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4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96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388篇
内科学   187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139篇
外科学   319篇
综合类   589篇
预防医学   22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48篇
中国医学   276篇
肿瘤学   14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62.
阐述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教育的标准、意义、内涵以及质量保障体系的组成和面临的问题。结合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体系的现状,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实施方案,以保障我国能培养出合格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医学人才,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3.
吴斌  宋琪琪  何文涛  吴东刚 《肝脏》2020,(4):436-437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感染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四年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再出血率、感染率、死亡率、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7%(38/41)显著高于对照组73.2%(30/41,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再出血率、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CT、CRP、WB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再出血率、感染率,可能与其改善PCT和CRP等指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我国五所大学的个案研究,总结和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信息化体制的组织结构及其特点,并从“IT部门、院系、行政部处”三者间信息化权责关系的协调处理—这一信息化体制的功能目的的视角剖析了其运行机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大学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及遭遇的体制困境.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究腹腔镜肝胆胰脾手术的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4月1日~2014年4月1日在我院就诊500例肝胆胰脾手术患者,采取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肝胆胰脾手术,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痊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之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以及痊愈情况均优于观察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常规肝胆胰脾手术方法,腹腔镜肝胆胰脾手术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安全可靠、并发症较少,同时能够确保肝胆胰脾的完整,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66.
COPD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种耐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临床上对多种广谱、高效抗生素的滥用,导致COPD伴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耐药菌株不断增多,革兰氏阴性菌比例上升,达60%以上。院外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种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在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中,革兰氏阴性菌已成为主要致病菌,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67.
培养双语护士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学生的外语水平,解剖学双语课件制作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引入专业英语词汇及教学方法,优化整合各类音、视频资料,是制作适合专科层次学生的解剖学双语教学课件的有益探索,对促进该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医学英语和公共英语的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住院治疗患儿营养不良风险的影响因素,为早期识别具有营养不良风险患儿、指导临床营养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进行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并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资料摘录。根据入院时STAMP评分结果分为高营养不良风险组和低营养不良风险组,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因素;再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有意义的关联因素为自变量,STAMP评分结果分组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住院患儿STAMP评分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 406例住院患儿纳入研究,其中738例存在高营养不良风险,668例为低营养不良风险。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前发热(χ2=11.755,P=0.001)、病情(χ2=14.068,P=0.000)、年龄(χ2=5.813,P=0.017)、入院前发热时间(Z=-3.809,P=0.000)与住院患儿高营养不良风险相关联;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住院治疗的患儿病情(OR=1.557,95% CI:1.164~2.083,P=0.003)、入院前发热时间(OR=1.039,95% CI:1.011~1.068,P=0.006)、中性粒细胞计数(OR=1.032,95% CI:1.004~1.061,P=0.027)为住院患儿高营养不良风险的危险因素;年龄(OR=0.942,95% CI:0.909~0.977,P=0.001)为保护因素。结论 住院治疗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入院前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对早期识别患儿是否存在高营养不良风险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9.
脂质体-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初步观察陈义,任进余,吴斌,李彩东,张瑛,沈钟我们应用脂质体包封IFN制成脂质体-干扰素(L-IFN),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治疗,观察了L-IFN对血清中HBV复制标志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一、药物制备:脂质体膜材料由本所...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蛋白1(LRRC1)通过巨盘状蛋白1(DLG1)/Yes相关蛋白(YAP)信号通路调节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癌灶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检测LRRC1的表达水平。使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HepG2及Huh7中LRRC1的表达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及YAP、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表达水平。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定位HepG2细胞中LRRC1与DLG1分布。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癌灶中LRRC1表达量较癌旁组织升高。siRNA 抑制HepG2及Huh7细胞中LRRC1基因表达后,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YAP、Cyclin D1及CDK4表达水平下降。镜下发现HepG2细胞中LRRC1与DLG1均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内侧面,两者分布位置高度重叠。结论 LRRC1通过DLG1/YAP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周期,促进肝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