈,平均2.6周。26例直径≥6cm者,采取穿刺置管引流术,引流时间16~45d,平均31.8d;住院时间12~25d,平均18.6d。34例患者中共有32例接受随访,其中26例随访半年无复发;有6例复发,均为囊肿直径≥6cm者,经再次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治愈。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抽吸术或置管引流术是治疗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首选方法,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在治疗时机上,只要胰腺假性囊肿诊断成立,无论选择穿刺抽吸术或置管引流术,均以尽早治疗为原则。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入肝血流阻断后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只.术前实验组大鼠连续5 d腹腔注射谷氨酰胺,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的牛理盐水.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35 min后开放;假手术组仅行麻醉、开腹.于阻断前及再灌注后2、4、24 h检测门静脉血浆内毒素水平;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法检测肠道细胞凋亡指数;RT-PCR法检测肠组织中Bcl-2 mRNA的表达.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检验.结果 再灌注后2、4、24 h,实验组内毒素水平及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F=144.96,248.62,268.50;336.95,131.81,215.15,P<0.05);而实验组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F=7761.95,2239.43,1740.36,P<0.05).结论 谷氨酰胺能够促进Bcl-2 mRNA表达,从而减轻肠道细胞凋亡,抑制肠源性内毒素易位. 相似文献
46.
47.
“第二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暨“首届中医传承特别贡献奖”颁奖仪式,近日在广州举行。河北省中医院李佃贵院长喜获“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探讨微创姑息治疗不能切除的伴发MODS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3种微创方法对不能切除的伴发MODS恶性胆道梗阻患者38例进行治疗,其中行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治疗术(治疗性ERCP术)27例、经皮胆道穿刺造影及置管引流术(PTCD术)6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5例。结果术后1周功能不全器官恢复率58.4%,总胆红素下降减半者24例(63.2%),r-谷胺酰转肽酶下降减半者25例(65.8%);术后1月内无死亡病例,术后3月胆道梗阻复发率18.4%(7/38),随访6个月,死亡率13.1%(5/38),术后1年生存率71.1%(27/38)。结论微创治疗对不能切除的伴发MODS的恶性胆道梗阻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应根据不同梗阻部位,选取相应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胆管腔内射频消融后胆管和肝脏病理学变化并探讨不同消融参数(裸露电极针长度、输出功率和消融时间)与凝固区大小的关系。方法按照不同消融参数将20个离体猪肝的48个肝叶胆管靶点平均分为4组。将裸露电极针置入胆管腔内进行射频消融。检测凝固区剖面大小并光镜下病理学观察。结果剖面观均为以胆管为长轴、胆管壁和肝组织为短轴的苍白色半椭圆形凝固区。光镜下凝固区内胆管黏膜和黏膜下层坏死,肝组织变性。在不同消融参数时,各组凝固区长轴直径和短轴半径不同。结论肝叶胆管腔内射频消融可形成凝固区。凝固区长轴直径与裸露电极针长度有关,凝固区短轴半径与输出功率和消融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