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神经样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提取、培养和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大鼠脊髓损伤造模后,分别进行神经样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无细胞悬液移植,每组18只。术后采用BBB评分及斜板实验观察3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经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具备神经细胞特征。术后6周,BBB评分方面,实验组(16.56±2.42)优于阳性对照组(13.70±2.66),后者又优于阴性对照组(8.37±2.35)。Rivlin斜板实验评分方面,实验组术后2、4、6周,均优于阳性对照组,后者又均优于阴性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可见较多的神经纤维,结构完整,优于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结论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后,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价无砷失活剂对急性牙髓炎或慢性牙髓炎的失活效果及术后疼痛缓解程度。方法将212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牙髓炎或慢性牙髓炎的磨牙随机分为二组,实验组104例采用无砷失活剂(PD,瑞士产)失活;对照组108例采用金属砷失活剂(本院自制)失活。采用国际通用的VAS直观疼痛标尺法由患者和医师共同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及拔髓时的疼痛程度,对量化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砷失活剂组失活效果满意率为84.5%,略高于金属砷失活剂组的78.7%,χ2检验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砷失活剂组的临床疼痛有效缓解率为87.5%,略低于金属砷失活剂组的92.6%,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砷失活剂对急性牙髓炎或慢性牙髓炎的失活效果和术后疼痛缓解程度与金属砷失活剂无明显差异,牙髓完全摘除是控制牙髓炎性疼痛的最佳方法,条件允许时最好放弃使用失活技术。  相似文献   
73.
慢性肾炎是一种病因还不完全清楚的肾脏疾患,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在祖国医学古典医籍里虽没有关于本病的明确记载,然而类似本病的描述远在公元前二世纪《黄帝内经》一书中就可见到。尤其在治疗水肿方面(其中包括了慢性肾炎所引起的水肿),由于厉代医家的不断充实与发展,已经积累了极为丰富而珍贵的经验。这就为探索本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从1962年以来,尿毒症除外共收治了慢性肾炎患者80名,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在总结基础上,做一初步分析并略加讨论,供同道们参考,更希望能得到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缬沙坦和洛汀新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α1-MG及β2-MG的影响,探讨不同药物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 4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组(23例)和洛汀新组(23例) ,分别给予缬沙坦和洛汀新治疗。于服药前及后4周、8周、12周测定患者尿α1-MG及β2-MG。结果 缬沙坦和洛汀新均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尿α1-MG、β2-MG的排出,但缬沙坦的降低作用更显著(P<0.01)。结论 缬沙坦和洛汀新均能够阻止或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展,适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但缬沙坦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抗原表达特征及免疫分型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AM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1)29例AML表达髓系抗原,阳性率分别为CDl373.3%,CDl446.7%,CD3323.3%;其中16例AML伴淋巴系抗原表达,分别为CD1050%,CD513.3%,CD76.7%。(2)30例AML中,未分化型3.3%,单纯型43.3%,变异型53.3%。(3)CDl4在M5型AML中高表达。(4)CDl0表达阳性者CR率高于阴性者(P=0.046)。结论白血病免疫分型能确诊某些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对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比较3D打印个性化乳腺托架和普通头枕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引起的摆位误差,分析3D打印个性化乳腺托架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的固定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7月3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3D打印乳腺托架组和普通头枕组。两组均采用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患侧手握抓杆同侧横杆、健侧手握对侧竖杆,均用热塑膜固定胸部及下颌。每周行锥形束CT扫描并按照配准感兴趣区域分别用乳腺/胸壁野、锁骨上下野、腋窝野三种靶区配准方式进行配准。分析两组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 3D乳腺托架组在乳腺/胸壁野、锁骨上下野、腋窝野的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摆位误差分别是(1.75±1.26)、(1.77±1.11)、(1.70±1.08)mm,(1.75±1.25)、(1.72±1.09)、(1.70±1.05)mm,(1.86±1.34)、(2.14±2.13)、(1.66±1.19)mm。