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11篇 |
综合类 | 11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6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细胞周期蛋白D1(cvclinD1)表达规律,及其与神经修复之间的关系。方法 HE染色观察脑出血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血肿周围组织H0-1、GFAP和cycIinD1表达水平。结果脑出血后2h星形胶质细胞胞质内即开始表达HO-1[(5.30±1.00)个/高倍视野]、GFAP[(22.60±1.40)个/高倍视野]和cvclinD1[(11.50±1.20)个/高倍视野],达峰值水平后逐渐下降,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表达水平均高于健侧正常脑组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HO-1、GFAP和cvclinD1表达变化呈抛物线样,HO-1和cvclinD1共同参与了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与活化,以及脑出血后的继发性损伤和修复。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后凝血酶(thrombin)及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及脑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程组(12、24h,3、7d)凝血酶和PAR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可以检测到少量凝血酶(thrombin)和PAR-1的表达,两种蛋白于再灌注12h显著上升。3d达高峰(P〈0.01),7d下降;缺血再灌注后凝血酶与PAR-1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0.934,P〈0.01)。结论凝血酶和PAR-1蛋白的表达增加可能与脑缺血冉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有关;凝血酶可能通过激活PAR-1参与了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3.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死亡相关蛋白激酶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 associated related protein kinase,DAPK)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线拴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缺血组于栓塞3h后分别再灌注12h、24h、3d、7d。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DAPK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DAPK mRNA的表达。结果 缺血组DAPK免疫阳性反应于再灌注后24h开始增强并于3d时达高峰,随后下降;DAPK mRNA的表达于再灌注3d时达高峰,随后下降。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DAPK表达增强;DAPK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CT模拟定位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时利用CT模拟定位的疗效。方法 对103例食管癌病例用CT模拟定位,全部病例以肿瘤中心为照射野的等中心点,照射野长度为肿瘤上、下缘放大3cm,野宽为肿瘤边缘外放1cm,总剂量为Dr60Gy-70Gy/次,5次/周,6-7周内完成。结果 103例病例近期疗效显示完全缓解率达55.3%,部分缓解率为37.9%,1、3年生存率分别为73.4%和56.1%。在己死亡的42例中,因局部失败只占38.1%,而远移和淋巴结转移占54.8%。结论 利用CT模拟定位,以肿瘤中心为射野等中心点对食管癌进行外照射,可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提高生存率,在巳死亡的病例中,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放疗方式导致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10月采用三维适形放疗(A组)与常规放疗(B组)各100例患者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进行统计,后将两组人员放射前后的血清CRP(C-反应蛋白)、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及IL-6(白细胞介素-6)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放射性肺炎发生率A组的为7.0%、B组为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后A组的血清CRP(6.02±1.13)μg/ml、SOD(72.64±5.98)U/L、MDA(2.88±0.57)mmol/L及IL-6(15.24±3.66)pg/ml水平均低于B组(15.67±2.26)μg/ml(、90.32±4.36)U/L、(4.02±0.58)mmol/L、(31.14±4.3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对放疗患者的影响更小,可明显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放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5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全身化疗对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疗效。[方法]52例纵隔和/或锁骨上复发及转移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常规分割,DT48Gy~70Gy。22例放疗后予TP方案(紫杉醇+顺铂)化疗。[结果]全组总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是48.1%、25.4%和14.0%。放化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3%、54.5%和31.8%,单纯放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20.0%和6.7%(χ2=7.119,P=0.0076)。术后分期、放疗剂量、放疗后化疗及近期疗效与预后相关。[结论]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放疗结合化疗可能对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37.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8例原发性肝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3DCRT治疗,治疗组采用3DCRT联合TACE治疗。治疗结束后4个月评价近期疗效,随访5年,评价生存率。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78.6%),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0.05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5.28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RT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人脑梗死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和微血管标记物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脑梗死灶周围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的变化。方法应用9例因脑梗死而死亡尸检全脑标本,常规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微血管标记物(CD31),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的变化规律。结果以梗死灶为中心,由内到外可分4个区(0~3区);GFAP在0区和1区表达很少,在2区和3区随缺血时间延长表达持续升高;CD31在0区无表达,在1区可见少量表达,在2区和3区随缺血时间延长表达持续升高。结论脑梗死后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反应性增生,在缺血后期GFAP、CD31广泛表达,两者在组织损伤修复重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大脑内出血后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区制备不同时间段的大脑内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不同出血时间脑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 NF-κB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广泛表达。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在出血后12 h上升,2 d达高峰,之后下降。结论 NF-κB可能参与了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