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新生儿换血不良结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新生儿换血所致各种不良结局可能相关的各种危险因素,为临床实施换血提供帮助。方法:不良结局定义为换血7天内发生的任何一种并发症。具体包括: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50×109/L;低钙血症:血清总钙<8mg/dl;代谢性酸中毒:血清重碳酸氢盐<16mmol/L;低血糖:血清糖<40mg/dL;肾衰:血肌酐水平>2.0mg/dl:呼吸停止20s;心搏徐缓:心率<80次/min;血压过低或高血压;呼吸窘迫;抽搐。拟探讨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胎龄、换血时体重、疾病状态、换血日龄及换血成份。结果:换血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分别是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并多发生于早产儿。胎龄≤32周、换血时疾病状态为导致换血后不良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回归系数分别为5.718、8.115,相对危险度分别为6.28(1.77~51.32)、11.73(3.35~41.14)。结论:换血后内环境的改变危险仍然存在,且与胎龄、体重和疾病状态正相关,对于胎龄≤32周合并有各种严重疾病的新生儿,是否实施换血术要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62.
目的:对比观察铍针配合传统点穴疗法与局部封闭(曲安奈德注射液)疗法治疗慢性棘上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将慢性棘上韧带损伤患者14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采用铍针配合传统点穴疗法;对照组63例,采用局部封闭疗法,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及随访。结果:两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分析(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治疗组疗法总有效率96.12%,对照组疗法总有效率76.19%;治疗组临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3.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防治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早产儿30例。男23例,女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EPO治疗组,各15例。EPO治疗组于生后即开始予EPO治疗。所有患儿随诊至1岁,定期行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及头颅B超等影像学检查,并于纠正胎龄40周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测(NBNA)。结果1.EPO治疗组NBNA评分正常者占73.33%,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2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2.纠正胎龄1个月时二组患儿ABR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3~6个月时,EPO治疗组ABR异常率明显小于常规治疗组(P<0.05)。EPO治疗组后期ABR的异常程度较前明显减轻。结论早期使用EPO可改善早产儿预后,减少或减轻早产儿脑损伤。  相似文献   
64.
小儿湿疹变应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更好地防治小儿湿疹,找出本地区小儿湿疹的诱发因素,为防治小儿湿疹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变态反应科提供的变应原和山西太原药业公司生产的变应原溶媒,作皮内注射;以及使用瑞典法玛西亚公司的Un iCAP100型全自动分析仪及其Phad iatop、fx5E试剂盒,作血清荧光酶免疫检测。结果:①93例湿疹病例中,食物变应原皮试阳性39例占41.93%,吸入变应原皮试阳性41例占44.08%,食物变应原和吸入变应原均皮试阳性13例占13.97%。虾、蟹、咸水鱼、鸡蛋、牛奶、黄豆阳性均占30%以上,是食物中的主要变应原。螨、屋尘、野苋菜花粉、多价秋季花粉、蟑螂阳性均占40%以上,是吸入物中的主要变应原。②小年龄组以食物变应原阳性为主,大年龄组以吸入变应原性为主。③吸入变应原皮试阳性者Phad iatop血清学阳性检出46例,占85.18%,食物变原皮试阳性者fx5E血清学阳性检出45例,占86.53%。结论:湿疹患儿进行变应原的检测,可以找出湿疹的诱发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湿疹提供依据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对不同胎龄儿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对1991~2004年广州市妇婴医院儿科进行换血的56例新生儿按照胎龄分组,早产儿与足月儿两组,分析其疗效和副作用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换血后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尤其在换血总量前一半时胆红素下降明显,约占总换出量的70%;早产儿换血过程中更易发生内环境紊乱,早产组血钾、白细胞、血色素、血小板下降明显,其变化与足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尽管其所致的内环境改变,如血生化异常、血小板减少症等通常可自我调节,但对早产儿而言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行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为轻中度贫血,对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87例患者中,有65例患者发生了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34.76%。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术前中度贫血、术中CO2灌注量>200 L、术中CO2气腹时间>120 min及术中腹腔冲洗液量>1 500 mL是导致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术中CO2加温至37℃则是避免发生术中低体温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较高,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术前贫血程度、术中CO2灌注情况、术中CO2气腹时间、术中腹腔冲洗液量及术中CO2加温情况等有关...  相似文献   
67.
近年来,发现一类质粒介导的16S rRNA甲基化酶,该酶能够保护细菌的30S核糖体的16s rRNA不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结合,造成其对包括阿贝卡星在内的所有的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并且为高水平耐药~[1-4].目前,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已发现ArmA、RmtA、RmtB、RmtC、RmtD和NpmA 6种16SrRNA甲基化酶,且该酶通常和ESBL基因共处一个质粒上,通过质粒在不同的菌株之间播散~[2-3,5-6].我们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存在rmtB和armA两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7],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也可能存在于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中.在本研究中,我们对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80株大肠埃希菌进行了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筛查,并对其转移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8.
叶青青  王茁  张立军  聂铮  蔡君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2):2362-2363
目的:探讨Ⅱ期手术切除纤维板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2008年在我院行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皮下积液的9例乳腺癌患者,均置管时间超过15日,行传统处理无效。局麻下行胸壁皮瓣纤维板切除后重新置管、缝合,用绷带加压包扎。结果:9例病人术后无1例发生皮下积液,引流管平均引流时间为(3.00±0.13)d。结论:Ⅱ期手术切除纤维板可以有效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难治性皮下积液。  相似文献   
69.
叶青青  俞超  黄则勇  潘英 《全科护理》2012,10(26):2440-2442
总结了3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溺水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的护理经验,即ECMO治疗前给予充分的准备,治疗过程中做好管道维护、病情观察、抗凝及呼吸道监测、基础护理、营养评估、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与监护。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对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早产儿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相关因素,以期对早产儿的营养支持策略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006年我院出生的符合适于胎龄儿条件的375例早产儿在出院时出现宫外生长迟缓[小于胎龄(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与未发生宫外生长迟缓[适/大于胎龄(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包括出生体重、胎龄、性别、住院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出院时体重与出院时纠正胎龄的关系、热量及蛋白质供给、合并症情况等.结果 出院时小于胎龄儿(SGA)占28.5%;出生体重及胎龄对早产儿早期的营养状况有影响,出院时SGA组其出生体重及胎龄明显小于适于胎龄组(AG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A组早产儿其住院时间、生理性体征下降的时间明显缩短,合并症的发生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GA组在生后第1周和第3周热量供给明显小于AGA(P<0.05);两组蛋白质供给在生后第1周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第3周SGA组明显小于AGA组(P<0.05).结论 出生体重、胎龄越低的早产儿往往由于并发症等原因更易致热量及蛋白质供给的不足,从而造成宫外生长迟缓,因此对这一部分早产儿采取正确的早期营养支持,对生存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