普通头枕组在乳腺/胸壁野、锁骨上下野、腋窝野的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摆位误差分别是(2.54±1.84)、(2.73±3.62)、(2.18±2.45)mm,(3.25±2.02)、(3.52±2.26)、(2.62±2.83)mm,(3.25±2.05)、(4.44±2.90)、(3.10±3.18)mm。两组摆位误差比较P均<0.05。结论 使用3D打印个性化乳腺托架固定摆位误差小于普通头枕固定;在乳腺/胸壁野、锁骨上下野、腋窝野3个靶区摆位一致性方面,3D打印个性化乳腺托架优于普通头枕。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和评价盐酸法舒地尔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病人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以尼莫地平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以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显效、有效、无效患者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为71.4%,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盐酸法舒地尔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比较好。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变化在甲亢性心脏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健康体检者,30例单纯甲亢患者;18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血浆中的FT和CGRP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甲亢组ET水平显著升高 (P<0.01)、CGRP水平亦显著升高(P<0.001);甲亢性心脏病组ET水平显著升高(P<0.001)、CGRP水平降低,但无显著性异(P>0.05).甲亢性心脏病组与单纯甲亢组比较 ET水平显著升高(P<0.05)、 CGRP水平亦显著升高(P<0.001)。结论单纯甲亢患者的 ET水平升高,甲亢性心脏病患者ET水平最高;单纯甲亢患者的CGRP水平升高,甲亢性心脏病患者CGRP水平下降。测定ET和CGRP的水平变化有利于判断病情变化及预后,同时也为临床上治疗甲亢性心脏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广东省是否需要治疗及治疗与否的艾滋病感染者/患者(HIV/AIDS)的生存时间,探讨影响HIV/AIDS生存时间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HIV/AIDS病例报告;纳入研究的对象为在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报告的、现住址在广东省的、非港澳台及外籍的年龄在15岁以上的HIV/AIDS。采用乘积-极根法绘制4组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对多组生存曲线比较,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HIV/AIDS生存时间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符合条件的HIV/AIDS病例共36 500例,最终纳入分析28 474例,男女性别比为3.54∶1,年龄以15~39岁为主(68.78%),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44.02%),传播途径以异性为主(55.33%),需要治疗的占71.68%,已治疗的有53.50%。8年生存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不需治已治组(88.68%)、需治已治组(79.07%)、不需治未治组(70.14%)及需治未治组(42.92%)。4组生存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男性的死亡风险是女性的1.42倍,15岁以上的病例每增加10岁死亡风险增加0.60倍,异性传播的死亡风险是同性传播的5.66倍,注射毒品传播的死亡风险是同性传播的9.60倍,首次检测CD4+T细胞计数分组中,相对于200个/mm3,200个/mm3及以上各组的死亡风险由0.43倍逐渐降低到0.26倍。结论对HIV/AIDS病例进行治疗可以延长其生存时间,及早进行CD4+T细胞计数检测以明确病程,为是否开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目的  为头部肿瘤放疗患者制作3D打印个性化放疗头枕,通过与标准化放疗头枕对比,评价该技术对鼻咽癌放疗摆位精度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四川省人民医院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40例,分为3D打印头枕组和标准化放疗头枕组各20例,每周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扫描,采集患者靶区区域和颈椎区域以及C1~C7单个颈椎在升降、进出以及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D打印头枕组靶区区域摆位误差值为升降方向(0.87±0.78)mm,进出方向(1.09±0.86)mm,左右方向(0.88±1.18)mm;标准化头枕组为升降方向(1.01±0.83)mm,进出方向(1.27±0.92)mm,左右方向(1.08±0.89)mm。3D打印头枕组颈椎整体摆位误差值为升降方向(0.65±0.64)mm,进出方向(0.40±0.49)mm,左右方向(0.90±0.74)mm;标准化头枕组为升降方向(1.08±0.96)mm,进出方向(0.80±0.80)mm,左右方向(1.62±1.51)mm。3D打印头枕组与标准化头枕组比较,靶区整体的摆位误差有一定的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颈椎整体以及每个椎体单独的摆位误差在不同方向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  结论  3D打印个性化放疗头枕提高了鼻咽癌放疗尤其是在颈部放疗的摆位精度,提升了患者的放疗舒适度,符合精准放疗的临床要求,可用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