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篇 |
免费 | 57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3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8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40篇 |
肿瘤学 | 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64.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抗血管形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揭示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YH-16)与顺铂(CDDP)联合使用的抗血管形成作用.方法:首先以细胞增殖抑制、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凋亡分析,考察YH-16联合CDD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肝癌细胞系QGY-7701和SMMC-7721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其次,在HUVECs体外培养体系上,评价两药联合使用对细胞迁徙/侵袭和管道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YH-16与CDDP联合使用能协同地抑制HUVECs增殖和克隆形成,并增强了诱导细胞凋亡,上述作用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两药联合使用对HUVECs的迁徙/侵袭和管道形成也有协同的抑制作用.结论:在血管形成的多个环节上,YH-16与CDDP联合使用提高了抗血管形成的效能,联合用药模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g3、索拉非尼、奥沙利铂单药及联合对裸鼠人肝癌细胞移植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以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LCI-D20为观察对象,将6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成8组,分别为人参皂苷Rg3组(A组)、奥沙利铂组(B组)、索拉非尼组(C组)、人参皂苷Rg3+索拉非尼组(D组)、人参皂苷Rg3+奥沙利铂组(E组)、奥沙利铂+索拉非尼组(F组)、人参皂苷Rg3+奥沙利铂+索拉非尼组(G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H组)。肿瘤接种第11 d后开始给药,人参皂苷Rg3 5 mg/kg(1天1次)、奥沙利铂5 mg/kg(2天1次),均用腹腔注射,索拉非尼30 mg/kg(1天1次)灌胃。给药14 d后处死裸鼠,剥离瘤体,检测各组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VEGF受体(VEGFR)-2的表达。 结果 与H组比较,其余各组MVD均较低(P<0.01),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均较低(P<0.05),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D组、E组的VEGFR-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H组(P<0.05)。与H组比较,仅A组、B组、C组、D组、E组能显著下调瘤组织中VEGF、HIF-1α和VEGFR-2蛋白的表达(P<0.05)。 结论 人参皂苷Rg3具有一定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HIF-1α、VEGFR-2及MVD的表达有关。人参皂苷Rg3分别与索拉非尼、奥沙利铂联合可以增强抗血管生成作用,但三药联合时抗血管生成作用反而减弱,提示可能存在其他抗肿瘤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6.
【摘 要】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奥沙利铂单药和两药联合应用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择人肝癌细胞株HepG2并分为6组处理:奥沙利铂(0.5 μg/ml)组(O)、索拉非尼(2.0 μmol/L)组(S)、同时联合用药(奥沙利铂 0.5 μg/ml,索拉非尼2.0 μmol/L)组(O+S)、奥沙利铂(0.5 μg/ml)序贯索拉非尼(2.0 μmol/L)组(OS)、索拉非尼(2.0 μmol/L)序贯奥沙利铂(0.5 μg/ml)组(SO)和加入100 μl普通培养液的阴性对照组(C);分别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技术、迁移与侵袭实验,观察奥沙利铂、索拉非尼单药和两药联合应用对HepG2细胞增殖、侵袭与转移的作用。结果 MTT法显示,48 h后用药组对HepG2细胞增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O+S组的细胞抑制率最高,为(72.13±0.99)%,均明显高于O组、S组和SO组(P<0.01),但与OS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O+S组处理HepG2细胞48 h的凋亡率最高,达65.33%,但与OS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迁移实验表明,O+S组的细胞迁移抑制率为(71.67±6.66)%,均明显高于O组、S组和SO组(P<0.01),但与OS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组和OS组均表现为两药协同作用(P<0.01),SO组则表现为两药相加作用(P<0.05)。细胞侵袭实验表明,O+S组的细胞侵袭抑制率为(76.00±5.57)%,明显高于O组、S组(P<0.01);O+S组与OS组均表现为两药协同作用。结论 同时联用奥沙利铂和索拉非尼或序贯应用两药较其各自单药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抑制作用更强,其中先用奥沙利铂序贯索拉非尼与同时联用奥沙利铂和索拉非尼的协同增效作用相似,均优于先用索拉非尼序贯奥沙利铂。 相似文献
67.
薏苡仁是一种可以药食两用的传统中药, 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为薏苡仁甘油酯类, 其制剂康莱特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等恶性肿瘤效果明显, 且毒副反应轻微。本文就近年来康莱特注射液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8.
肿瘤姑息治疗领域PubMed数据库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大型数据库文献录入内容的检索和聚类分析,探讨肿瘤姑息治疗近10年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3-06-01-2013-06-01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肿瘤姑息治疗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并分别应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软件(BICOMB)及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对文献资料进行多维聚类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结果:在PubMed数据库中,2003-06-01-2008-06-01和2008-06-02-2013-06-01以肿瘤姑息治疗为主题的文献分别为1 727和1 763篇,主题词分别为1 064个和1 192个,2003-06-01-2008-06-01出现频次前5位的主题词分别为Palliative Care(1 726次)、Neoplasms(666次)、Pain(161次)、Lung Neoplasms(137次)和Terminal Care(129次),2008-06-02-2013-06-01分别为Palliative Care(1 763次)、Neoplasms(747次)、Lung Neoplasms(164次)、Stents(152次)和Terminal Care(128次)。多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前、后5年肿瘤姑息治疗领域文献主题主要各分为23个研究分类,文献主题词均涉及多种实体肿瘤类型;与前5年相比,后5年出现了如循证医学、诊疗规范、患者参与和放疗等新内容,未再出现如临终关怀和补充疗法等内容。经可视化分析显示,围绕肿瘤姑息治疗2003-06-01-2013-06-01前、后5年均形成了以肿瘤、疼痛、抗癌药物、终末期治疗和治疗团队等研究热点的结构主体;从合著者来看,前、后5年分别仅有3组和4组作者合作发表文献的频率较高。结论:肿瘤姑息治疗近10年来的主题词无显著变化,其研究热点始终围绕多种类型实体肿瘤在疼痛、终末期治疗、抗癌药物和治疗团队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黄连生地方治疗放射性口腔干燥症的疗效,旨在为防治放射性唾液腺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手段。方法 64例病理组织学证实的鼻咽癌放疗初治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分中药+放疗组(中放组)34例和单放组30例。中药为复方制剂黄连生地方,每日1剂,自放疗开始第1天至全程结束后4周。放疗为6MV-X线常规分割照射,鼻咽根治剂量DT70Gy。临床症状(口干)评价标准为RTOG和Nishioka分级标准,唾液腺功能检测包括唾液动、静态流率测定和99TcmO4-同位素检测,并对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中放组口干症状在放疗后不同时段均较单放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酸反应排泄率(ER)在放疗结束时和结束4周均较放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放组在放疗结束时和结束4周的ER值明显高于单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放组和单放组治疗结束后复查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中药复方制剂黄连生地方使用安全、方便,能有效减轻患者口干症状,可作为临床防治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0.
715例癌症患者中药煎剂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安全、有效、合理地应用抗癌中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间我院肿瘤内科诊治的715例门诊和住院癌症患者的8046张中药煎剂处方进行查询,对组方治则及各治法中常用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715例癌症患者中药处方平均药味约17味,中药味数以10~20味居多,占89.85%,其中16~20味占54.69%;平均每人每日用药金额约18.92元;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3类基本抗癌治法最为常用,清热解毒联合活血化瘀法的处方最多,占37.15%;此三法中使用最多的中药分别是白花蛇舌草、莪术、茯苓;软坚散结法也较常应用,其中守宫使用最多。结论:我院肿瘤内科中药处方开方规范,使用药味合理,治法符合中医抗癌法则,可以为临床抗癌中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