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20肺内硬化性血管瘤进行研究,增强前后均对病变局部薄层扫描,层厚及间隔均为2.0mm。结果 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实质密度均匀.少数病灶可有钙化。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CT值最大可达90~110HU。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是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胸部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影像资料,3例患者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及18 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结果肿块位于前纵隔1例,右中纵隔1例,左上肺门1例,类圆形1例,分叶状2例,伴有斑点状钙化2例,肿块最大径4.4~5.9cm;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1例;1例患者伴有单侧胸腔积液。肿块放射性分布不均匀2例,大致均匀1例;目测分级2级1例,3级1例,4级1例,T/Nmax值4.5~7.2。结论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表现为明显强化的肿块,葡萄糖代谢不同程度的增高,葡糖糖代谢明显增高的病变需要与恶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颅内结核核磁共振影像表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420例颅内结核患者的MRI资料并随访患者的预后。420例颅内结核患者中,男220例,女200例,年龄8~83岁,中位年龄28.5岁。根据MRI影像表现分型,420例中脑膜结核93例,脑实质结核192例,混合型颅内结核82例。头颅MRI无异常31例,表现为小片状脑白质脱髓鞘改变22例。本研究结果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脑膜结核的MRI表现为脑膜渗出增厚强化,继发性改变包括脑积水、脑血管炎、脑梗死和颅神经受累。脑实质结核包括脑实质结核瘤、结核脓肿和结核性脑炎,脑实质结核瘤表现为实性结节影,在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中心出现干酪坏死后表现为T2WI低信号,干酪坏死液化时在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干酪坏死时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节,伴干酪坏死时为环形强化结节;结核脓肿表现为环形强化的脓肿壁伴扩散受限加重的脓液;结核性脑炎表现为脑回样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混合型颅内结核同时具有脑膜结核和脑实质结核的影像学表现。脑膜结核型入院及出院时的Barthel评分分别为(53±30)和(61±28)分,脑实质结核型分别为(77±29)和(81±26)分,混合型颅内结核分别为(58±29)和(66±28)分,脑膜结核型及混合型颅内结核入院及出院时的Barthel评分均明显低于脑实质结核型(P<0.001)。近期(出院时)预后不良(Barthel评分≤60分)的患者151例,远期(随访至少12个月)预后不良的患者71例中死亡35例,遗留功能障碍者36例。脑膜结核型近期预后不良的患者占50.5%(47/93),远期预后不良的患者占25.8%(24/93),病死率为15.1%(14/93);脑实质结核型近期预后不良的患者占23.4%(45/192),远期预后不良的患者占12.5%(24/192),病死率为5.7%(11/192);混合型颅内结核近期预后不良的患者占47.6%(39/82),远期预后不良的患者占20.7%(17/82),病死率为7.3%(6/82)。脑膜结核型及混合型颅内结核患者近期预后及远期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均高于脑实质结核型(均P<0.001),脑膜结核型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脑实质结核型(P=0.009)。环池脑膜受累82例,脑积水59例,脑梗死4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环池脑膜受累(OR=2.339,95%CI为1.355~4.037,P=0.002)、脑积水(OR=3.896,95%CI为2.077~7.308,P<0.001)、脑梗死(OR=3.282,95%CI为1.615~6.670,P=0.001)是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脑积水(OR=4.458,95%CI为2.341~8.492,P<0.001)和脑梗死(OR=2.456,95%CI为1.179~5.114,P=0.016)是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内结核影像学分型与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相关。脑实质结核患者较脑膜结核或混合型颅内结核患者临床症状轻,预后好;脑积水和脑梗死是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脑积水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4.
肺癌肺内转移的多形性CT影像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肺癌肺内转移在CT影像上的各种形态表现。方法 194例病例,其中男106例,女88例,平均45岁。原发肿瘤包括鳞癌56例(28. 9% ),腺癌107例(55. 2% ),小细胞肺癌26例(13. 4% ),腺鳞癌5例(2. 6% )。结果 肺癌肺内血行转移主要以实性结节最为常见,其少见影像可表现为空洞转移、磨玻璃转移、转移病灶边缘毛糙和/或胸膜凹陷征以及转移灶内可见含气支气管气像,并主要见于肺腺癌;淋巴道转移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结节状增厚,小叶间隔增厚呈串珠状或胸膜下多角形细线结构。结论 肺癌肺内转移可呈多形性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45.
