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174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4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胃痞属于中医"痞证"的范畴,《内经》中称为"痞"、"痞塞"、"痞隔"等,临床常见饮食内停、痰湿中阻、湿热阻胃、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六型,而其中以痰湿中阻型最为多见,本病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患者表现为病情反复,缠绵难愈,鉴于此,冯全生教授认为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职是本病主要机理,并认为"通法"是治疗本病的大法,在临床治疗上屡见奇效,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合理的诊疗方法,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质性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近一年来我院就诊的6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别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所有6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治疗1个疗程后,显效57例(83.8%),有效11例(16.1%),无效0例(0)。治疗前后患者在肺活量和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方面与治疗前比较,P〈O.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因此在治疗期间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必要时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合理的抗生素,以减少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3.
134.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股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斑块稳定性关系。方法  收集股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所得AS斑块标本47例,正常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组织标本21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术前彩超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组:稳定斑块组(22例)和不稳定斑块组(25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标本中CX-43和MMP-9的表达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X-43和MMP-9蛋白在对照组、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中的表达均有差异(FCX-43=662.971,FMMP-9=397.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对照组比较,斑块组CX-43和MMP-9表达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稳定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CX-43和MMP-9表达明显增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CX-43和MMP-9在AS组表达呈正相关(r稳定斑块组=0.640,P <0.05;r不稳定斑块= 0.715,P <0.05),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CX-43与MMP-9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X-43和MMP-9蛋白表达的上调促进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组织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5.
30例外伤性截瘫患者综合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30例外伤性截瘫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方法 以理疗、针灸为主,配合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治疗前后对运动关键肌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评分。结果 ①30 例患者治疗前运动关键肌肌力评分平均:18 533±16 878;治疗6个月后评分平均:49.066 31.675。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②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③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治疗可减轻脊髓损伤的继发损伤,对促进康复有益。  相似文献   
136.
患者女,33岁.无意间发现右头顶部包块就诊.CT轴扫:右顶骨右见一2.0 cm×1.7 cm大小似椭圆形骨质缺损区(图1),边缘清晰、锐利,周围轻度硬化,穿破颅骨内板及板障,外板仅骨皮相连,可见部分脑组织深入其内,局部软组织有隆起、层次清晰;改用冠状强化扫描,见右顶骨正中偏右见一约1.8 cm×0.5 cm大小之骨质凹陷区(图2A),到达骨外板内缘,外板骨皮菲薄,边缘光整、规则呈椭圆形,并可见部分脑组织深入其内,局部骨皮稍隆起,软组织无肿胀,层次清楚;强化未见骨缺损区增强,深入其内脑组织表面见血管影(图2B).CT诊断:巨大蛛网膜颗粒压迹.  相似文献   
137.
周志强 《人民军医》2015,(3):300-302
目的:观察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萎缩性阴道炎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栓剂,每晚于阴道深部给药1次,每次1粒;7天1个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雌三醇,每晚通过给药器将药物送至阴道后穹窿处,每次0.5g,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天及治疗后60天,子宫内膜厚度、表层细胞百分比、阴道pH及白带清洁度等指标,并于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痊愈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时间节点两组比较,亦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7天、60天,观察组表层细胞百分比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表层细胞百分比逐渐升高(P<0.05)。治疗后7天、60天,观察组阴道p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带清洁度达Ⅰ度者均多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7天,观察组达Ⅲ度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痊愈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8.
目的观察海马内微清蛋白(PV)表达变化在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中的作用,并探讨磷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氧化酶是否参与其中。方法采用异氟醚麻醉+剖腹探查术建立POCD动物模型。雄性16月龄C57BL/6小鼠21只,随机均分为三组(n=7):对照+溶剂组(C+V组)、异氟醚麻醉+剖腹探查+溶剂组(POCD+V组)、异氟醚麻醉+剖腹探查+夹竹桃麻素组(POCD+A组)。POCD+A组术后1h腹腔注射夹竹桃麻素5mg/kg,其后每天注射一次直至术后第7天;其余两组注射等容量的溶剂。术后第6天行旷场实验和条件性恐惧实验训练,第7天在给予药物或溶剂后2h行条件性恐惧测试。行为学测试后2h取小鼠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V、gp91phox、p22phox及羟基壬烯酸(4-HNE)的表达变化。结果三组小鼠总探索路程和中央格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V组比较,POCD+V组在场景性条件恐惧测试中僵直时间明显缩短,海马PV表达明显下降,而gp91phox、p22phox和4-HNE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POCD+V组比较,POCD+A组在场景性条件恐惧测试中僵直时间明显延长,海马PV表达明显升高,gp91phox、p22phox和4-HNE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海马NADPH氧化酶活化介导PV表达降低可能参与老年小鼠POCD。  相似文献   
139.
前牙间隙尤其是上前牙间隙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牙列异常现象,对人们的美观、功能行驶及心理健康均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何修复前牙间隙是近年来牙体美学修复关泥的焦点。由于各地区医疗条件、医务人员的技术力量、病人的口腔条件及经济能力的差异,如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患牙的修复方式是我们临床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修复前牙间隙有许多方法,包括口腔修复科采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和烤瓷冠桥修复、传统贴面与无创贴面及流体瓷嵌体修复;口腔牙体牙髓科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修复;口腔正畸科采用正畸方式对前牙间隙进行集中或分散后再结合修复方法关闭间隙等,本文就上述关闭间隙的几种常用修复方法及疗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0.
本文对病络理论与银屑病病因病机关系,病络理论与银屑病皮损局部组织病理相关性,以及内外合治、调节病络、防治银屑病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举例介绍笔者临床案例,为病络学说在皮肤病诊治中的应用提供些许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