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5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80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73篇
  1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21.
郑盛  杨晋辉  唐映梅  刘海  尤丽英 《肝脏》2012,17(6):385-388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MELD-Na评分系统、MESO指数评分系统以及iMELD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30例,分别计算每例患者入院时的MELD、MELD-Na、MESO及iMELD分值,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率,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四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2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访3个月内死亡68例,生存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分别为22.34±4.36、24.26±5.45、1.62±0.23和37.59±6.97,死亡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分别为27.76±5.28、30.11±6.19、2.05±0.1 8和46.65±7.01。死亡组与生存组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5,0.000,0.003)。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系统在判断2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生存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0.856、0.857和0.847,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59~0.897、0.754~0.893、0.760~0.898、0.781~0.906,四种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四种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准确的预后判断仍需要结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高ALT水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以ALT为依据分为低ALT组(ALT在2倍ULN与10倍之间)和高ALT组(ALT在10倍ULN与20倍之间),给予恩替卡韦0.5mg/d,观者治疗48周时的应答情况(HBV 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sAg/抗-HBs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结果治疗48周时,高ALT组HBV DNA阴转率为95.0%,低ALT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5);低ALT组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依次为25.0%、25.0%、0.0%、0.0%,均明显低于高ALT组的55.0%、45.0%、15.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4,0.0302,0.0015,0.0012);高ALT组中有3例出现HBsAg阴转,3例出现了HBsAb;低ALT组中没有出现HBs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48周时两组患者ALT复常率、病毒学反弹、对恩替卡韦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水平相似。结论高水平ALT是恩替卡韦治疗应答较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寻黔产铁皮石斛最适产地干燥方法。方法:以贵州安龙"仙草谷"石漠化山地栽种的铁皮石斛鲜条为材料,分别采用6种不同铁皮石斛干燥方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其中多糖和甘露糖的含量,以折干率、感官评价、提取率、石斛多糖、甘露糖为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六种加工方法铁皮石斛药材的折干率在31%~40%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多糖含量在50%~59%之间,甘露糖含量在26%~33%之间,提取率在11%~17%之间,各指标处理间具有明显差异。结论:综合感官和检测结果评价,铁皮石斛产地干燥时主要以烘干较为合适,且烘干时以50℃烘干较好。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究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5月~2010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紫杉醇联合奈达铂,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治疗。在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85.7%,明显高于对照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8.6%,明显优于对照组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治疗1个月效果显著,且患者治疗后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5.
摘要:目的 对一株南海深海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 .SCSIOW3)的抗Aβ聚集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方法 利用ThT荧光模型活性追踪分离 Aspergillus sp .SCSIOW3发酵产物中抗Aβ42多肽聚集活性物质,结合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并参阅文献确定活性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Aspergillus sp .SCSIOW3中分离鉴定了2个具有抗Aβ42多肽聚集活性的桔霉素类衍生物:phenol A acid(1)和Penicitrinone A(2),其中化合物2在100 uM表现出与阳性对照EGCG同等程度的活性。结论 phenol A acid(1)和Penicitrinone A(2)为橘霉素衍生物,这是首次报导该类化合物的抗Aβ多肽聚集活性,具有潜在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效果满意的中药肠道清洁剂.方法55例无任何消化道症状及其他全身急、慢性疾患的健康男性飞行员随机分为肠溃液组30例,甘露醇对照组25例.将203例患者随机分为肠清澈组86例,番泻叶组59例和甘露醇组58例作对照.方剂的主要成分为大黄、芒硝、枳实、当归等,经渗漉、油提等方法制取.观察经全结肠镜检查达回盲部后各组的肠道清洁效果,比较排便时间和排便次数,比较药物的副反应.结果正常考与患者中肠清澈的肠道清洁效果明显优于番泻叶组与甘露醇对照组,P<0.01;服药后首次排便平均时间与平均排便次数,各组间无显著性,P>0.05;肠清液的副反应较少而轻,P<0.01.结论肠清液的泻下作用确切.其肠腔清洁作用以增强胃肠道的动力为主,而不仅仅是增加排便次数.价廉,副作用少,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7.
国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康素养(Heath Literacy)一词1974年由美国学者Simonds首次提出。各国都把提高其本国国民的健康素养作为全民健康的目标之一。与之相呼应的是对健康素养测评工具的研究。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根据本国的语言、文化、医疗条件制定了诸多符合其公民自身的健康素养测评量表。目前对健康素养测评工具的开发是国际健康素养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8.
刘海 《祝您健康》2014,(6):45-45
夏天要到了,凉席成了人们消暑的必用品之一。现在市场上凉席品种很多,究竟哪种凉席更适合自己呢?专家建议,要根据体质选择凉席。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青光眼大鼠视网膜Müler细胞上的诱导表达情况及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烧灼涡静脉的方法制作大鼠青光眼模型,分别于术后2h;1,3d;1,2,3wk取材,制作视网膜矢状位冰冻切片和视网膜铺片,进行GS/GFAP免疫荧光双标。提取视网膜总蛋白行GFAP免疫印迹半定量分析。结果:视网膜矢状位切片可见,正常大鼠视网膜中,GFAP阳性染色只出现在神经节细胞层的星形胶质细胞上,而Müller细胞不表达GFAP。制作青光眼模型术后2h,Müller细胞上出现GFAP阳性染色,术后1,3d,GFAP的表达显著增加,到术后1wk,GFAP在Müller细胞上的表达量达到高峰,一直持续到术后3wk,免疫印迹半定量分析与以上结果吻合。术后1wk视网膜铺片中清晰可见Müller细胞足板出现GFAP的诱导表达。结论:高眼压时GFAP在Müller细胞上的诱导表达尤其在足板处的强烈表达是Müller细胞对眼压升高产生的一种反应,GFAP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有用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30.
吉祥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吉祥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MCI树脂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吉祥草中共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胡萝卜苷(1),β-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肌-肌醇(3),潘托洛皂苷元(4),凯提皂苷元(5),凯提5-O-β-D-吡喃葡萄糖苷(6),新蜘蛛抱蛋苷(7),(1β,3β,16β,22S)-cholest-5-ene-1,3,16,22-tetrol 1,16-di-(β-D-glucopyranoside)(8),万年青1-O-α-L-吡喃鼠李糖-(1-2)-β-D-木吡喃糖苷(9),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2,3,7,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