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CT能直接显示椎间盘,可以明确判定大多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并可对伴发的其它改变明确诊断,因而已逐渐成为临床疑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检查方法.本文对应用螺旋CT诊断和手术证实的138例腰椎间盘突出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对其诊断的经验.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景:瘢痕疙瘩是损伤愈合过程的结果,是带有突变基因的成纤维细胞寿命延长,大量积聚及产生过量的胶原纤维形成的。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与Fas基因外显子8基因突变的关系。 设计:以基因序列为观察对象的开放性研究。 单位: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 对象:实验于2001年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热带病研究所完成。所有黩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织及外周血均取自南方医院整形外科的手术患者。分为瘢痕疙瘩患者15例,病变部位分别为耳垂及前胸。增生性瘢痕患者12例,病变部位分别位于足背和肘部。同时以瘢痕疙瘩患者自身正常皮肤及外周血为自身对照,增生性瘢痕患者及正常人皮肤与外周血标本为正常对照。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银染技术及基因序列分析,检测15例瘢痕疙瘩标本Fas基因外显子8的基因结构。 主要观察指标:检测各组组织及外周血标本中Fas基因外显子8的基因结构。 结果:①检测的15例瘢痕疙瘩患者中100%有Fas基因外显子8的杂合丢失。②15例瘢痕疙瘩标本基因测序有11例出现异常,共4处位点有基因突变。 结论:瘢痕疙瘩Fas基因外显子8有杂合丢失和基因突变的现象,提示瘢痕疙瘩Fas蛋白存在功能缺陷,与基因突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与手术治疗在颌面部软组织肿物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采用介入栓塞与手术整复治疗的血管畸形、混合型血管瘤、神经纤维瘤等体表软组织肿物患者42例,分析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10例混合型血管瘤患者采用硬化治疗后,瘤体明显缩小、变硬;26例海绵状静脉畸形患者中,20例采用栓塞硬化治疗,6例采用栓塞硬化与手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有2例患者面部及咽后壁软组织肿物造影显示病变侵犯广泛,行栓塞硬化治疗2次,未行手术治疗;3例动静脉畸形及3例神经纤维瘤患者.采用栓塞硬化与手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瘤体萎缩变小,其中1例神经纤维瘤患者术后6个月再次手术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瘤体缩小或消失.结论 介入栓塞与手术综合治疗是诊断和治疗颌面部软组织肿物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颈部弥漫性对称性脂肪瘤病I临床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颈部脂肪组织异常增厚堆积,常影响颈部活动,甚至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呼吸暂停.治疗上因病变部位浸润广泛且颈部结构复杂而较为困难.2007年,我科收治1例颈部弥漫性对称性脂肪瘤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岛状皮瓣修复瘢痕性睑外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与颞浅动脉蒂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在修复瘢痕性睑外翻中的应用,提高睑外翻矫正后所致皮肤缺损的美学修复效果.方法 自1998年2月以来,对18例瘢痕性睑外翻, 采用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旋转180°移位修复13例,皮瓣最大面积2.7 cm×3.6 cm; 采用颞浅动脉蒂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经面部皮下隧道转移修复5例,皮瓣最大面积 3.1 cm×5.4 cm.结果 1例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经对症处理后仅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Ⅱ期植皮后治愈,其余17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6个月,睑外翻矫正,皮瓣颜色、质地与眼周皮肤相近,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 根据睑外翻程度,可制备颞部岛状皮瓣或耳后岛状皮瓣转移.前者适用于修复较小面积的皮肤缺损,后者适用于修复较大面积的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 (acutemyloidleucmia ,AML)中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在基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切 PCR技术研究 3 1例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及在 8例正常对照中p16第二外显子HapⅡ、SacⅡ和NruⅠ位点表位改变。结果 :在 3 1例成人AML样本及在 8例正常对照中 ,p16的E2 中HapⅡ、NruⅠ、SacⅡ位点都呈现出改变与不改变两种状态。结论 :p16的E2 中HapⅡ、NruⅠ、SacⅡ位点在正常个体与成人AML患者中均存在个体差异性 ,将成为成人AML再分型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瘢痕疙瘩Fas基因"死亡域"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Fas抑癌基因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缺失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SSCP银染技术 ,检测 1 5例瘢痕疙瘩标本Fas基因“死亡域”外显子 7~ 9的基因结构。结果  1 5例瘢痕疙瘩 1 0 0 %有Fas基因外显子 8的杂合丢失。 2 0 %有外显子 9等位基因条带增多 ,提示存在基因突变。结论 瘢痕疙瘩Fas基因外显子 8、9区段的基因结构异常与其编码的蛋白无功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瘢痕疙瘩Fas基因外显子1~6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Fas基因外显子1~6,探讨Fas凋亡基因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结构异常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银染技术,检测15例瘢痕疙瘩标本Fas外显子1~6的基因结构。结果所检测的15例瘢痕疙瘩,2例Fas基因外显子6出现电泳条带增多,测序证实存在基因突变,为插入突变与点突变的混合型突变,且经同源性分析为一新突变位点。结论少数瘢痕疙瘩病例Fas凋亡基因编码的蛋白无功能可能与其编码跨膜区的基因结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常因手术错误造成疝复发,复发率约3~30%。在我院及新集分院近10年收治的762例腹股沟疝中,随访521例,复发13例,复发率2.5%。现分析讨论其复发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用胸径法预测心脏体积贾朝江,韩慎忠,刘永波,赵文泉,赵晓平,云耀,贺永彪,杜风芝关于成人心脏体积测量,国内已有报告[1],但有关预测心脏体积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作者试图用胸廓横径、高度和前后径(简称胸径法)预测心脏体积,为临床,科研提供一种较简单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