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172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1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肾衰宁胶囊联合百令胶囊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肾功能、营养不良、免疫功能、钙磷代谢、微炎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10该院肾内科维持性腹膜透析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予常腹膜透析和一体化...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中MMP-2和PTEN的表达及两者与肝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肝癌组织和17例正常肝组织中MMP-2和PTEN蛋白质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HCC中PTEN阳性表达率明显弱于正常肝组织,而MMP-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且两者呈负相关;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HCC组织分化程度、侵袭性有关(P<0.05),而与性别、术前AFP水平无关(P>0.05);MMP-2阳性表达率与HCC组织侵袭性有关(P>0.05),而与HCC组织分化程度、性别、术前AFP水平无关(P<0.05).结论 PTEN、MMP-2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反映HCC侵袭性强弱;PTEN缺失可引起MMP-2表达增加,在HCC侵袭、转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3.
翻转课堂和同伴互助学习的教学方式都具有让学习者更加灵活、主动、深度参与教学的优势。本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74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学员的超声引导穿刺训练课程为例, 阐述了翻转课堂联合同伴互助学习在本课程中的设计与实施。通过问卷调查、操作评价从个人感受、学习成绩和行为改变3个方面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 在回收的71份有效课堂教学反馈表中, 71名(100.0%)学员对课堂训练满意;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 住培学员的自信心评分增加[7(2)分比4(3)分, P<0.001];穿刺成功的操作时间缩短[37.5(35.5)秒比80.5(70.0)秒, P<0.001], 穿刺时调整进针次数减少[1(1)次比(3(2)次, P<0.001], 穿刺针显影得分增加[10(0)分比6(3)分, P<0.001];课程结束2周后随访回收的56份有效问卷中, 有50名(89.3%)学员已经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技术, 其中49名(98.0%)学员在临床工作中超声引导穿刺成功。翻转课堂联合同伴互助学习用于住培学员超声引导穿刺课程有助于提高...  相似文献   
24.
质量控制指标是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构建科学、规范的医疗质控指标体系对加强科学化、精细化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质控指标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指标应用的深入和质控重点的变化,质量控制指标不断的调整与修订.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和国产氯吡格雷(泰嘉)抗血小板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8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264例,计算机随机分为波立维组(n=144)及泰嘉组(n=120)。波立维组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阿司匹林、波立维两联抗血小板治疗;泰嘉组患者接受标准阿司匹林、泰嘉两联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抵抗(CR)定义为氯吡格雷治疗24 h后血小板聚集率(PAR)降低〈10%。CR患者在标准两联治疗基础上增加剂量(阿司匹林剂量不变,波立维或泰嘉加量)。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心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靶血管重建(TVR)、卒中。次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出血事件、外周动脉闭塞及因不良反应停药。结果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PCI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时,波立维组心性死亡、非致死性MI、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67%、1.20%、0.67%)与泰嘉组(分别为0.82%、1.64%、0.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波立维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靶血管重建率、外周动脉闭塞发生率(分别为0.67%、3.48%、0.67%)与泰嘉组(分别为0.82%、3.28%、0.82%)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13,P=0.958,P=0.85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波立维组与泰嘉组累积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波立维组及泰嘉组CR患者分别为5例和4例。两组CR患者PAR在两联治疗基础上增加剂量治疗后分别为(78.2%±11.9%,76.2%±10.5%)显著低于单纯应用两联标准抗血小板治疗分别为(80.8%±13.2%,81.8%±12.2%,P〈0.001)。结论PCI术后接受波立维或泰嘉及阿司匹林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地减少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根据PAR检测结果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更有利于改善CR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2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转型,高等医学教育正面临国际化的挑战,构建创新性教学资源和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已成为医学院校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我们以局部解剖学创新教学模式为切入点,进行"以临床应用为引导"与"学生自主式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尝试,探索和实践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3岁.发热5天,全身起皮疹1天.5天前患者出现寒战、发热,T 39.2℃,伴全身疼痛,无汗,外院以"上感"予以清开灵口服液、感冒冲剂口服3天,症状逐渐加重,l天前双手掌部及头部出现红斑、水疱.  相似文献   
28.
对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及18只杂种家犬,用食管导管电极与右心导管法同步记录希氏束电图(HBE)。其中14只犬接受心得安静脉注射,2只犬作右房高位程序早搏刺激,使H波动态改变,比较两种方法的同步性能。食管记录的H波为单向波,其P-A、A-H及H-V间期与右心HBE的相应部分基本一致(r=0.86~1.0)。食管HBE属非创伤性,能逐个记录每个心搏周期中房室传导系统内各成分的动态改变。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FABP)与脂肪酸合成酶(FAS)在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21例以及脾动脉标本13例(对照组),根据病理切片HE染色将斑块分为稳定斑块组9例和不稳定斑块组12例,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测定各组标本中E-FABP与FAS蛋白及mRNA的表达,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E-FABP与FAS蛋白及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3组中E-FABP与FAS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蛋白=35.554、125.843,P均<0.001;FmRNA=11.142、11.176,P均<0.001)。与对照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E-FABP、FAS蛋白及mRNA的表达增高(P<0.05),不稳定斑块组E-FABP、FAS蛋白及mRNA的表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E-FABP与FAS蛋白及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蛋白:r不稳定斑块组=0.907,P=0.001;r稳定斑块组=0.675,P=0.046;mRNA:r不稳定斑块组=0.650,P=0.022;r稳定斑块组=0.778,P=0.014)。E-FABP和FAS棕黄色颗粒主要沉积在炎性细胞和泡沫细胞浸润的区域。结论:E-FABP与FAS的表达上调可能与人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斑块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补肾健脾活血中药复方对D 半乳糖脑衰老小鼠海马皮质一氧化氮合酶、Na+ K+ ATP酶的影响 ,探讨中药复方在延缓衰老方面的效应机制。方法 :将昆明种雄性小鼠 6 0只分为 3组 :衰老模型组 ,中药治疗组 ,空白对照组。取海马组织匀浆 ,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a+ K+ ATP酶的活性。结果 :中药治疗组与衰老模型组相比 ,海马皮质一氧化氮合酶、Na+ K+ ATP酶的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本研究提示补肾健脾活血中药复方通过提高一氧化氮合酶、Na+ K+ ATP酶的活性在延缓衰老方面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