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近年来,超声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现综述不同频率、不同声强的超声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低频电刺激对去神经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和骨骼肌类型转变的影响。方法以去神经大鼠为模型,分别对模型大鼠的腓肠肌注射NGF,施加频率为2Hz的电刺激30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观测肌肉形态结构的变化情况和肌肉类型的转变情况,分析两者各自的作用。结果去神经组肌纤维排列混乱,细胞间界限不明显;去神经注射NGF组和去神经电刺激组肌纤维排列较去神经组整齐,细胞间界限较明显,细胞核数目较正常组多。与正常组比较,其他各组Ⅰ型肌纤维所占比例增加(P〈0.05),Ⅱ型肌纤维所占比例下降(P〈0.05);去神经注射NGF组、去神经电刺激组和去神经组两种类型肌纤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注射NGF和施加低频电刺激能使去神经骨骼肌形态结构趋向好转。  相似文献   
13.
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宏  姚永兴  方靖  刘鲲 《安徽医药》2011,15(10):1255-1256
目的分析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探讨其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来35例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比较每位死亡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血压、贫血程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35例死亡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34例,维持性腹膜透析1例。其中死亡于心血管疾病16例、脑出血11例、感染5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放弃治疗2例,占总死亡率的百分比分别为45.7%、31.5%、14.2%、2.9%、5.7%。结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感染为维持性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高龄、高血压、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和左心室肥厚是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透析患者的高血压、贫血,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达到临床预防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C-CPR)与腹部提压心肺复苏(ALc-CPR)对窒息性心搏骤停猪复苏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通气指标的影响。初步评价腹部提压法对窒息性心搏骤停猪的复苏效果。方法:健康家猪30只,建立窒息性心搏骤停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R,分别实施cc-cPR和ALc-cPR。窒息前10min开始连续记录心电圈(ECG)、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02).呼气宋二氧化碳分压(PETC02),主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和潮气量(VT)直至试验结束;计算主动脉平均动脉压(MAP)、冠脉灌注压(CPP)和每分通气量(MV);分别在窒息前10min(TI),窒息后10min(T2)、复苏后5min(T3)、复苏后10mii3(T4)、复苏后20min(T5)抽取动脉血查血气。观察两组动物的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24h存活率和24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CC-CPR组MAP和CPP高于ALC-CPR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C-CPR组的VT和MV高于CC-C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CPR组ROSC率为26.7%,ALC-CPR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h存活率CC-CPR组为13.3%,ALC-CPR组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h神经功能评分ALC-CPR组优于CC-CPR组。结论:在窒息性心搏骤停猪的复苏早期,ALC-CPR较cc-CPR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无线网络在医院中的应用及安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刘鲲  曲强 《医疗设备信息》2006,21(11):21-22,3
本文通过对Cisco无线网络AP的实验和应用,参照Cisco的相关技术标准,对Cisco Aironet 1100和Cisco Aironet 350系列无线网卡做了性能,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评价,提出了在医院实现无线网络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结合时间-空间关联成像技术(STIC)对胎儿永存动脉干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经胎儿超声心动图检出并经胎儿引产后尸检证实的8例永存动脉干胎儿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 二维超声心动图结合STIC技术共检出永存动脉干胎儿8例,Van Praagh.R 和Van Praagh.S分型结果显示A1型3例,A2型3例,A3型1例,A4型1例.其中1例为单纯性永存动脉干,3例合并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2例合并左侧房室瓣闭锁,1例合并单心房,2例合并单心室.8例永存动脉干胎儿均经胎儿引产后尸检证实.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胎儿永存动脉干的可靠手段,STIC技术能够直观立体地显示共同动脉干及肺动脉的关系,是对二维超声心动图有益且必要的补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在城市人群中开展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等常见癌症高危人群的评估、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探索早诊早治适宜技术,努力遏制城市癌症高发的势头。方法 按照国家癌症中心统一制定的高危人群评估问卷对长沙市5个辖区的40~69岁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并录入高危评估软件进行癌症高危评估,对评估为癌症的高危人群采用低剂量螺旋CT、乳腺超声、乳腺钼靶,腔镜(胃镜、肠镜)、指示性病例活检、AFP及肝脏超声检查等技术开展相应的癌症筛查。结果 实施癌症高危人群评估50 000人,共开展高危人群癌症筛查10 136人次,其中肺部、肝脏、乳腺、上消化道(食管和胃)、大肠分别筛查3 220人次、3 109人次、2 057人次、1 018人次、732人次。筛查出癌前病变1 279例,癌前病变阳性率为12.62%;检出可疑癌症患者47例,癌症筛查阳性率为0.46%。其中肺部癌前病变902例,阳性率为28.01%,癌变15例,阳性率为0.47%;肝脏癌前病变4例,阳性率为0.13%,癌变9例,阳性率为0.29%;乳腺癌癌前病变244例,阳性率为11.86%,癌变16例,阳性率为0.78%;上消化道癌癌前病变23例,阳性率为2.26%,癌变2例,阳性率为0.20%;大肠癌癌前病变106例,阳性率为14.48%,癌变5例,阳性率为0.68%。结论 开展癌症早诊早治工作,能有效探索癌症防控新技术、新机制,有利于早期发现癌症,提高患者的早期诊治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降低癌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刘娜  刘鲲 《光明中医》2014,29(2):253-255
运用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运动干预,在不同的锻炼阶段测定生理、心理、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领域方面的锻炼效果.而且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对患者练习来说简单易行,容易接受,同时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对积极降低血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联合高分辨率血流显像(HDF)技术整体显示胎儿动静脉循环的可行性。方法 联合应用STIC及HDF对20胎正常胎儿的动静脉循环系统进行扫查,并行任意角度旋转。结果 在18胎得到满意结果,2胎因为孕妇及胎儿原因获取图像失败。对胎儿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脐静脉的显示率均为90.00%(18/20),髂动脉和脐动脉显示率为80.00%(16/20),静脉导管显示率为75.00%(15/20),下腔静脉显示率为50.00%(10/20)。2名医师的图像采集时间及后处理时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STIC联合HDF技术能够整体显示胎儿心脏及大血管的血流形态及各血管空间位置关系,对观察及理解正常胎儿血液循环有较大帮助,对今后进一步研究胎儿大血管先天变异、畸形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长沙市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糖尿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2013至2014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长沙市5个区县对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含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3部分。糖尿病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调查19 812人,有效应答19 580人,糖尿病患者1 970人,糖尿病粗患病率为10.06%,其中男性为8.95% (746/8 335),女性为10.88%(1 224/11 245),男、女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0,P〈0.01);城市为11.34%(1 048/9 238),农村为8.92%(922/10 342),城市与农村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2 ,P〈0.01);各年龄组患病率在1.10%~18.03%之间,不同年龄组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67,P〈0.01),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χ2趋势=731.99,P〈0.01);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患病率分别为10.88%(1 529/14 050)、9.06%(290/3 201)、6.94%(97/1 398)、5.84%(52/891),不同文化程度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2,P〈0.01);患与不患高血压的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18.33%(1 180/6 437)和6.02%(790/13 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68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高血压(OR=2.24 )、肥胖(OR=2.12)与超重(OR=1.48 )、生活在城区(OR=1.54 )和年龄(OR=1.36 )是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长沙市成年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高,应对多种影响因素实施综合干预,重点关注40岁及以上者、高血压患者、超重或肥胖者、生活在城市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