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超声加热影响口腔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超声加热对化疗药物的增敏作用,以便选择有效的超声热化疗药物。方法  在不同温度和加热时间的条件下,超声加热Tca8113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用改良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对9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温度梯度加热处理组中,39 ℃组与对照组,41 ℃、42 ℃、43 ℃和44 ℃ 4组间的药物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而40 ℃组与41 ℃、42 ℃组间的药物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在时间梯度加热处理组中,15 min组与对照组、30 min与45 min组、60 min与75 min组之间的药物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而30 min和45 min组的药物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41-42 ℃超声加热30 min能显著地提高Tca8113细胞的药物敏感性,从而在药物敏感性方面验证了超声加热与化疗联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初步探讨全口义齿修复对口腔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11例全口义齿修复后7 d的患者,收集口腔不同软组织位点、唾液及义齿表面的菌斑,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针对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V2-V3可变区进行序列分析,完成口腔菌群的物种鉴定。结果: 11例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共测得64800条序列,其中37416条序列为缓症链球菌、溶血孪生球菌、黏液罗氏菌、卟啉单胞菌、动物咬伤奈瑟球菌、苛养颗粒链菌、鲍曼不动杆菌、香茅醇假单胞菌、毗邻颗粒链菌和梭杆菌,为口腔优势菌种。全口义齿组织面的物种与唇颊前庭区和口底菌种较为相似,而全口义齿光滑面的物种与口底及舌腹区黏膜菌种的相似度较高。结论: 全口义齿修复对口腔菌群的影响仍有一定局限性,口腔菌群组成不同还受到个体差异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3.
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免疫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状态变化及其临床应酬意义。方法:采集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3 总T淋巴细胞、CD4 辅助性T细胞、CD8 杀伤,抑制性T细胞、CD4 ,CD8 比值、CDl9 总B淋巴细胞、CDl6 /CD56 NK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表达。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腔癌术后外周静脉血CD8 杀伤/抑制性T细胞显著减少,CD4 /CD8 细胞比值显著升高,CDl9 总B淋巴细胞明显升高.CDl6 /CD56 NK细胞显著减少.TNF-α的表达明显减少,其余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虽然影响口腔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但减轻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术后辅助治疗尤其是免疫治疗.对口腔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的:检测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中Th1与Th2细胞亚群的相对比例,并探讨其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采集128例口腔鳞癌患者和1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荧光抗体标记CD3、CD8、IFN-γ和IL-4。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分析检测各细胞亚群的比例,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人外周血Th1细胞亚群(CD3 CD8-IFN-γ )比例为21.09%±7.62%,Th2细胞亚群(CD3 CD8-IL-4 )比例为4.40%±2.88%。口腔鳞癌患者Th1细胞亚群(CD3 CD8-IFN-γ )比例为10.80%±5.98%,Th2细胞亚群(CD3 CD8-IL-4 )比例为8.44%±5.67%。随着肿瘤的进展,口腔鳞癌患者Th1细胞亚群百分比逐渐下降,而Th2型细胞亚群百分比呈上升趋势。结论: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Th1细胞亚群向Th2细胞亚群漂移,且其程度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前瞻性研究大、小剂量的替尼泊苷 (VM2 6)分别联合顺铂 (CDDP)和平阳霉素(PYM)对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化疗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 共有 6 5例患者纳入研究 ,随机分为 2组 (33例和 32例 ) ,分别进行高剂量VM2 6(32 0mg)化疗方案 (PTP1)和低剂量VM2 6(15 8mg)化疗方案 (PTP2 )的治疗 ,观察、评价各自短期化疗效果和毒副反应。结果 接受高剂量VM2 6方案化疗患者 33例 ,共完成 38周期的化疗 ,化疗总有效率 (PR CR)为 81 82 % (2 7/33) ;另外32例接受低剂量VM2 6方案化疗 ,共完成 36个周期化疗 ,有效率为 81 2 5 % ,两组间化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间患者血液毒副反应差别明显 ,高剂量VM2 6化疗组的骨髓抑制率 (1~ 4级 )达到 4 8 4 8% ,明显高于低剂量VM2 6组 (2 5 0 0 % ,P <0 0 1)。结论 鉴于低剂量VM2 6化疗方案(PTP2 )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有效率及相对较轻的不良反应 ,可在口腔鳞癌临床化疗中推广应用低剂量VM2 6联合CDDP、PYM组成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56.
目的:建立大鼠颊黏膜鳞癌单克隆细胞系,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为口腔癌的研究提供大鼠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系、移植瘤和转移动物模型。方法:将4-硝基喹啉-1-氧化物诱发的SD大鼠颊黏膜鳞癌组织标本进行体外传代培养,利用有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细胞。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该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计数和四唑盐比色法观察细胞的增殖能力,染色体分析确定细胞核型特点,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动物实验观察细胞裸鼠皮下接种成瘤率及实验性肺转移能力。结果:成功得到单克隆细胞系,细胞形态和生物学观察结果表明,该细胞系符合鳞癌细胞的基本特征,65代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25.44h,平板克隆形成率为56.30%。细胞周期分布S期占20.13%;染色体为四倍体核型。角质蛋白和波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细胞系裸鼠皮下接种成瘤为16/16;细胞系行裸鼠尾静脉注射后,其实验性肺转移为10/10;该单克隆细胞系SD大鼠同种异体皮下接种不能成瘤。结论:成功建立SD大鼠颊黏膜鳞癌细胞系Rca—B,细胞系具有高转移鳞癌细胞的典型生物学特征;该细胞系是研究口腔鳞癌分子发生机制和防治策略的又一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57.
为进一步寻求口腔恶性肿瘤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及辨证分型的实质并探求其规律,我们对90例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初诊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索中医证型与TNM分期之间的内在联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Lasp1基因与蛋白质水平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asp1在3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Las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Lasp1蛋白在临床晚期、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中表达明显升高,与烟酒嗜好、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结论:Las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上调,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索口腔鳞癌引流区淋巴结中是否存在CD34造血干细胞.[方法]对口腔鳞癌颈清淋巴结新鲜组织行CD34抗原的免疫组化检测和RT-PCR.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存在下进行细胞培养,检测细胞集落形成.[结果]口腔鳞癌颈清淋巴结细胞CD34抗原免疫组化呈阴性染色.RT-PCR未扩增出CD34 mRNA.G-CSF刺激培养后,无良好细胞集落形成.[结论]口腔鳞癌引流区淋巴结中不存在CD34 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60.
背景:研究发现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等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关于肝衰竭大鼠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SD大乳鼠股骨、胫骨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采用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诱导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常规培养液诱导为对照,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诱导培养14 d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甲胎蛋白、白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诱导培养14 d, 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镜下观察细胞变得稍大而扁平,呈类上皮样细胞,甲胎蛋白和白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8±7.64)%和(45.9±9.68)%;对照组细胞未发生形态学改变,无甲胎蛋白和白蛋白的表达.证明了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甲胎蛋白和白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