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5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81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73篇
  1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31.
基层医院开展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基层医院开展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46例.年龄60~87岁,平均71岁.新鲜骨折39例,陈旧性骨折7例,其中内固定失败5例.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侧卧位,患侧在上.切断外旋肌群,切除关节囊;小转子上方截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打磨髋臼,试模后置入同型号金属臼,安装内衬,扩髓,采用生物或非生物固定骨水泥技术,安装假体柄,试用球头,复位测试髋关节松紧,安装真球头假体,复位重建外旋肌,按层缝合切口,术中反复多次冲洗手术野,留置关节周围引流管24~48 h.结果 本组病例无手术中和住院期间死亡,术后早期无切口感染,有3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治愈;有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经止血及应用抗溃疡药物治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全髋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1~8年,平均2年3个月.术后Harris氏评分85~91分,平均87分.后期无假体松动及髋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良好,克服了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和后期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生活质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熟,基层医院可以广泛开展.但应注意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积极控制合并症,防治并发症,特别是预防感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2.
131例角膜炎感染病原菌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感染性角膜炎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提供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依据。方法收集住院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溃疡标本,对普通细菌及真菌培养的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评价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131例培养阳性检出率为54.2%,其中丝状真菌检出率71.8%,以镰刀菌属为主,占36.6%,其次是曲霉菌属,23.9%;细菌检出率为28.2%,其中革兰阳性菌占18.3%、革兰阴性杆菌占9.9%。结论感染性角膜炎以真菌性角膜炎为主,主要病原菌是丝状真菌,并以镰刀菌属的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733.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在体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细胞膜钙转运通道蛋白的mRNA变化对钙超载的作用。方法 1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IR组和对照组。IR组通过结扎(缺血20 min)后松解(再灌注60 min)前降支造成心肌IR,对照组则免除结扎松解前降支。应用生理记录仪连续监测两组大鼠缺血开始前及再灌注60 min后心率、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缺血前及再灌注60 min后两组大鼠血钙及肌钙蛋白T(cTnT)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再灌注60 min后两组大鼠左心室缺血区和右心室心肌细胞膜钙转运通道蛋白即心肌细胞膜钠钙交换器1(NCX1),L型钙通道(LVDCC)α-1C和胞膜钙转运ATP酶1(PMCA1 )mRNA的表达。结果两组大鼠缺血前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再灌注60 min后,而两组间缺血前和再灌注60 min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浆Ca2+浓度在缺血前与再灌注60 min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间点两组之间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缺血前IR组与对照组血浆cTnT浓度水平相近,缺血60 min后IR组血浆cTnT浓度较对照组升高[(4.29±2.22) μg/L比(1.62±0.60)μg/L,P=0.031];两组血浆cTnT浓度在缺血前与再灌注60 min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CX1,LVDCCα-1C和PMCA1的mRNA表达在再灌注60 min后同心室两组间和同组内左右心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CX1:对照组左心室为50±4,右心室为47±9;IR组左心室为55±6,右心室为53±11;LVDCCα-1C:对照组左心室为33±7,右心室为30±7;IR组左心室为28±3,右心室为37±5;PMCA1,对照组左心室为70±10,右心室为53±11;IR组左心室为66±12,右心室为78±8;均P>0.05)。结论 大鼠在体心肌缺血20 min再灌注60 min后,NCX1、LVDCCα-1C和PMCA1的mRNA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改变,提示钙超载并非由细胞膜钙转运通道蛋白数量改变引起。  相似文献   
734.
目的观察思美泰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思美泰治疗,对照组给予茵栀黄注射剂治疗。2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30d取静脉血查肝功能,观察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T)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75.9%;2组治疗后ALT与TBIL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美泰治疗淤胆型肝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35.
不同强度电刺激诱发SⅠ及SⅡ区激活的fMRI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 I)观察主要躯体感觉区(SⅠ区)和第二躯体感觉区(SⅡ区)在不同强度电刺激时的激活反应,探讨SⅠ区和SⅡ区对于痛觉调控的作用。方法对10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分别施加1倍痛阈、2倍痛阈、3倍痛阈3个不同强度电刺激任务,并对刺激期间的脑功能活动进行全脑fMR I扫描,应用功能性神经图像分析(AFNI)软件包进行后处理以显示SⅠ区和SⅡ区的激活变化。结果在1倍痛阈强度电刺激时,SⅠ区未见明显激活,SⅡ区外侧部表现出较弱的双侧非对称性激活;2倍痛阈电刺激可诱发对侧SⅠ区和双侧SⅡ区内侧部激活,但BOLD信号未见明显增强;3倍痛阈电刺激可使对侧SⅠ区和双侧SⅡ区激活强度和范围明显增大。结论在不同强度电刺激作用下,SⅠ区和SⅡ区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激活特性,这将有助于理解高级中枢在痛觉调控网络中的不同贡献。  相似文献   
736.
张泽跃  刘海 《华中医学杂志》2007,31(2):121-121,12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人胆囊疾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20例老年胆囊疾病患者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380例,胆囊隆起性病变40例.结果 因炎性粘连以及机器故障等中转开腹10例;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45 min;手术出血平均20 ml;发生并发症18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天.结论 老年人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仍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37.
