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Barrett食管(以下简称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换的一种病理现象。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本症为食管恶性前期病变,因而本症越来越受关注。我院近期遇到2例,报告如下: 例1,男,60岁,主诉饭后反酸恶心、呕吐半年。半年前无诱因饭后反酸、烧心、恶心伴呕吐,呕出物偶带血丝。后渐出现进食胸骨后刺疼,进食梗噎,体重下降约10kg。1990年10月1日按贲门癌收入院。查体:慢性病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肝和脾等重要脏器 相似文献
22.
自1982年以来,我院对食管下段癌切除手术进行了改进,主要方法是在游离胃时不切断胃左动脉,将胃底上提至胸腔与食管断端吻合。试图改善食管胃吻合口的血液循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本组观察了20例病人,临床观察及随访疗效满意,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胸腔外科是一门发展较快的外科专业。四十年来,有了较快的普及和提高,手术死亡率显著下降,临床治愈率不断提高。1954年以来,逐渐开展了比较复杂的心血管手术,但多局限在省、市、自治区以及医学院校的医院;而县、镇、边远地区医院胸科手术开展较少。为了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认真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工作,显得格外重要。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4.
食管胃吻合术后胸胃胃壁穿孔四例黄壮士,刘芳园(河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郑州450003)关键词食管胃吻合术,食管癌,胃穿孔,并发症“瘘”是食管癌切除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早年由于对其治疗偏于保守,故对瘘的位置及性质了解不够,往往把手术后发生... 相似文献
25.
26.
本研究以改善吻合口及残胃的血运为出发点,自1982年4月至1990年4月共对137例胸下段食管癌,早期贲门癌采用保留胃左动脉食管胃吻合术。与传统术式相比,此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安全性大等优点,可预防吻合口瘘,减少术后心肺系统在并发症及消化功能紊乱等,非常适合于年老体弱患者。 相似文献
27.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罕见的肿瘤。自1952年McKeown首次报道以来,至今文献中陆续已有130多例的报道。本文收集了我院1984年至今7年来,细胞形态类似于肺小细胞癌的食管原发性小细胞未分化癌8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进行讨论。 一般资料 8例中男性5例、女性3例,男女比值1.67,年龄分布在46~59岁之间,平均51岁。病变位于中段者3例,下段者5例。临床表现以吞咽困难为主(100%),其次有体重减轻(50%),胸骨后或背部疼痛(37.5%),胸闷、呼吸困难(25%)等。病史最长6个 相似文献
28.
29.
食管癌切除术后多以胃代食管行食管胃吻合,吻合口瘘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吻合口区血运不良是发生吻合口瘘的常见原因。传统的食管癌根治术式中常规切断胃左动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上半胃即吻合区的血液供应。作者以改善吻合口区的血运为出发点,针对胸下段食管癌及早期贲门癌切除后吻合位置低的特点,设计了不切断胃左动脉食管胃吻合术,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纵隔食管囊肿比较少见,多无症状。现简要报告一例诊断及治疗经过。 病例报告 患者女,36岁,农民。入院前两个月开始嚥下食物有梗噎感,伴有磨擦样刺疼,硬食尤为明显。经河南医学院附属一院食管钡餐透视检查,发现食管下段相当下肺静脉平面以下,有长约4.0厘米一段管腔狭窄、舒张度差。1980年5月2日在获嘉县医院再次食管吞钡造影检查,见食管下段有长约3.5厘米的充盈缺损,并有小龛影。诊断为食管下段癌(髓质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