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29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3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5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5篇 |
2003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手术前左室收缩功能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吻合术后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零五医院收治并拟建立AVF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54例,根据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54例患者分为LVEF正常组33例(LVEF >50%)和LVEF降低组21例(LVEF ≤ 50%)。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头静脉内径及术后2周、4周、6周、8周头静脉内径和血流量,比较两组患者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前LVEF与术后头静脉内径和血流量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8周内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正常组术后4周、6周、8周头静脉内径均大于LVEF降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正常组术后6周、8周头静脉血流量均大于LVEF降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LVEF与术后2~4周、4~6周及6~8周头静脉内径变化值成正相关(r=0.270、0.305、0.308;P均<0.05),术前LVEF与术后4~6周及6~8周头静脉血流量变化值成正相关(r=0.318、0.299;P均<0.05)。结论 AVF吻合术前LVEF影响术后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变化,高LVEF有利于术后头静脉的扩张及血流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3,4-亚甲二氧苯基甲酰吗啉(化合物1)与AMPA受体的结合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试验测定化合物1与AMPA受体结合的IC50值;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化合物1与AMPA受体的结合能力和结合模式。结果 化合物1与AMPA受体结合的IC50值为1.74×10-9 mol·L-1,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化合物1与AMPA受体的结合能为-5.46 kcal·mol-1,同样表明结合能力较强。结合的驱动力主要是氢键、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化合物1结构中O原子可与AMPA受体的Ser108、Ser242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这可能是该化合物与AMPA受体结合的重要位点。结论 化合物1可与AMPA结合,且结合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保守性手术结合药物治疗可缓解症状,延缓复发和提高生育率。本文就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卢慧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5):668-669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等特点,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对我院1997年1月~2007年12月10年间2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胎盘早剥的原因,早期诊断与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中的价值。方法采用13、18、21、X和Y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对123例高危孕妇的羊水间期细胞进行FISH检测,同时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平行诊断,以此监测对比荧光原位杂交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所测123份标本的13、18、21、X、Y染色体数目均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相符,其中,检测结果显示染色体数目正常的为120例,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为3例,分别为21-三体2例,18-三体1例;正、异常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符合率均为100%。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过程简单、快捷,特异性较强,且灵敏度较高,是一种可用于临床的快速产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用131I-SPECT/CT融合显像方法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是否有转移病灶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156例DTC术后患者在随诊的不同阶段行常规核医学全身131I平面显像,对所见的异常摄取灶再进行131I-SPECT/CT融合显像,比较这两种显像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全身131I平面显像发现DTC术后异常摄取灶的阳性率为57.05%(89/156),其中61例有颈部摄取患者中, 131I-SPECT/CT融合显像提高了对该区域复发和转移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在其余颈部以外区域有摄取灶的28例患者中,131I-SPECT/CT融合显像亦可对颈部以外区域可疑摄取灶做出准确定位及定性诊断.结论:131I-SPECT/CT融合显像与常规核医学平面显像相比,在对DTC术后患者随访时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对DTC术后患者的诊疗决策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