骆宝建  吕平欣 《北京医学》2012,34(9):840-842
正目前在结核病的防治中,最大的难题依然是结核病的诊断问题。自20世纪3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期,检测结核近期感染的惟一快速、有效的方法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但TST试验敏感性高,而特异性差,尤其对于接种过卡介苗(BCG)的健康人群往往呈阳性表现,且与其他分枝杆菌感染存在交叉免疫反应。另外,肺结核诊断常用的检查如痰抗酸杆菌涂片及培养的阳性率低,培养周期长,使得结核病漏诊和误诊率一直较高。21世纪初期,Lalvani等[1]首先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方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胸腔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病理确诊的14例胸腔肿瘤,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的18F-FDG符合线路及CT图像。记录病灶的病理类型、CT征象、符合线路图像病灶目测分级和病灶放射性摄取值与纵隔及肺本底的比值(T/M和T/L)。结果 8例神经源性肿瘤(神经纤维瘤2例,良性神经鞘瘤5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例),6例间叶组织肿瘤(良性孤立性纤维瘤3例,恶性孤立性纤维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按照良恶性分组为良性组10例和恶性组4例。良性组与恶性组平均年龄及CT征象均无统计学差异。恶性组T/L及T/M明显高于良性组,并且有统计学差异(13. 31 vs 4. 91,P=0. 036;3. 12 vs1. 13,P=0. 002)。以目测分级高于纵隔诊断为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5. 7%,敏感性100%,特异性80. 0%,2例假阳性病例均为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各1例)。神经源性肿瘤与间叶组织肿瘤CT表现及符合线路显像特征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鉴别胸腔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高,并且鉴别间叶组织肿瘤的良恶性准确率较神经源性肿瘤高,具有简便直观的优势,有利于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胸部CT扫描显示簇状微结节样病灶对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胸科医院行CT扫描表现为簇状微结节样病灶并诊断明确的患者74例。其中70例患者经临床或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2例诊断为非特异性炎症,2例诊断为结节病。本研究重点分析其中70例诊断为肺结核患者的CT扫描特征,包括簇状微结节样病灶的分布部位、分布方式、形态特征,以及并存的肺内其他形态病变的CT征象。 结果 70例肺结核患者胸部CT扫描显示,簇状微结节样病灶分布于双肺上叶尖后段49例(70.0%),多发者49例(70.0%)。CT表现为均匀样、晕征样、反晕征样、混合存在等4种表现形式,分别占47.1%(33/70)、25.7%(18/70)、18.6%(13/70)及8.6%(6/70)。病灶内结节大小均匀29例(41.4%),大小不等、有融合41例(58.6%)。肺内簇状微结节样病灶之外,伴有其他肺野并存病灶表现为1种形态(实变、空洞、结节样病灶、纤维条索状病灶四种形态之一)者10例(14.3%),2种形态者15例(21.4%),3种形态者16例(22.9%),4种形态者6例(8.6%);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者14例(20.0%),胸腔积液9例(12.9%)。2例结节病和2例非特异性炎症也表现为簇状微结节样病灶,与肺结核的影像特征近似。结论 CT扫描表现为簇状微结节样病灶,无论是单发局限性或是多发性分布,均应首先考虑是继发性肺结核的一种较常见的不典型表现形式,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前纵隔肿瘤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的特点,探讨其对前纵隔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病理证实的20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治疗前18F-FDG符合线路图像及CT资料。记录肿块最大径、目测分级、术后病理及胸腺肿瘤的Masaoka分期。结果前纵隔肿瘤平均最大径为6.61cm(3.0~14.0cm)。前纵隔肿瘤术后病理证实:霍奇金淋巴瘤5例,胸腺癌6例,胸腺瘤2例,其他良性病变7例(囊性畸胎瘤3例,心包囊肿2例,脂肪瘤1例,巨淋巴结增生症1例)。病变目测分级0级4例,1级3例,2级2例,3级11例。肿块最大径与目测分级的相关系数r=0.467,为低度相关。良性病变组目测分级低于霍奇金淋巴瘤及胸腺癌(P<0.01),良性病变与胸腺瘤的目测分级无明显差异(P=0.21),胸腺癌目测分级高于胸腺瘤(P=0.03),胸腺癌与淋巴瘤目测分级无明显差异(P=0.36)。以目测放射性摄取低于纵隔为标准鉴别前纵隔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为95%,仅1例假阳性病例为巨淋巴结增生症。目测分级1级的胸腺瘤为MasaokaⅠ期胸腺瘤。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鉴别前纵隔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较高,当前纵隔肿瘤FDG摄取程度低于纵隔时提示为良性病变或可以直接手术切除的低危胸腺瘤;胸腺癌与淋巴瘤均为高FDG摄取病变,因此当前纵隔病变FDG摄取程度明显高于纵隔,结合CT鉴别胸腺癌与淋巴瘤有困难时,需要穿刺活检以取得病理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与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8月~2016年9月期间病理确诊的17例胸腺上皮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的~(18)F-FDG符合线路及CT图像。记录病理分型、CT征象、符合线路图像病灶目测分级和病灶放射性摄取值与纵隔及肺本底的比值(T/M和T/L)。结果低危组胸腺上皮肿瘤7例(A型胸腺瘤1例,AB型胸腺瘤3例,B1型胸腺瘤3例),高危组胸腺上皮肿瘤10例(B2型2例,B3型1例,胸腺鳞癌7例)。WHO组织学分型与目测分级、T/L和T/M高度相关(r分别为0.697,0.811和0.815,P值为0.002,0.000和0.000),与肿瘤的长径和短径无明显相关。以目测肿块放射性高于纵隔诊断高危胸腺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1.4%,准确率为88.2%,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100%。低危与高危胸腺上皮肿瘤组之间的CT表现包括肿块长径、短径、肿块有无坏死、钙化、分叶、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是否清晰,有无淋巴结转移、胸膜转移、肺内转移、是否均匀强化和肿块内肿瘤血管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而低危和高危组在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上肿块的目测分级(2.0 vs 3.7,P=0.001)、T/L(5.4 vs 16.3,P=0.002)和T/M(1.2 vs 10.4,P=0.002)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与肿块糖代谢摄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以~(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肿块目测分级高于纵隔诊断高危胸腺瘤准确性高,为术前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0.
3 脊椎常见疾病简述脊椎疾病包括退行性疾病、炎性疾病、肿瘤、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等 ,其中尤以退行性疾病、炎性和肿瘤较为常见 ,下面分别做一简要介绍。3 1 退行性疾病 脊椎退行性病变临床非常多见 ,轴位CT扫描可清晰显示椎间盘和骨性椎管情况 ,CTM扫描可明确硬膜囊和脊髓受压程度 ,故CT检查目前已成为脊椎疾病常规检查方法。3 1 1 间盘退行性变  包括间盘膨出、突出和髓核游离。间盘膨出表现为椎体后缘对称性、均一性的向周围膨出的软组织密度影 ,其CT值高于脊髓 ,边缘光滑 (图 6)。图 6 腰5~骶1 椎间盘膨出。间盘“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