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背景:脐血富含干细胞,刺激后进入细胞周期的速度以及自泌生长因子的能力均强于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目的:建立一种分离纯化、培养扩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观察体外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和消化时间控制相结合,分离纯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以免疫组织化学法(SP 法)测定 CD29,CD44,CD34。采用体积分数 20%马血清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以油红 O 染色鉴定;0.1 μmol/L 地塞米松,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和 50 μmol/L 抗坏血酸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以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结果与结论:分离获得了高纯度贴壁生长的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细胞传代稳定,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 9 代,未发生形态学改变,无衰老征象。第 3 代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提示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和消化时间控制相结合,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和传代能力强。  相似文献   
22.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脐血富含干细胞,刺激后进入细胞周期的速度以及自泌生长因子的能力均强于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目的:建立一种分离纯化、培养扩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观察体外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和消化时间控制相结合,分离纯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以免疫组织化学法(SP 法)测定 CD29,CD44,CD34。采用体积分数 20%马血清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以油红 O 染色鉴定;0.1 μmol/L 地塞米松,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和 50 μmol/L 抗坏血酸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以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结果与结论:分离获得了高纯度贴壁生长的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细胞传代稳定,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 9 代,未发生形态学改变,无衰老征象。第 3 代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提示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和消化时间控制相结合,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和传代能力强。  相似文献   
23.
目的:检测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血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7、8、9的表达水平,并检测TLR7、9在pSS患者腮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对37例pSS患者和24例对照组患者血细胞中TLR7、8、9的水平进行检测,分析2组之间的差异.应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TLR7和TLR9在pSS患者腮腺组织中的表达.应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实时定量PCR显示,pSS组的TLR7、9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pSS组的TLR7是对照组的2.17倍,pSS组的TLR9是对照组的2.33倍.而TLR8在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发现,TLR7、9在pSS组患者腮腺组织中的导管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上皮岛均为阳性;而对照组腮腺组织中仅导管上皮细胞为阳性.结论:TLR7和TLR9在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中存在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24.
头颈鳞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多数处于抑制状态,其机理复杂,近年,学者发现免疫抑制细胞-CD34^ 细胞在头颈鳞癌的免疫抑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其特点,分离方法,作用机制及解除抑制的方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在临床前瞻性研究已表明中药“参阳”方冲剂能够延长口腔鳞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存率的基础上,观察“参阳”方冲剂对舌鳞癌SD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采用0.002%4-硝基喹啉-1-氧化物自然饮水喂养36周,诱发建立舌鳞癌动物模型共61只,随机分为4组:“参阳”方冲剂高剂量组16只,“参阳”方冲剂正常剂量组、阳性对照(刺五加)组和空白对照组各15只。药物干预15天,分别于给药前1天、给药结束后1天采集外周静脉血,双色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自身前后对照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参阳”方冲剂能增加外周血CD3 CD4 T淋巴细胞与CD3-CD161a NK细胞百分比,提高CD4 /CD8 比值,降低CD3 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对外周血CD3-CD161a NK细胞百分比提高方面,其效果优于刺五加。结论纠正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并提高CD3-CD161a NK细胞比例,可能是“参阳”方冲剂发挥抗癌作用的主要效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对一种方法获得原位牙菌斑生物膜的结构分析,证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安装有局部可摘义齿的志愿者在基托表面粘贴塑料片的方法,在塑料片上可获得1、4、24h牙菌斑生物膜,并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进行结构的观察和分析。结果:牙菌斑生物膜的细菌、基质清楚可见,1、4、24h菌斑生物膜的平均厚度分别是(21.41±0.03)μm,(34.03±0.02)μm,(58.53±0.03)μm。结论:这种方法获取的菌斑生物膜结构完整、简便可行,是一种很好的获取原位牙菌斑生物膜的方法,可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用人工合成的耐药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处理人舌鳞癌顺铂耐药细胞系(Tca8113-CDDP),探讨对靶基因转录调控的作用效果以及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为耐药性逆转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CY^3荧光素标记阳性对照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siRNA,分别于转染后4、24、48、72h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瞬时转染率,优化转染条件。用SYBR绿色荧光染料法、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cyclin D1 siRNA处理后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优化转染条件后,Tca8113-CDDP细胞中CY^3的GAPDH siRNA转染率达90%以上。转染cyclin D1 siRNA后24、48hmRNA表达的抑制率为81.6%、80.7%,72h最为明显,为94.3%。在低于100nmol/L浓度下,RNA干扰抑制与剂量大小有关;当剂量进一步加大时,抑制效应则维持在“平台期”。转染24、48和72h后,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也明显下降。siRNA干扰组和对照组细胞在顺铂作用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8.4%、34.8%。结论 化学合成的cyclin D1 siRNA在体外实验中,对Tca8113-CDDP细胞中目的基因的沉默提高了细胞对顺铂敏感性,并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建立人口腔鳞癌Tca8113裸鼠舌体及颊黏膜移植瘤淋巴结转移模型,研究分析两种转移模型的特性。方法:通过在裸鼠舌体及颊黏膜内注射接种Tca8113细胞,建立移植瘤动物模型。舌体及颊部原发灶分别在2周和4周时被切除,观察6周时下颌下淋巴结转移情况。通过组织切片HE染色法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并采用CK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计算淋巴结微灶转移率。结果:13只舌体接种移植瘤裸鼠中,有3只出现下颌下淋巴结转移,5只出现淋巴结微灶转移,转移率达到61.54%。15只颊黏膜接种移植瘤裸鼠中,3只出现下颌下淋巴结转移,3只出现淋巴结微灶转移,转移率为40.00%。结论:裸鼠舌体及颊黏膜接种Tca8113建立的转移模型具有一定的转移率,并能较好地模拟临床口腔鳞癌的转移,为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检测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血细胞中干扰素调节因子(IRF)1、3、7的表达水平,并检测IRF1在pSS患者腮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对37例pSS患者和24例对照组患者血细胞中IRF1、3、7的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其在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IRF1在pSS患者腮腺组织中的表达。应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结果发现,pSS组的IRF1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001),pSS组的IRF1是对照组的2.17倍,而IRF3和IRF7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3813,0.4501)。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发现,pSS组患者腮腺组织中的导管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上皮岛均为IRF1阳性;而对照组腮腺组织中仅导管上皮细胞为IRF1阳性。结论:IRF1在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中存在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