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23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目的 探讨血中的一氧化氮等自由基在急性胰腺炎(AP)及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39例AP病人按有无并发SIRS分为有SIRS组及无SIRS组,另取5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一氧化氮(P-NO)、血浆维生素C(P-VC)、血浆维生素E(P-VE)、血浆β-胡萝卜素(P-β-CAR)、全血还原型谷光甙肽(WB-GSH)的含量以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红细胞过氧化氢酶(E-CAT)的活性变化。结果 有SIRS的AP组较无SIRS的AP组P-NO的含量明显增加,而P-VC、P-VE、P-β-CAR、WB-GSH的含量及E-SOD、E-CAT的活性明显减少(P〈0.001);病人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得出相同的结果(P〈0.001)。结论 体内自由基释放-清除机制和氧化机  相似文献   
93.
胆囊癌的扩大根治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中晚期胆囊癌积极进行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对34例中晚期胆囊癌,除行胆囊切除外,行肝段切除7例,半肝切除1例,肝门部胆管切除高位胆肠内引流4例,肝段切除加肝门部胆管切除高位胆肠内引流6例,肝部分及胰头十二指肠切除(HPD)16例.其中28例同时作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骨骼化),1例同时作肾门淋巴结清扫,1例同时作右半结肠切除,2例作受累的右肝动脉切除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并发胆漏6例,其中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经引流愈合5例,1例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12mo前手术者17例,10例仍存活,其中2例存活已超过30mo,最长达48mo.17例12mo内手术者16例仍存活.结论对中晚期胆囊癌患者进行积极的外科治疗,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94.
童山石  刘颖斌 《肿瘤》2023,(2):114-121
胆道肿瘤是一类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虽然手术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其复杂的生物学特性和易产生耐药性,导致其复发率仍然较高。在地球上曾出现过的物种中,超过99.9%的物种都已灭绝,这些物种拥有和肿瘤细胞类似的对外界选择压力的抵抗能力。因此,从自然进化与物种灭绝的视角看胆道肿瘤的综合治疗,将物种灭绝的原因与现有的肿瘤治疗方案类比,有望为其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分析肝脏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胆管狭窄致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肝脏TACE治疗后出现胆管狭窄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为原发性肝癌,5例为肝脏血管瘤,3例为转移性肝癌,原发疾病分别为结肠癌2例和胰腺癌1例.肝脏TACE后出现梗阻性黄疸的时间为5~16个月,中位时间为9个月.结果 15例胆管狭窄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梗阻性黄疸,13例经外科手术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放置胆管支架,2例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术后梗阻性黄疸均获得明显缓解.5例肝血管瘤状况良好;2例原发性肝癌TACE后梗阻性黄疸随访2年,无胆管梗阻再发和肿瘤复发;其余8例随访3~18个月,均死于原发病恶化.结论手术或介入手段治疗肝脏TACE术后胆管狭窄致梗阻性黄疸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根据原发病和胆管梗阻的部位、范围决定治疗方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jaundice caused by bile duct strictures after hepatic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 hepatic tumor patie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Jun 1994 - Mar 2010) of databases at two institutions (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and Xin 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dentified 15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 caused by liver bile duct stricture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here were 7 case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5 patients of liver hemangioma, 3 cases of metastatic liver cancer including 2 cases of colonic cancer and one of pancreatic cancer. Obstructive jaundice appeared in a period of 5 months to 16 months after TACE. The median time was 9 months. Results The obstructive jaundice was relieved by surgically constructed hepatobiliary drainage or PTC+stenting treatment in 13 cases and PTCD in 2 cases. All patients of hepatic hemangioma were doing well after treatment. Two case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 after TACE were followed up for 2 years with no recurrence of hepatic carcinoma and bile duct obstruction. The other 8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3months to 18 months until to their death from primary disease progress. Conclusions Surgery and or PTCD plus stent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obstructive jaundice caused by TACE in benign or malignant liver tumors.  相似文献   
96.
ERCP后胰腺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ERCP后并发胰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 824例行ERCP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单因素变量分析术中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EST、胆管扩张、黄疸、胰腺炎病史、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影响因素。结果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无黄疸、胰腺炎病史、中青年龄均使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升高(P0.01),而胆管扩张、EST、性别均未明显影响行ERCP后胰腺炎的发生率(P0.05)。结论 ERCP后并发胰腺炎的影响因素中,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无阻塞性黄胆、胰腺炎病史、中青年龄等均为ERCP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而胆管扩张、性别等不是ERCP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EST的规范化可明显减少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7.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100例报告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1996年1月-2000年1月间共施行100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并与同期94例用传统方法吻合的病例进行对比。捆绑式胰肠吻合手术方法为先将空肠断端向外反摺3cm,将外翻的粘膜用石炭酸破坏3cm;游离胰断端3cm,将其断端与距离空肠断端3cm的空肠粘膜缝合一圈,注意缝针不穿透浆肌层。将反摺的空肠复位后,胰断端就自然进入肠腔之中(长约3cm),其表面被缺失粘膜的空肠所覆盖,距离断端1cm用可吸收缝线环绕空肠进行捆绑,令空肠与其腔内的胰残端紧密相贴,然后结扎完成手术,术后观察总体恢复情况,B超定期检查残端有无积液等。结果:全组100例,无一例发生胰漏,残端没有积液。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十分安全,能够防止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且操作简单,不论胰腺质地软硬或胰管有无扩张均可使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8.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肿瘤,易发生血行、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外科根治性手术的完成比例不高,是胆囊癌病人生存率较低的原因。对于T1a期胆囊癌病人,目前主要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主。对于T1b期肿瘤需要慎重对待,楔形肝脏切除联合区域淋巴结清扫可能尚未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对于T2期胆囊癌病人应重点强调区域淋巴结的清扫彻底和清扫质量。对于T3期以上的病人,更需重视R0切除的完成,在充分术前评估的情况下,半肝切除、右三肝切除及联合器官切除均可在考虑范围之内。借助精准化的胆道外科理念,合理的运用TNM分期,规范化胆囊癌的认识、诊断及治疗,完善胆囊癌根治术的范围策略,有望达到胆囊癌R0切除的目标,努力提高胆囊癌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9.
壶腹周围癌恶性度高,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转移,是癌症死亡的常见原因。外科手术是其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最常用的术式即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近年国外报道,在PD的基础上附加扩大淋巴结切除可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为此,我们对标准和扩大PD术进行了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总结上海市开展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0年的实践与经验,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外科住院医师规培化培训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2010—2021年上海市32家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基本情况、外科床位数、带教师资人数、研究生导师人数,招录及出站人数、性别、年龄、学历背景、培训年限,结业综合考合格率、申请课题及发表论文情况、就业情况等信息。结果上海市共有32家外科专业基地,以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主,目前累计招录了住培医师4597名,已结业3162名,绝大多数外科住培医师达到培训要求并通过考核结业。上海市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在建立健全制度建设,开展教学活动,推广信息化管理,师资培训与督导检查,临床科研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成效。同时现阶段工作中仍有不足之处,包括规范教学活动、加强医学人文及思政教育、落实外科培训细则、待遇保障等方面。结论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成为培养高水平外科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后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应进一步加强各外科基地培训效果的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注重内涵建设和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