目的 观察不同时点应用维拉帕米(V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Verapamil-1组于结扎前10 min开始泵入维拉帕米稀释液(0.25 mg/kg),Verapamil-2组于再灌前10 min开始泵入维拉帕米稀释液(0.25 mg/kg),IR组于结扎前10 min开始泵人生理盐水(2ml/kg).再灌注后60min处死大鼠.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含量、缺血区心肌组织Caspase-3表达水平;组织形态学分析心肌损伤程度.结果 Verapamil-1组血清cTnT含量、心肌组织Caspase-3表达量(4.60±1.12)ng/L,(39.51±5.01)%较IR组(7.70±1.31)ng/L,(51.10±5.30)%和Verapamil-2组(7.23±1.03)ng/L,(49.35±4.95)%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rapamil-2组血清cTnT含量、心肌组织Caspase-3表达水平和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rapamil-1组心肌组织形态学损伤程度较IR组和Verapamil-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rapamil-2组心肌组织形态学损伤程度和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扎前10 min开始给予维拉帕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再灌注前10 min开始给予维拉帕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无保护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verapamil administer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on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and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myocardial protection.Methods The model of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 rats was established and 18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n =6 each. Verapamil dilution (0. 25 mg/kg) was pumped into verapamil1 group 10 min before ischemia, and verapamil dilution (0. 25 mg/kg) was pumped into verapamil-2 group 10 min before reperfusion. Normal saline (2 ml/kg) was pumped into IR group 10 min before ischemia.Rats were killed 60 min after reperfusion. The levels of serum cardiac Troponin T (cTnT) and the expression of myocardial Caspase-3 were evaluated. Histomorpholog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xtent of myocardial injury. Results The levels of serum cTnT and the expression of myocardial Caspase-3 in verapamil-1 group (4.60 ± 1.12) ng/L, (39.51 ±5.01)%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IR group (7. 70 ± 1.31 ) ng/L, (51.10 ±5. 30)% and verapamil-2 group (7. 23 ± 1.03) ng/L, (49. 35 ±4. 95 ) % ( P < 0. 05 ). The levels of serum cTnT and the expression of myocardial Caspase-3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verapamil-2 group and IR group (P > 0. 05 ). The extent of myocardial injury in verapamil-1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IR group and verapamil-2 group (P < 0. 05 ). The extent of myocardial injury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verapamil-2 group and IR group (P >0. 05). Conclusion Starting from 10 min before ischemia, verapamil has protective effects on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Starting from 10 min before reperfusion, verapamil does not provide protection on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相似文献   
738.
目的 探讨萧氏双C护理模式对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26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萧氏双C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自我效能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各评分及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DS和S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心活动、技能以及自我效能总评分均提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F-36各项目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提高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减少患者负面情绪上具有优势,并获得较高的护理...  相似文献   
739.
目的探讨营养控制状态与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晚期失功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肾内科收治的ESRD患者。根据AVF手术前营养控制状态(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评分分为正常组、轻度组和中重度组。记录患者AVF手术前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随访6个月记录AVF晚期失功情况。分析营养控制状态对ESRD患者AVF晚期失功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00例患者,正常组、轻度组、中重度组分别为28例、50例、22例。3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Lym)、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7331.645/<0.001、82.823/<0.001、27.704/<0.001、14.530/<0.001、6.128/<0.001)。随访期间AVF晚期失功率为31.00%,3组AVF晚期失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3,P=0.001),中重度组AVF晚期失功率高于正常组(χ^(2)=13.732,P<0.001),轻度组高于正常组(χ^(2)=7.026,P=0.008);中重度组AVF晚期失功率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81,P=0.102)。Logistic回归显示:营养不良[轻度:OR(95%CI)=10.321(1.297~81.978),P=0.027;中重度:OR(95%CI)=18.559(1.484~232.091),P=0.023]是ESRD患者血液透析AVF晚期失功的影响因素。结论ESRD患者血液透析AVF晚期失功与中重度营养不良有关,通过营养控制状态评估有助于筛选出存在AVF晚期失功风险的ESRD患者。  相似文献   
740.
目的分析脊髓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脊髓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世界卫生组织(WHO)3、4级)]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生存期及生存率;log-rank检验分析年龄、性别、病程, 肿瘤的部位、累及椎体节段长度、切除程度、WHO分级、H3K27M突变及术后辅助放化疗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将上述部分指标(P<0.10)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结果 96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5岁(7~63岁), 其中18~45岁者占58.3%(56例);中位病程为5.5个月(1~60个月), 其中病程≤6个月者占67.7%(65例)。肿瘤好发于脊髓的颈膨大(34.4%, 33例)和圆锥(30.2%, 29例)。肿瘤累及椎体节段的中位数为3个(1~9个)。51.3%(51例)的患者肿瘤切除程度≥50%。WHO分级4者占81.3%(78例), H3K27M基因突变者占75.0%(7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50.5个月(2.7~133.0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