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华  张智勇  刘赞 《武警医学》2011,22(10):896-897
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多由撕脱伤、碾挫伤及烧伤等引起,常伴有骨质、肌腱外露,且多伴有周围皮肤、软组织伤,处理起来比较棘手。2008—07至2010—10,我科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CT介导经皮盐酸注射疗法对肝癌的原位灭活作用与临床安全性。方法:应用CT介导下经皮穿刺对原发性肝癌35例48个瘤灶内注射含6mol/L盐酸的注射液,观察原位灭活率、影像学组织学变化、远期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CT扫描显示肿瘤呈低密度改变,肿瘤血管消失,PET检查肿瘤失去代谢,穿刺活检全部为坏死组织,肿瘤坏死彻底,AFP降低;全组35例患者均随访,1年生存率为100%,2年生存率为91%,3年生存率为64%,其中3例生存超过4年。死亡原因主要是其他部位的复发转移。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轻度疼痛、低热。结论:CT介导下经皮盐酸注射疗法治疗肝癌可原位灭活癌组织,是非手术局部治疗肝癌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3.
EGFR基因突变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热点。研究表明,EGFR基因突变与TKIs的疗效及预后相关。本研究旨在了解EGFR基因突变与两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了34例接受gefitinib单药治疗和25例接受erlotinib单药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病理组织蜡块及相关临床资料。用PCR-PAGE检测EGFR19外显子突变,PCR-RFLP检测EGFR21外显子突变,均用直接测序进行验证。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59例NSCLC标本中共检测出22例标本中有EGFR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7.3%。EGFR基因突变率在女性、腺癌、不吸烟患者中高(P<0.05)。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有效率高于无突变患者(50%vs18.9%,P<0.05),疾病控制率高于无突变患者(86.4%vs54.1%,P<0.05)。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期均高于无突变患者,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腺癌和不吸烟者中发生率高。有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无EGFR基因突变者。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 评价不同程度过度通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犬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犬,体重12~18 kg,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犬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犬24只,随机分为4组(n=6):正常通气组[N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5~40 mm Hg]、轻度过度通气组(L组,PETCO2 30~35 mm Hg)、中度过度通气组(M组,PETCO2 25~30 mm Hg)和重度过度通气组(H组,PETCO220~25 mm Hg).调整呼吸机参数使各组PETCO2分别达到所需数值,维持机械通气4 h.分别于二次注血完毕稳定后30 min(T0)、机械通气1、2、3、4 h(T1~4)时记录基本生命体征,测定颅内压、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颈静脉血氧分压(PjvO2)、颈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ERO2)和颈静脉-动脉血乳酸浓度差(Djv-aL).分别于T0~4机械通气结束后4、12、20、44、92和188 h(T5~10)时采集前肢内侧皮下头静脉血测定S-100B蛋白浓度.结果 与N组比较,其余各组T1~4时颅内压降低,M组和H组Da-jvO2、ERO2升高,H组Djv-aL升高,M组T2~4时Djv-aL升高,H组T2,3时SjvO2降低,H组T1~10时血清S-100B蛋白浓度升高(P<0.05);与T0时比较,N组、M组和H组T5~8时、L组T4~8时血清S-100B蛋白浓度升高(P<0.05).结论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犬,轻度及中度过度通气不会加重脑损伤;重度过度通气时脑氧供需失衡,脑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生存期。方法收集自2004年12月开始口服吉非替尼治疗的11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日服药1次,每次250mg。服药4周后进行客观疗效评价,以后每8周评价1次,部分缓解及以上患者4周后进行疗效确认。结果 110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35例,稳定36例,进展39例。总有效率31.8%,总疾病控制率64.5%。其中,女性患者有效率43.9%,疾病控制率75.4%;男性患者有效率18.9%,疾病控制率65.1%(P<0.01)。不吸烟者有效率46.7%,疾病控制率76.7%;吸烟者有效率14%,疾病控制率50%(P<0.01)。共有106例观察到无进展生存时间,101例观察到总生存期。总体中位生存期6.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3.7个月。其中,男性总体中位生存期5.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2.1个月;女性总体中位生存期8.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5.2个月。吸烟者总体中位生存期4.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0.05个月;不吸烟者总体中位生存期8.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5.4个月。有效者总体中位生存期12.2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9.2个月;无效者总体中位生存期仅2.3个月(P<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在女性患者及不吸烟患者中疗效更佳,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RNA表观修饰引起了全球学者的重视。在所有已知的RNA修饰中,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主要的RNA修饰。作为一种动态且可逆的修饰,m^(6)A被作家蛋白(RNA甲基转移酶)催化,被橡皮擦蛋白(去甲基酶)去除,并与阅读蛋白(m^(6)A结合蛋白)相互作用,从而影响RNA的剪接、易位、稳定性和翻译,进而调节细胞的多种生理进程,尤其是在癌症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配合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应用黄芪注射液配合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43例,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水平、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纤维蛋白降解物(FDP)、血尿素氮、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43例中治愈18例,好转15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为76.7%。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FDP、血尿素氮、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MDA均显著下降(P<0.05~0.01),而血浆白蛋白、RBCSOD和GSH均明显增高(P<0.05~0.01)。结论:黄芪注射液配合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可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并有降低血脂及缓解肾小球高凝状态和抗氧自由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痴呆症患者易出现各种精神行为症状,增加照顾者负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精神行为症状成为痴呆症患者治疗护理的重点、难点.国外研究显示,依恋方式与痴呆症患者的精神、行为异常密切相关,而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现从成人依恋的视角出发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对成人依恋理论、类型与维度、评估工具进行介绍,并探索成人依恋对痴呆患者的影...  相似文献   
80.
王维维  刘赞  蔡小霞 《职业与健康》2020,(24):3451-3456
疲乏常见于躯体疾病患者中,持续不断的疲乏感会影响患者药物治疗、康复锻炼以及疾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也对患者日常工作与生活能力、家庭关系以及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近年来,多种干预措施被运用至临床研究中探索其抗疲乏干预效果,其中芳香疗法已被国外研究者证实其对躯体疾病患者抗疲乏干预的有效性。为了解芳香疗法抗疲乏干预的研究进展,本文对芳香疗法的概念与起源、抗疲乏机制、对躯体疾病患者疲乏的干预效果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临床患者疲乏症状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