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吴文婷  张继荣 《中国康复》2017,32(5):414-417
正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经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健康的定义为"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但这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概述,当涉及收集与健康、评价、卫生干预计划和结局描述有关的信息时没有人使用该定义~([1])。直到2001年5月,WHO颁布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2])(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健康与功能状态、残疾及环境之  相似文献   
62.
经典名方桂枝加葛根汤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桂枝加葛根汤物质基准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其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建立桂枝加葛根汤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年版),并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不同批次桂枝加葛根汤物质基准的质量差异,并找寻造成批间质量差异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建立了桂枝加葛根汤物质基准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29个共有峰,并对各共有峰进行药材归属,其中3~14、16~19、21~25号峰来自葛根;26号峰来自桂枝;1、15号峰来自白芍,20、27~29号峰来自甘草,2号峰来自大枣。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11个成分,分别为1号峰没食子酸、8号峰3′-羟基葛根素、11号峰葛根素、12号峰葛根素芹菜糖苷、13号峰3′-甲氧基葛根素、15号峰芍药苷、16号峰大豆苷、20号峰甘草苷、22号峰染料木苷、26号峰肉桂酸、28号峰甘草酸铵。15批桂枝加葛根汤物质基准的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4;3种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均可将样品分为2类;筛选出了11种主要差异成分,其中已指认出的为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3′-羟基葛根素、没食子酸。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强、数据准确可靠,可为经典名方桂枝加葛根汤物质基准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3.
口服纳米颗粒逐渐成为改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Ⅱ,Ⅲ及Ⅳ类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潜在递药手段,其在胃肠道中的跨膜转运机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纳米颗粒的理化性质。采取合理的研究模型剖析口服纳米颗粒在胃肠道中的转运机制,揭示纳米颗粒的理化性质与转运机制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指导设计具有更高转运效率的纳米载体,从而有效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笔者归纳了口服纳米颗粒的主要跨膜转运方式,对比分析了常用的细胞模型及其优缺点,并总结了纳米颗粒的理化性质如载体材料、粒径、形状、表面电荷、表面修饰等与跨膜转运机制之间的潜在联系,提出了基于在体肠吸收的纳米颗粒转运机制研究思路,以期为选择适合于不同纳米颗粒转运机制研究的细胞模型提供参考,为反馈调控纳米颗粒设计优化粒子转运性能进而提高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提供理论依据,并最终拓展口服纳米颗粒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4.
65.
程开  王卓  吴文婷  卓越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070-1071
目的:探讨清胰利胆颗粒对胰腺炎大鼠AMS的影响。方法: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法制作大鼠急性胰腺炎(AP)模型,并通过测定血清淀粉酶(AMS)活性对清胰利胆颗粒进行药效学研究。结果:清胰利胆颗粒各剂量组均降低了AMS活性,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AMS活性与AP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清胰利胆颗粒对A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6.
吴文婷  李敏  蒲文娟 《陕西医学杂志》2023,(11):1489-1492+153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白藜芦醇中剂量组、白藜芦醇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白藜芦醇组采用烟熏联合脂多糖气道内注射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5、15、45 mg/(kg·d)白藜芦醇,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连续28 d。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分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肺泡结构较为完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TNF-α、IL-8、MDA、MMP-9含量降低、p38 MAPK、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κB α)...  相似文献   
67.
吴文婷  张格  刘小艳 《安徽医药》2016,37(11):1425-1428
目的 探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与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安岳县中医院心内科经心脏超声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72例为肥厚型心肌病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2名为对照组,两组参与者均行血清学及心脏超声测定,记录血清GGT、三酰甘油、血糖、胆固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左心房容积(LAV)、二尖瓣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值)、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值),计算左房容积指数(LAVI)以及E/E''和E/A。对比分析两组间各指标差异,采用Pearson分析超声测定的相关指标与血清GG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其GGT、LVD、LAV、LAVI、E/E''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VEF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GT水平与E/E''、E/A、LAVI、LAV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与LVEF、LVD不存在线性关系(P均>0.05)。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室舒张功能与血清GGT水平存在密切的相关性,采用血清GGT水平与超声联合测定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病程评估及早期诊断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
川芎挥发油作为川芎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部位,包括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丁烯基苯酞、丁基苯酞、松油烯-4-醇等成分,在抗氧化、神经保护、调节血管稳态、抗炎、抑菌等药理作用上效果显著,同时,川芎挥发油还在促渗、保护软骨细胞、止痛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临床研究上主要集中在治疗偏头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节滑膜炎等。本文对近10年国内外有关川芎挥发油研究报道进行归纳总结,对不同产地、部位、提取方法的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并对其后续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川芎及其挥发油的开发利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人类DNA聚合酶ε基因POLE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癌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经组织学确诊的肺癌患者462例,以及相同地区,性别年龄频数匹配的对照466例,针对经筛选的5个SNP进行基因型检测,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基因频率与肺癌风险的关系,并探讨吸烟在其中的影响。结果:病例组rs5744738基因频率分布高于对照组(P〈0.05)。A/A纯合变异携带人群的患肺癌风险显著降低(校正OR=0.47,95%CI:0.25~0.91)。在分层分析中,60岁以上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显著下降(校正OR=0.28,95%CI:0.09~0.91),无患肿瘤家族史人群下降到0.42倍(校正OR=0.42,95%CI:0.19~0.90)。随着吸烟量的增加,G/G或G/A基因型人群肺癌风险显著升高。rs5744962变异位点(T→C)可提高非吸烟人群的患肺癌风险至1.75倍(95%CI:1.02~3.00)。结论:选取的5个人类POLE1基因SNP的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性有关,在携带rs5744738及与之紧密连锁的rs4883545、rs5744873突变纯合基因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显著降低,而携带rs5744962、rs5745047突变基因位点的非吸烟人群患肺癌的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70.
目的 了解北京市再发黑热病病例的病原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使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其亲水性酰化表面蛋白B(K26)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Ⅰ(ITS-1),然后克隆测序,分析其多态性,构建系统发育树以确定患者感染原虫的虫种类型及其遗传关系。结果 K26基因扩增出626 bp大小片段,其长度与国内流行株差异明显,其氨基酸序列由14个氨基酸的基序重复排列组成,但个别位置发生氨基酸替代。K26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北京病例虫株与法国和西班牙的婴儿利什曼原虫相近,但与国内新疆、四川、河北等地的婴儿利什曼原虫虫株距离较远;ITS-1序列扩增出314 bp大小的片段,其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与婴儿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infantum属于同一分支。结论 该病例感染的为婴儿利什曼原虫L.infantum,且与国内其他流行区的虫株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