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缩短对初发卒中患者心脑血管死亡风险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访研究,纳入2000年12月至2001年12月全国7家临床中心的急性起病的发病3周内的1662例初发卒中患者,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标准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725例)、腔隙性脑梗死(481例)和脑出血(456例),患者发病后4~5周抽取外周静脉血,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外周白细胞端粒长度。通过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端粒长度与卒中后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的关系。 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随访中[随访时间4.5年(中位数)],312例死亡,其中181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饮酒、血脂、血糖、糖尿病、高血压、卒中家族史后,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端粒较短时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69%[校正相对风险(adjusted relative risk,adj.RR)1.6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7~2.67;P=0.02],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增加是长端粒组的2.57倍(adj.RR 2.57,95%CI 1.24~5.31;P=0.01)。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中,未发现端粒缩短与全因死亡(adj.RR 1.14,95%CI 0.59~2.18,P=0.35;adj.RR 0.92,95%CI 0.57~1.50,P=0.59)、心脑血管死亡风险(adj.RR 1.95,95%CI 0.76~4.97,P=0.24;adj.RR 1.06,95%CI 0.59~1.89,P=0.56)的关系。 结论 外周血白细胞端粒缩短有可能作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2.
凡引导某药直达病所,起到引经报使作用的药物称为引经药,或称“引子”、“引药”,引经药的提出源于归经理论,而归经理论滥觞于《内经》,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日“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这是归经理论最早的萌动,至金时张洁古发明了药物“引经报使之说,才奠定了引药之基础。继传其学的李东垣、王好古亦大倡药物之引经报使。李时珍亦是引经药之积极倡导者。引经药不但在所入经中发挥了治疗作用,并越出该经范围,在经与经之间,起桥梁和引导的作用。引经药的共同特点 1、在同一经中,因引药作用形式有升降浮沉之异,故用药有上下之分。如少阴经病,在上用细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应用SELDI-TOF-MS技术寻找食管鳞癌血清中相关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用WCX2芯片分析了24对食管鳞癌和正常对照的血清蛋白表达谱。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发现其中6个血清蛋白在食管鳞癌和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食管鳞组低表达的有M/Z为4623,5012,5809和9422,而高表达的有5910,11681。结论:SELDI-TOF-MS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易行且高通量的分析方法,不仅能直接筛选出食管癌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潜在标记物,而且可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4.
目的动态观察HBV-DNA阳性肝癌患者术后ALT水平变化对并发症发生的评估及与防治的关系,以期寻找简便指标预测并发症的发生,指导临床实践。方法1998--2005年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HBV-DNA阳性HCC肝切除术患者46例,HBV-DNA阴性HCC肝切除术患者36例,所有病例术前进行肝功能评估。分别于术前、术后1d、7d、14d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PCR法检测HBV-DNA。生化指标均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HBV—DNA阳性肝切除术后血清ALT水平明显升高,以后逐渐下降接近术前水平,术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发症组各阶段值均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HBV—DNA阴性肝切除术后血清ALT水平也明显升高,以后逐渐下降接近术前水平,术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发症组HBV—DNA阳肝切除术患者与HBV—DNA阴性肝切除患者血清ALT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无并发症组HBV-DNA阳性肝切除术患者与HBV-DNA阴性肝切除患者血清ALT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HBV-DNA阳性与否与术后血清ALT增高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HBV-DNA阳性肝癌患者术后动态观察ALT水平变化对预测病情发展尤其是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研究血清DLC-1基因与肝细胞癌(HCC)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间73例HCC及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HCC患者均经过病理证实.依据临床以及病理学特征分为高侵袭组和低侵袭组;采用PCR对所有血清标本DLC-1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HCC高侵袭组DLC-1基因表达明显低于低侵袭组,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19,P<0.05).短期随访发现DLC-1阴性表达的HCC患者中位生存期低于阳性表达患者,且易复发(χ2=3.85,P<0.05).结论 定期动态监测高危人群的血清DLC-1基因表达可能对肝癌患者早期转移复发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研究HBV-DNA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血清肝酶学水平变化对并发症发生的评估与防治的关系,以期寻找简便指标预测并发症的发生,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1998-2005年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HBV-DNA阳性HCC肝切除术60例,HBV-DNA阴性HCC肝切除术36例.所有病例进行肝功能评估,分别于术前、术后1 d、7 d、14 d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PCR法检测HBV-DNA.生化指标均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 并发症组HBV-DNA阳性肝切除术患者与HBV-DNA阴性肝切除术患者血清ALT、AST、GGT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无并发症组HBV-DNA阳性肝切除术术患者与HBV-DNA阴性肝切除术患者血清ALT水平无显著差异.不同血清HBV-DNA水平组间肝切除术后ALT、AST、GGT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HBV-DNA水平越高ALT、AST、GGT峰值亦越高(χ2=6.578,P<0.05).不同血清HBV-DNA水平组间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HBV-DNA水平越高肝功能恢复时间越长(χ2=11.32,P<0.05).结论 术前血清HBV-DNA高水平将影响术后肝功能恢复,而肝功能敏感指标则为相应的血清肝酶学水平的变化,手术前后动态监测肝癌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血清肝酶学水平对预测病情发展尤其是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7.
目的分析本地区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及其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该院送检的218例标本支原体培养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18例标本中支原体的感染率为63.3%,其中单纯Uu感染率为65.2%,单纯Mh的感染率8.6%,Uu伴Mh混合感染率26.2%。Uu的感染率最高,是引起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种不同感染类型的支原体对12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本地区支原体的感染率最高是Uu,抗菌药物最敏感的是美满霉素、强力霉素。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研究WIF-1基因在肝癌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关系以及与肝癌发生、转移乃至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3月~2009年10月间48例肝细胞癌(HCC)、癌旁组织、对应血浆及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浆标本24例,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为标准.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对所有组织和血浆标本WIF-1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48例HCC患者临床标本中,25例WIF甲基化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2.08%;48例血浆中,15例WIF甲基化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1.25%,组织和血浆符合率为60%.癌旁组织以及健康对照组血浆中均未见WIF甲基化表达.WIF-1甲基化阳性与阴性患者中AFP、AFU表达均有明显差异(χ2=7.919,P<0.05;χ2=9.001 5,P<0.05);在与HBsAg关系中,发现WIF-1甲基化表达与HBsAg没有关系.15例血浆甲基化阳性的HCC患者中,10例复发或转移,占66.7%;33例非甲基化阳性者中,10例复发或转移,占30.3%,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χ2=5.61,P<0.05).结论 甲基化阴性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阳性患者,监测高危人群的肝癌组织和血浆中WIF-1基因表达对肝癌患者早期转移复发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临床上血浆中WIF-1表达检测可以代替组织中WIF-1基因表达,作为一种简便的方法易于临床推广应用,特别对AFP阴性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9.
不同患者对许多心血管病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存在较大差异。患者的生理状态(如年龄、性别、种族、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环境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以及遗传多态性是产生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的目标是发现这些影响药物反应的遗传因素,阐明不同个体的药物反应(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差异,最终针对个体基因型指导个体化用药。本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纤溶剂、抗凝剂、β阻滞剂)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0.
目的:观察补康灵联合T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TP方案化疗,紫杉醇135~1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1 d为1个周期。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化疗前1周开始口服补康灵50 mL/次,2次/d,直至化疗结束后1周。化疗2个疗程后评价2组有效率,化疗期间、化疗后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56.67%)优于对照组(5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疲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改善,KPS评分提高,改善率达61.7%,对照组为3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活性较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康灵联合T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能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