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1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45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520篇
内科学   170篇
皮肤病学   58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787篇
预防医学   31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58篇
  12篇
中国医学   295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为研究三氯化锑对泥鳅的急性毒性(96h内)和遗传毒性效应,将180尾泥鳅分别暴露于25.12、43.65、75.86、131.83mg/L三氯化锑溶液连续96 h,每组30尾,分别于24、48、96 h计算死亡率及相应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以及安全浓度(SC);将90尾泥鳅分别暴露于10、20、30、40 mg/L三氯化锑溶液96 h,每24 h取尾血,计算微核率。两试验均设立溶剂对照(0.2%乙醇)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显示,三氯化锑对泥鳅的24、48、96h LC50分别为111.686、87.983、60.954mg/L,SC为16.384 mg/L。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三氯化锑暴露组泥鳅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均上升,除10 mg/L三氯化锑暴露24 h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提示三氯化锑对泥鳅具有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ASXL1基因变异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其他基因变异和部分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149例MDS患者ASXU、U2AF1、SF3B1、DNMT3A、TET2、IDH1/2、NPM1、FLT3-ITD.C-KIT等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在149例患者中,ASXU基因变异的检出率为24.8%(37/149),变异率>5%的基因分别是U2AF1(22.8%)、TET2(11.4%)、DNMT3A(9.4%)、NPM1(8.1%).SF3B1(6.0%)。ASXL1变异最常见的共存变异基因为U2AF1(27.0%,10/37)及TET2(18.9%,7/37)。ASXL1变异组与野生组患者在中位年龄、MDS亚型、染色体核型、外周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及骨髓原始细胞计数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对29例ASXL1变异患者进行了有效的随访,其中11例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白血病转化率为37.9%。在92例野生型患者中,13例进展为AML,白血病转化率为14.1%。ASXL1变异组白血病转化率明显高于野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 0.01)。结论ASXL1变异在MDS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并常与U2AF1及TET2基因变异共存,伴有该变异的患者具有更高的白血病转化率。  相似文献   
95.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三七总皂苷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究三七皂苷R1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用四氯化碳诱导SD雄性大鼠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给药组按照60 mg/kg的剂量给予30 g/L三七皂苷R1溶液, 1次/d,连续4周和6周。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结构和纤维化程度分期;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法检测Ⅰ型胶原、α-平滑肌激动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水平。实验方案经昆明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approval No. KMMU2018018)。 结果与结论:①肝组织病理学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三七皂苷R1能显著减轻纤维增生程度;②与模型组相比,三七皂苷R1组Ⅰ型胶原、α-平滑肌激动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5),三七皂苷R1给药4周与6周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结果提示,三七皂苷R1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ORCID: 0000-0002-0755-1476(吴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6.
目的:检测多巴胺能性MN9D细胞中是否存在μ、κ、δ 3种阿片类受体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为建立吗啡依赖MN9D细胞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培养MN9D细胞后,采用免疫荧光标记观察μ、κ、δ3种受体蛋白表达状态;RT-PCR检测μ、κ、δ3种阿片类受体的mRNA表达;TH免疫荧光标记,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表达数量.结果:免疫荧光及PCR结果均显示MN9D细胞中存在μ、κ、δ 3种受体,并且TH阳性细胞的数目明显多于多巴胺能SH-SY5Y细胞系.结论:MN9D细胞中同时存在μ、κ、δ3种阿片受体,可作为吗啡依赖细胞模型使用.  相似文献   
97.
探讨与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肝素钠与口服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苦黄注射液进行比较。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120-200)mg加入50%葡萄糖250ml缓慢静滴,每日1次;联合肝素钠注射液6250单位加入0.9%生理盐水150ml静滴,(20~30)滴/分,每日2次;同时配合熊去氧胆酸片(UDCA)每次(150~250)m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用苦黄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5~8)周。治疗组总有效率86.2%,对照组6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TBil、ALT、ALP、GGT)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提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肝素钠与口服UDCA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疗效肯定,价廉安全,适合临床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98.
刘洁 《临床医学》2022,(12):70-72
目的 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症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CA125)检测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恶性组,全部患者均进行EOX化疗。同时以1:1配比选取我院同期乳腺良性病变患者42例作为良性组。收集所有患者血液标本,检测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25水平,并分析不同化疗效果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 恶性组治疗前CEA、CA15-3、CA125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组和部分缓解组CEA、CA125、CA15-3水平明显降低(P<0.05)。进展组CEA、CA15-3、CA125水平明显上升(P<0.05)。稳定组CEA、CA15-3、CA125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15-3、CA125水平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者,且不同化疗效果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血清CEA、CA15-3、CA125联合检测可辅助临床评估化疗效果,指导临...  相似文献   
99.
闭合关节刻痕法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闭合关节刻痕法兔骨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即假手术组与闭合关节刻痕法造模组,于术后第二天开始每日强迫家兔活动30分钟。5周后取关节软骨在肉眼,光镜电镜下观察。结论:采用闭合关节刻痕法所建立的兔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可较早出现典型的骨关节炎病理改变,并且所建立的模型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疣状胃炎与H 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胃镜确诊H pylori阳性的疣状胃炎患者112例随机分组,分别以雷贝拉唑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根除H pylori治疗(A组)和雷贝拉唑钠抑酸治疗(B组).治疗后1 mo评价症状、胃镜改善情况和H pylori根除情况.显效者随访至治疗后6 mo再次评价症状和胃镜改善情况、检测H pylori.结果:治疗1 mo后A组症状和胃镜改善情况明显好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89.3% vs 75.0%;91.1% vs 76.8%,P<0.05).所有显效者随访至治疗后6 mo,A组复发率11.1%,B组复发率50.0%,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复发者H pylori均为阳性,未复发者H pylori阳性率为37.7%,二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疣状胃炎与H pylori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