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7 毫秒
41.
目的比较单用亚甲蓝或联合亚甲蓝及同位素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价值及研究影响前哨淋巴结活检准确性的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3月至2006年7月期间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164例乳腺癌患者,单用亚甲蓝示踪剂组104例,活检前乳晕旁皮下注射亚甲蓝2ml;亚甲蓝和同位素联合示踪剂组60例,术前肿瘤周围实质中4点注射^99m锝-硫胶体2mCi/4ml,经淋巴显像,术中在γ探测仪引导下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前哨淋巴结总的检出率为97.0%(159/164),准确性为95.0%(151/159),假阴性率为14.0%(8/57);联合组检出率、准确率、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高于亚甲蓝组,联合组的假阴性率为8.7%(2/23),较亚甲蓝组17.7%的假阴性率为低(6/3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53)。亚甲蓝组平均每例检测出2.2枚前哨淋巴结,联合组为平均2.5枚(P=0.223)。前哨淋巴结数目≥3和〈3枚的患者假阴性率分别为0%和24.2%(8/33)(P=0.016)。联合组中发现73枚无蓝染仅有热点的前哨淋巴结,故同位素的应用将本组患者的检出率从85.0%(51/60)提高至98.3%(59/60),假阴性率从21.7%(5/23)降低至8.7% (2/23)。结论在取得一定经验的情况下,亚甲蓝示踪与联合染料、同位素示踪可获得相似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准确率;同位素示踪剂的应用对亚甲蓝示踪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前哨淋巴结检出越多,假阴性率越低。  相似文献   
42.
背景与目的: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年龄段的乳腺癌患者的BMI与其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25629例初诊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状况,经调整主要预后影响因素,以限制性立方样条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年龄亚组中BMI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联。结果:BMI与年龄均为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且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年龄组患者的死亡风险与BMI的关联模式有所不同。在年龄小于35岁组观察到死亡风险与BMI呈现“J”型的关联,BMI为20.16kg/m2的患者死亡风险最低;在年龄35~60岁组观察到BMI在23kg/m2以下的患者死亡风险随着BMI的增加没有明显变化,BMI在23kg/m2以上的患者死亡风险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而在年龄大于60岁组观察到死亡风险与BMI呈现“U”型的关联,BMI为23.86kg/m2的女性死亡风险最...  相似文献   
43.
随着女性对形体美和生活质量追求日渐增加,乳腺癌乳房重建手术日益受到重视。乳房重建的时机包括即刻乳房重建、延期乳房重建和延期-即刻乳房重建。在综合治疗体系下,任何局部治疗均应考虑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衔接及相互影响。在辅助放疗、辅助/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及内分泌治疗背景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乳腺癌乳房重建的时机选择应当全面、审慎,兼顾患者安全性和美观性。  相似文献   
44.
目前,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手术是重要的外科治疗手段之一,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保留乳房的外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对于部分以往推荐接受全乳切除的乳腺癌患者,特别是保留乳房相对禁忌的患者,可以通过极限肿瘤整形技术,保留部分乳腺组织,并最大化的保留乳房外形。笔者通过介绍极限肿瘤整形技术,对其常见整形方式的选择与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在保留乳房手术切缘及肿瘤整形美容效果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在不影响乳腺癌常规外科治疗的基础上,修复乳房缺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5.
细胞增殖是可调控的,细胞周期正向和负向调节因素参与其中。目前已发现细胞周期蛋白/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同细胞周期G1期的调控有关。这此抑制剂中,p27^kip1的研究特别受重视,在G1期细胞周期蛋白/周期蛋白激酶复合物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p27高表达可引起G1期阻滞,抑制多种癌细胞的生长。目前仅在少数种类的肿瘤中检测了p27的免疫活性。在结肠癌和乳腺癌中,p27低表达与肿瘤进展和低生存率相关。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46.
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对于临床肿瘤的防治也是一个巨大挑战。随着对乳腺癌发病、转移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多组学技术和肿瘤免疫等转化研究的发展,已经证明乳腺癌是一种分子分型和临床特征高度异质性的肿瘤,不同亚型乳腺癌临床治疗方式既有差异又存在联系,乳腺癌临床研究领域的成果层出不穷。2022年,针对不同亚型乳腺癌均有重要的临床试验成果。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面,PHEDRA研究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对于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PHILA研究和SYSUCC-002研究结果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参考;而对于脑转移的患者,PERMEATE研究显示,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有望成为HER2阳性脑转移人群,尤其是未经局部放疗的脑转移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中,阿贝西利、达尔西利、瑞波西利等药物的多项临床研究(monarchE研究、DAWNA-1研究、MONALEESA系列研究等)证实了其对内脏转移的疗效。对于三阴性乳腺癌,亦有多项临...  相似文献   
47.
周定华  周正球  吴炅  金艳  黄佳珉  王晓东 《中医杂志》2012,53(13):1140-1141
目的 观察骨增合剂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及其对OA患者血清及关节滑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骨增合剂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和关节滑液TNF-α和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及关节滑液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除血清TNF-α外,其余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及关节滑液TNF-α、IL-1β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骨增合剂对膝关节OA有较好疗效,降低血清及关节滑液TNF-α和IL-1β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8.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08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3岁.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全组乳腺癌分型为:内分泌高反应型、内分泌反应不完全型、三阴型及HER2阳性型,观察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预后,比较各型患者术后的累计生存率,多因素分析筛选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内分泌高反应型、内分泌反应不完全型、HER2阳性型及三阴型乳腺癌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3.2%(235/708)、23.6%(167/708)、21.3%(151/708)和21.9%(155/708).随访3~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0.2个月,100例患者复发或死亡.单因素分析示乳腺癌预后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分子分型、术后辅助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有关;多因素分析示分子分型和淋巴结状态为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生存分析示内分泌高反应型乳腺癌的预后好于其他三型.结论 乳腺癌分子分型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内分泌高反应型乳腺癌预后最好.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细胞株WAF1/CIP1基因的DNA状况、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应用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Southernblot和Northernblot杂交以及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检测人乳腺癌表达野生型p53(wtp53)的MCF7细胞和表达突变型p53(mtp53)的MDAMB231细胞中WAF1/CIP1基因DNA状况、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研究其与mdm2、p53蛋白的表达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比较MCF7细胞与MDAMB231细胞:(1)两者WAF1/CIP1基因DNA状况无明显差异,前者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后者(P<0.05);(2)两者p53蛋白的性质和分布不同,前者mdm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后者(P<0.05);(3)前者生物学特性好于后者。结论人乳腺癌细胞株WAF1/CIP1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与p53基因表型和细胞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50.
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手术后对患者心理和生理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乳房重建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放疗能够降低局部区域复发,但术后放疗对重建乳房美容效果的影响及技术实施上的难点成为近年来引起关注的特殊临床问题[1].笔者回顾28例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术加即时乳房重建及放疗后的近期结果 ,分析即时乳房重建后放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